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普洱茶具有独特的陈香香味,其香气成分复杂,以醇类和杂氧化合物为主,还有碳氢化合物、醛类、酮类和酯类。本文综述了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及普洱茶原料、干燥方式、发酵程度、茶叶等级、外源氨基酸、外源酶、贮藏时间、茶树品种、臭氧和超高压处理、冲泡条件以及检测手段等因素对其香气质和量的影响,并对普洱茶香气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原思茅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自治州)生产的,集中于普洱府所在地(今普洱县)销售的,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用其压制成的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是我国生产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其品质风味别具一格.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芽叶完整,色泽褐红(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回甜,具有独特的陈香,其陈香、滋味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会变得更加醇和. 普洱茶品质特色,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陈香、丰富的内含成分及醇厚回甜的滋味.一般认为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化学成分随着年代的变迁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经过七年贮存的同一批普洱茶样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对比分析,并就其感官审评品质差异进行探讨,揭示贮存时间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制定普洱茶品质的化学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其外形色泽褐红,汤色深红明亮,香气陈香纯正,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匀齐。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茶,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在光绪年间,普洱茶已被作为贡品上贡。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普洱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普洱茶具有去腻、减肥、降血脂、消炎、健胃等保健功能,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日益迫切,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是原产于云南普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传统名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关于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作为国家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普洱茶的高度重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熟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褐红,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  相似文献   

6.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云南省内市售的36个普洱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了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并比较了陈香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确定了具有陈香的普洱茶样品5个;这些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为主(两种成分之和>40%),主要香气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β-萜品醇、环氧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3,4-二甲氧基甲苯、1,2-二甲氧基苯、雪松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β-芳樟醇、1,2,4-三甲氧基苯、β-紫罗酮、α-法呢烯等;与其它普洱茶相比,陈香普洱茶中的β-芳樟醇、癸醛、壬醛、水杨酸甲酯、3,4-二甲氧基甲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等成分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普洱茶,而β-萜品醇、雪松醇、β-紫罗酮、1,2,4-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以及长叶烯等明显低于其它普洱茶。  相似文献   

7.
李华超 《茶叶》2002,28(4):200-200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历史上产在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云南普洱茶以大叶种晒青茶为主要原料。1981年,贵州桐梓茶厂以中小叶种炒青茶作原料,成功的研制出务索紧结、色泽棕褐、陈香醇和、汤色深红、滋味醇厚、叶底嫩柔的贵州普洱茶。经广东口岸公司审评,商检合格,而且,原料比云南大叶种细嫩,具有陈香与绿茶清香相融合的独特香气。1990年年产贵州普洱茶2000吨,出口销往港澳台、南韩、日本、东南亚。  相似文献   

8.
云南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关键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文祥 《中国茶叶》2009,31(2):20-21
优质云南普洱茶是指以云南一定区域内种植的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良好贮藏条件下长期贮存(10年以上)或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酚、糖类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合水解等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形成具有条索肥壮紧实、色泽褐红(猪肝色)、陈香纯正、滋味醇厚回甘、汤色褐红透亮的品质特征,且质量卫生指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散状普洱茶产品或紧压茶产品。  相似文献   

9.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3.66%,其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占33.5%;黑曲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74.77%;少根根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4.19%;酿酒酵母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9.15%。黑曲霉、少根根霉固态发酵的普洱茶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分别占31.24%、24.04%;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普洱茶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分别达21.89%、24.07%。感官审评表明,绿色木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透花-木香;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陈香透花果香;少根根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甘滑,陈香浓;酿酒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甘滑,香气陈香较显。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历史上产在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一带。以大叶种晒青茶为主要原料。当时,因包装简陋,长途运输,日晒雨淋,到了政治经济中心———普洱而得名。1981年,贵州桐梓茶厂厂长樊英寿,经过考察后,以中小叶种炒青茶作原料,成功研制出条索紧结、色泽棕褐、陈香醇和、汤色深红、滋味醇厚、叶底嫩柔的贵州普洱茶。经广东口岸公司审评,商检合格,而且,原料比云南大叶种细嫩,具有陈香与绿茶清香相融合的独特香气。1990年年产贵州普洱茶2000t,出口销往港澳台、南韩、日本、东南亚。加入WT0后,贵州遵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干燥方式对普洱茶香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进行晾干、晒干、烘干处理后的普洱茶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进行分析鉴定,探讨干燥方式对普洱茶香气的影响。结果晾干茶样中共鉴定分离出34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94.78%,其中萜烯、醇类含量较低,酯类含量高,在晾干样品中检测出对普洱茶的陈香有贡献的的联苯芳香烃,此类物质在晒干和烘干样品中未检出;晒干样中共鉴定分离出27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95.72%,其中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酯类含量低。烘干样品中共鉴定分离出22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95.86%,其中醇类含量高,主要是环氧芳樟醇、α-萜品醇、2-羟基-3,5,5-三甲基-环己-2-烯酮等带有甜花香和焦糖香的香气组分。感官审评表明,晒干茶样带有日晒气、辛辣味;烘干的则带有烘烤香;晾干的香气较纯正陈香显露。可见,不同干燥方式,香型特征差异较大,晒干、烘干这两种干燥方式形成的茶叶香气,不符合普洱茶陈醇的香型特征,普洱茶干燥宜采用晾干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熟茶)精制加工与压制过程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港澳、珠三角地区为传统普洱茶市场,以6~10级熟散茶为主,紧压茶为辅。散茶品质要求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具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甜,精制加工方法比较简单。自1991年后普洱茶精制加工规范未经重新修正。随着普洱茶消费市场的扩大,对高级普洱茶及紧压茶产品需求大增。目前各茶厂的原料、设备、筛路及筛网组合不一,甚至同级不同质。因此,有必要对普洱熟茶精制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和规范。本文通过对普洱茶(熟茶)的精制加工流程及压制工艺相关技术要点的系统阐述,以进一步规范普洱茶(熟茶)的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为生产者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氟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其两面性,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本课题主要调查分析云南不同茶区主产茶类:绿茶、普洱茶和红茶等茶中氟含量的现状。旨在让人们重视饮茶中氟摄入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指导云南的茶叶生产,引导人们科学的泡饮茶叶,降低茶叶中的氟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风味轮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描述词系统,方便消费者交流普洱茶与茯砖茶的感官风味属性。通过建立感官审评小组,对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进行感官审评,从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绘制了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轮。在此基础上,对23个典型感官描述词设置不同强度的参比样品,建立了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定量描述词汇表。进一步运用M值法结合方差分析及多元统计学分析,筛选出能够较好描述普洱茶和茯砖茶的感官主要描述语,普洱茶中筛选出7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酵气、糯香、枣香和陈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茯砖茶筛选出5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陈香和菌花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这些描述词均可较好地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样品的感官品质特征。研究结果对区分、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风味特征及其产品的开发提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云南普洱茶香气成分研究的进展,报道了普洱生茶、熟茶、以及不同产地、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干燥方法、不同茶树品种原料人工后发酵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氟对人体的作用及茶树富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人体摄氟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一些病变[1 ,2 ] 。茶叶是风靡全球的三大饮料之一 ,而茶树是一种富氟的植物。近几年来 ,围绕某些以茶树粗原料加工成的边销茶含氟量较高的问题 ,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下面就茶叶中的氟对人体的作用、茶树的富氟机理予以讨论。1 氟及茶叶中的氟对人体的作用人类的各器官都含有一定量的氟。其中 ,牙釉质的含量最高 ,达 1 1 6 0~ 1 80 0 μg/ g,其次是骨骼。氟对骨骼和牙齿的亲和力很强 ,其中 90 %以上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 ,因此有人把骨骼称为人体的“氟库”。相比而言 ,血液、肌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普洱茶种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富莲 《茶叶》2003,29(3):163-163
一提起普洱茶 ,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或饼形、或方形、或竹筒形、茶汤褐红、滋味浓酽 ,带有独特陈香味的普洱茶。殊不知 ,“普洱茶”还是另一专用名 ,这就是茶树分类上的普洱茶。原来 ,在茶树形态分类上 ,植物学家将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的乔木、小乔木树型、叶大质软 ,花小瓣薄 ,子房多毛 ,花柱 3裂的茶树定名为 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即阿萨姆变种。“assamica”用作茶树种名最早出现在 1 884年 ,当时的英国人Masters把从远东引进栽培在印度阿萨姆的大叶茶树称为“Thea assamica”;1 90 8年英国植物学家 G.Watt在他的分类中也将“as…  相似文献   

18.
茶作为一种饮料,也有药用价值,更有保健作用。但茶树同时也是聚氟类植物,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氟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研究选取以安化黑茶核心产区10年以上的茶园,以茶树生长过程的鲜叶为实验样本进行监测,对茶叶生长过程中氟含量的累积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通过监测发现,茶叶中鲜叶氟离子含量与生长时间呈正相关,茶树叶片中氟离子含量在刚发芽时期为100mg/kg,经120天生长过程后达到650mg/kg。同一茶园中茶叶春季氟含量约为夏季的1.2倍,春茶聚氟能力强于夏茶。同一生长时间、同一茶枝条中老叶氟含量约为嫩叶的4.2倍。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在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中为黑茶类,属于后发酵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的晒青绿毛茶为主要原料,经“沤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以及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港澳同胞把普洱茶称之为“养生之妙品”,“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而在东南亚、日本和西欧也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的美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普洱茶名称的由来云南是世界上茶树的原产地,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故乡,古今中外久负盛名。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省普洱府,产倚邦、攸乐、革登……六茶…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