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相乳化法制备氨基硅油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中低黏度的氨基硅油为原料,选用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系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305∶1307按质量比1∶ 1复配)为乳化剂,采用转相乳化法成功地制备了固体质量分数为10%的稳定性好的氨基硅油乳液,乳化剂用量为氨基硅油质量的30%,乳液最佳pH值为6~7.  相似文献   

2.
影响乳化硅油颗粒度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甲基硅油为主要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乳化硅油,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pH、搅拌速度、乳化水温度和乳化方法等工艺条件对乳化硅油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90℃,乳化温度对乳液粒径影响不显著;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pH、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对乳液的粒径均有影响。w(乳化剂)=7%,乳化时间45min,乳化温度80℃,乳化体系的pH≈6,在1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采用乳化剂在油中法,制得了平均粒径为1.561μm,折光率为1.403,表观黏度216mPa.s的固体份质量分数为30%的硅油乳液。应用文中所述的工艺条件,脱膜剂厂家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乳化硅油脱模剂产品。  相似文献   

3.
本工艺研究选择一种合适的乳化剂,使得油相的正丁醛可以更加均匀快速的分散在水相中,同时对乳化釜的桨叶形状和乳化头进行设计,以及对乳化过程中转速和乳化时间的控制,使水、油二相形成均一分散的体系,反应过程具有可控性,从而达到良好的缩合反应条件,产品分子分布均匀,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方法,讨论了表面活性剂HLB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酸在乳液制备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方法,讨论了表面活性剂HLB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酸在乳液制备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制备单分散含单体O/W乳液的SPG膜乳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锐  褚良银  陈文梅 《化工学报》2006,57(4):874-879
采用Shirasu多孔玻璃(SPG)膜乳化法制备了单分散含对苯二甲酰氯(TDC)单体的O/W乳液,系统地研究了SPG膜乳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单分散O/W乳液时,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考虑亲水亲油平衡(HLB)匹配更重要;增大分散相或连续相的黏度,能够改善乳液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随着单体浓度增加,乳液的单分散性变差,液滴的平均粒径逐渐变小.当SPG膜孔径大于1.0 μm左右时,可得到单分散的含TDC单体乳液;而当孔径小于1.0 μm左右时,水分子更容易扩散并溶解到油水界面甚至油相内部与TDC生成对苯二甲酸(TPA),TPA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油水界面上析出将膜孔堵塞,从而无法制得单分散乳液.随着乳化时间增长,乳液的平均直径逐渐变小、单分散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7.
以二甲基硅油(1 000 mPa·s)为主要原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P-4和吐温-80复配为乳化剂,天然高分子明胶为稳定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法制备了水包油型(O/W)硅油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用量、硅油含量、稳定剂用量、乳化温度、剪切速度、剪切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硅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乳液体系中w(硅油)=35%,w(乳化剂)=10.5%,w(稳定剂)=0.3%;乳化温度35℃,剪切速度11 000r/min,剪切时间10 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硅油乳液外观呈白色、细腻、均一的液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乳液平均粒径为1.2μm左右,乳液固体质量分数为46%左右。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7,(3):516-520
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40为乳化剂,以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具有抗紫外效果的高分散纳米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能,研究了乳化剂的组成,分散相体积分数,乳化剂用量和乳化温度等因素对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乳液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Span80和Tween40按质量比1∶1作为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4%,分散相体积分数10%,乳化温度为55℃,10 000 r/min下乳化10 min,可获得平均粒径在150 nm以下的乳液,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3):516-520
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40为乳化剂,以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具有抗紫外效果的高分散纳米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能,研究了乳化剂的组成,分散相体积分数,乳化剂用量和乳化温度等因素对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乳液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Span80和Tween40按质量比1∶1作为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4%,分散相体积分数10%,乳化温度为55℃,10 000 r/min下乳化10 min,可获得平均粒径在150 nm以下的乳液,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化分散体系的电导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农药有效成分、水质对农药制剂微乳化形成与稳定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油一水.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拟三元相图中固定SAA相/油相比例向水角稀释微乳液的电导率,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水质对微乳液电导行为及结构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加入油相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微乳液的电导率,但对微乳液结构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与蒸馏水相比,在水量达到微乳液类型由油包水向双连续转变点以后,标准硬水不仅提高了微乳体系的导电能力,同时也使形成水包油型或双连续型微乳液所需水相的最低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油包水型乳化钻井液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特点[1],通过与常规油水比的油基钻井液体系性能及特点进行对比,研选合适的乳化剂来制备低油水比(体积比油相︰水相50︰50)的油包水乳液并进行室内评价,并通过调整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分子结构和基团比例,以保证超低油水比下的乳液粘度和乳化稳定性,这一探索性技术如能研究成功将会大大降低油基钻井液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2.
许多化妆品要制成乳液。乳液不仅使化妆品的使用性能得到提高,而且使商品美观。如何制备一个稳定的乳液呢?以前我们介绍过表面活性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根据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来选择乳化剂的方法。*本文将简单介绍乳化剂的加入方式,加料次序,搅拌方式等乳化技术与设备方面的情况。一、乳化剂的加入方式和加料次序(一)将乳化剂溶于水相,在激烈搅拌下,将油相加入。这样可得O/W型乳液。但是乳液  相似文献   

13.
以碳五(C5)、碳九(C9)石油树脂为原料,经马来酸酐加成改性后采用常压转相乳化法制备了改性石油树脂乳液。研究了物料用量、乳化剂、温度、分散工艺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和石蜡用量分别为改性树脂质量的8%和6%,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比为3:2,用量为改性树脂质量的8%,马来酸酐与石油树脂的加成温度为180℃左右,乳化温度为150~160℃,转相温度为90~100℃,采用锚式搅拌制得了可用于浆内施胶的稳定乳液。同时对产品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驱油用有机铬弱凝胶交联体系成胶时间过快的问题,利用乳化破乳机理,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将有机铬交联剂、HPAM等驱油用化学试剂乳化分散到由油和水加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双重乳液中。在地面配制后注入地层,达到破乳时间后,交联体系成胶从而达到延缓交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乳化腊的制备及在皮革涂饰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巧恩 《天津化工》2001,1(2):26-27
本文论述了以各种天然蜡、合成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制备稳定的乳化蜡,并讨论制备乳化蜡的影响因素,如: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将乳化蜡在皮革涂饰剂中进行了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易分散改性蒽醌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生  郭睿  姚占静  包亮  张艺钟 《应用化工》2007,36(11):1081-1084
选用适宜溶剂将蒽醌溶解,再用转相法对油相进行乳化,制备O/W型蒽醌乳液,提高其在蒸煮液中的分散性。研究了溶剂种类、乳化剂配比、乳化温度及时间、转相温度等各种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苯乙酮为溶剂,Span和Tween系列复配乳化剂,转相温度90~95℃,乳化时间40~50 min。此条件下制备的蒽醌乳液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仅为0.26μm,贮存稳定性可达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液体石蜡乳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含量、油水相比例、均质速率、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及复配表面活性剂HLB值等条件对生成乳液的影响,以期制备出尺寸分布均匀、长期稳定性好的液体石蜡油包水乳液.乳液的制备方式为逐滴滴加,最终得出:常温下,表面活性剂(EM90+Tween80)质量分数为4%、油水相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一种微乳液型汽车上光蜡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棕榈蜡、蜂蜡、石蜡和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制备微乳液型汽车上光蜡,考察了乳化剂选择及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乳化用水量、搅拌转速等因素对乳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为复配1型,乳化剂的用量为6%,搅拌转速1 000 r/min,乳化时间30 min,乳化温度90℃,乳化用水量为70%。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制备。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与常规表面活性剂在一定复配条件下得到稳定的微乳液体系,且在这种新型乳化体系下所得部分聚合物的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优于常规乳化体系下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了透明的甜橙微乳化香精。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在微乳化香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对透明微乳化香精的影响,确定了该微乳体系所能增溶的香精含量,并对制备的透明微乳化香精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当采用吐温-80与十聚甘油单油酸酯、蔗糖酯-11为复配表面活性剂,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香基质量分数为24%时能够制备透明、稳定的微乳化香精,其平均粒径为14.6 nm,加入水中时具有很高的透明度,适用于透明饮料的加香应用。所制备的透明微乳化香精具有良好的低温、高温稳定性,该甜橙微乳化香精生产设备投资小、工艺简单,便于扩大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