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颁布实施,至今已历时6年,其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起到的作用和仍旧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是在国际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公认的预防食品问题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借鉴欧美国家已经十分成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专章规定了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旨在将食品安全问题给群众带来的风险扼杀在萌芽期或降至最低。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本文拟系统的梳理有关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法律发展进程,以此为切入点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回顾、总结,对《食品安全法》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实施6年以来的法律效果进行评议,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完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是世界范围内都极为重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对于政府掌握食品安全情况和解决食品安全隐患意义重大。我国现已初步建成能够覆盖全国、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体系。但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制度建设、计划实施、技术支撑和数据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该文对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先进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现状。通过比较研究,对我国在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保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一向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判断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确定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和品种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也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本文从覆盖面、资源共享程度、资源投入和体系方面浅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现状,并在提高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科技水平、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和共享程度、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运行机制、健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法律体系方面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实施措施提出建议,旨在提升我国食品安全与社会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内涵、作用与相关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内涵,论述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了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何平  陈曦  林建国  方慧文  江小明  杨永 《中国酿造》2013,32(10):154-156
介绍国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概况,分析了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风险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多层次共同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方位推进农村地区风险监测、扩大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公布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曾丽 《食品与机械》2015,31(4):274-276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经逐步建立,但存在立法理念滞后、立法体系性欠佳、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重视不够三大根本性缺陷。对此,应从转变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标签的认识、改进立法技术、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3个根本问题入手,完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还从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扩大风险监测数据的公布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在风险分析原则基础上,由国际组织倡导并在许多国家取得成功的一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我国自2010年以来开始建立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目前在建立制度、部门参与、计划和方案制定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欠缺和不足。本文借鉴了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的经验,从风险监测的目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提出了建立风险监测工作规划,进一步改进参与机制和信息沟通利用机制,并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中,主要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两大体系,两大体系互相作用,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地多次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社会各界要求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等体系检测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两者的本质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从深层次探讨监测体系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系统不断完善,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3.6宣教培训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专业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促进专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技能,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4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4.1监测预警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需要,在综合利用现有监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国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体系。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对食品安全状  相似文献   

11.
杨天和  褚保金 《食品科学》2005,26(5):260-264
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通过发展危险性评估技术和建立食品污染监控计划,研究化学污染物和生物因素危险性评估技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同时开展食品安全战略与技术措施研究、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来保障食品安全,并分析了食品安全预警技术与危险性评估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围绕应急管理等领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而科学、完备、全链条联动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提升应急监管能力、构建高效应急体系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美国、欧盟与我国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特点,具体分析了美国召回机制、严惩机制、食品管理体系的研究应用,欧盟预警机制、应急预案机制、风险评估的研究应用的突出特点;对比了美国、欧盟和我国食品安全应急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机制特点;从发展历史、应急法制、应急预案编制、监测与预警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应急体系的现状。研究得出现阶段对我国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进一步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注重应急预案的细化和整合,构建应急机制的智慧联动,建立突发事件长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危险性评估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险性评估与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讯息交流共同构成危险性分析,FAO/WHO鼓励各国在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中以危险性评估的结果作为基础,从而使标准能够协调一致和减少国际食品贸易争端。危险性评估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摄入量评估和危险性特征描述四个步骤组成,对化学性危害的评估结果之一是提出每人允许摄入量(ADI或PTWI等,其结果适用于各地的各种人群),但对于致癌物则由于没有阈值,而只作用强度和人群危险度作为结果,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展致病微生物的危险性评估,即通过危险特征描述进行剂量-反应研究,估计能引起50%消费发生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的摄入量,摄入量评估是每个国家制定标准中必需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在我国制定食品卫生标准中广泛使用,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则尚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对深圳市猪肉中的磺胺进行安全风险暴露评估。方法根据深圳市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猪肉安全例行监测数据,用基于尾部数据估计模型(tail estimation,TE)、Thomas风险等级模型和风险评估预警模型等3种食品安全风险暴露评估模型计算了猪肉中磺胺类药物大于设定值的概率,风险等级值和食品安全预警指数,最后对深圳市猪肉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 TE模型计算得到猪肉中的磺胺含量大于设定结果 100的概率为0.0068,Thomas风险等级模型计算得到深圳市猪肉中的磺胺含量的风险等级为75.1840,风险评估预警模型计算得到深圳市猪肉中磺胺的食品安全预警指数为2.5025×10~(-3)。结论 TE模型和Thomas风险等级模型可以作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稳定模型来应用,深圳市猪肉中磺胺的食品安全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15.
Talon R  Leroy S 《Meat science》2011,89(3):303-309
Food safety is a major concern for consumers and a major issue for industry which has becom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rter safety assess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Food Safety Authority has introduced the 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 (QPS) approach for safety assessment of microorganisms throughout the food chain. This assessment relies on: taxonomy, familiarity, pathogenicity and end use. Productions of toxins as well as biogenic amines by food isolates are both of major concern as they can lead to food poisoning. The other important criterion is the presence of transmissib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markers. This review underlined that the main hazard of bacteria involved in food fermentations concern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particularly the presence of transferable genetic determinants that may present a risk for public health. Selection of starter strains should consider this hazard. Following the QPS approach, a list of bacteria has been acknowledged acceptable for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6.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差异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有自己的制度。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它在食品安全立法上体系完善,安全政策公开透明,监管严格缜密,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立法及实践方面存在配套法规体系滞后,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及预警基础薄弱,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统一、不衔接,地方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尤其要借鉴美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制度及做法,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因, 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形势更严峻, 应引起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风险评估实际应用过程中我国学者对国外模型构建的利用和优化, 并总结我国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风险评估,安全标准制定以及其他相关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监测计划制定、工作手册编制、技术培训、质量控制考核、督导检查、数据审核等措施在全国开展监测工作。结果 2010年在我国30个省市共监测了14大类食品,约7.02万份食品样品,144项化学指标,获得约69.4万个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也发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受监测能力、经费、机制的制约,监测工作还不能系统、动态、全面地开展。结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概况,提出需要加强监管,加大监测经费投入和能力建设,加强监测制度和监测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如何将风险评估(RA,Risk Assessment)方法在食品企业中加以应用,确保食品安全。特别是结合广泛运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蜒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探讨了如何应用风险评估要素来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