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庆萨南油田不加热集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庆萨南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导致原油集输热力系统自耗天然气呈上升趋势。目前在萨南油田采用的不加热采集方式也有多种。其中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方式适合于中转站所辖的电泵井或高产液井较多及含有部分低产液井的情况:“一站两制”不加热集油方式则既能满足高产液井的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需要,又可以保证低产液、低含水井的安全生产。从一九九六年开始,萨南油田又进行了不加热、不热洗、不掺水的“三不”复合试验、利用化学药剂进行不加热集油试验以及单管环状流程试验等多种不加热集油方式。  相似文献   

2.
海上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产液量不断增加,简易井口平台最大日产液量超过2600m3/d,超出设计处理能力20%;水源井产水层埋没、井下电潜泵和变频控制柜运行故障导致产水量下降,水源井井口能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且平台上没有修井机,不能及时进行修井作业恢复水源井产能。此外,该平台还存在生产水处理流程落后、外排污水含油量过高、注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针对于此,新增生产水处理流程,通过串联旋流气浮机、污水缓冲罐等设备,对含油生产水进行过滤、漂洗、沉淀等处理,辅助使用新筛选的化学药剂D-33综合处理剂。改造后,三相分离器中油相介质含水量维持在10%上下;旋流气浮机入口生产水的含油量低于1000mg/L,出口生产水含油量控制在30~70mg/L之间,排海生产水含油量控制在15mg/L左右;回注水的相关指标符合平台注水水质控制要求。新增的生产水处理装置处理效率更高,系统设备的空间占用面积更小。  相似文献   

3.
于健 《中外能源》2014,(2):49-52
由于部分注入井储层受到污水中含油颗粒、管线中垢质以及近井地带返吐的地层砂等杂质污染,吸水能力下降。为提高低注井增注效果,改善地层渗流条件,利用EAS液电造缝(Electrohydrology Arise Seam)与稳定泡沫储层改造梳理技术,对2口注水井进行现场应用。通过对井内储层近井地带液电造缝,使堵塞地层孔隙的杂质松脱,并在原有孔隙基础上形成微裂缝,然后利用注入地层的稳定泡沫,将其返排至地面,达到解除注入井地层堵塞、改善地层渗流条件的目的。2口井现场试验表明,针对常规增注措施效果差的低注井,应用EAS液电造缝与稳定泡沫储层改造梳理技术,增注水量达到50%以上,有效期在2年以上。该技术在提高单井注入能力、协调层间矛盾、改善动用剖面等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庄油田坨82断块稠油热采井采用两步法防砂工艺,并实施区块蒸汽吞吐开发。注蒸汽过程中,高温、高压、高速的注入流体破坏了充填防砂形成的人工挡砂屏障,导致了筛套环空和近井地带严重亏空;油井投产后,地层砂及充填砂在产出液的携带下,经射孔炮眼高速喷出,刺破防砂筛管进入中心管及井筒,导致卡泵;同时,粒径较大的砂粒沉降至井底,掩埋地层,导致供液不足。在该断块40余口稠油热采井实施二次填补砂技术,注汽后将筛套环空和生产层段用充填砂充满填补,重新建立人工井壁,使流体通过径向渗流进入防砂中心管;而地层砂在经过充填砂形成的人工井壁时被阻挡下来,形成远离井筒的自然充填挡砂屏障。其中10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补砂后,平均防砂有效期由146.9d提高到448.1d,平均日产油由2.28t/d提高至10.2t/d.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洗井和作业是常见的维护措施,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部分入井液渗入近井地带,造成污染,导致油井产量下降,油田通常采取酸化措施来恢复油井产能。但当油井近井污染程度严重时,常规的酸化措施不能有效解除污染。为此,近几年发展了解堵能力和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的气动力深穿透油层复合解堵技术。从理论和现场两方面论述了气动力解堵技术在低产、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技术主要作用机理包括:机械作用、振动脉冲作用、放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现场共试验15口井,累计增油1161t。通过地面微地震监测表明,气动力解堵技术可以在油井近井地带产生多条径向裂缝;固井质量检测表明,该技术对固井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固井质量仍合格;井下油管有灼痕现象,但油管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未发生变化,仍符合油管标准。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M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高含水井及重复压裂井逐年增多,具有改造潜力且开采效果较好的储层不断减少,由于受储层物性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新投产的加密井采用常规压裂改造工艺增油上产并不理想。针对目前新投产能加密区块产能井存在的井距小、压后含水高、储层物性差、单井产能低、达不到方案设计要求、影响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等问题,开展提高新投产井产能技术试验。依据M油藏内各区块的特征,优选了同层多裂缝压裂、大砂量压裂、热造缝结合压裂和短宽缝压裂等4种工艺,并依据区块特征进行压裂工艺和施工参数优选,对现场28口试验井有针对性地实行压裂。结果表明,现场试验的28口井与同区块常规压裂投产井相比,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液提高0.8t,日产油增加0.4t,产能提高15.3%,达到了"新区提液,加密区控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秦洪武 《节能》1998,(4):27-29
提出了水采矿井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对新改建或现有的水采矿井降低电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两种含油污水深度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水深度处理一直是油田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油田生产进入高含水期,地质状况日趋复杂,如何使用新方法处理含油污水,使回注的污水能够满足基础井网和调整井网对注入水质的要求,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杏四联合油污水深度处理站采用核桃壳滤料和以石英砂、无烟煤为主要滤料的两种深度处理方法处理污水。生产实践表明,使用核桃壳滤料具有过滤效率高、速度快、节省能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HB1井属于高温、高产水气井,由于井口温度高、产水量大,节流效应不明显,常温分离设备的工作温度偏高,难以有效分离饱和水气天然气,出站温度较高,导致外输管线积液严重,清管作业频繁,增加了操作成本。对HB1井气水分离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探讨高温、高产水气井的水气分离治理措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离出大部分液态水后,再进行节流,并降低分离器工作温度。可以在卧式分离器后、过滤分离器前增加一级节流,提高卧式分离器工作压力、降低下游流程压力,解决气水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卧式分离器分离出绝大部分液态水后,饱和水天然气节流效应明显,凝析出的液态水可被过滤分离器和气液聚结器分离出来。计算表明,可将出站温度控制在25℃以下,减少采出水进入输气管线,降低清管作业次数,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张洪驰 《中外能源》2011,16(3):101-103
直井(水平井)与水平井组合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其原理是:蒸汽经过直井被注入油层,并在油层中形成连续的蒸汽腔,蒸汽冷凝放出热量,地下原油经加热后,与冷凝水一同依靠重力作用流入水平井被大排量采出,采收率可达50%。该工艺目前处于工业化应用阶段。在SAGD开发方式下,油井产出液携带大量的可利用热能,其热能能否有效利用,直接制约着SAGD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此,开展油井产出液热能利用工艺技术研究,将油井产出液携带的可利用热能,用于该区块注汽锅炉使用的软化水升温,其工艺流程为:产出液从井口进入计量接转站脱气,脱气后进入集中换热站换热,温度从155℃降到90℃后,进入联合站脱水;软化水从软化水站进入集中换热站,换热升温后(温度从20℃提到64℃,进注汽站温度为57.6℃),为该区块注汽锅炉供水。产出液热能利用工艺技术实施后,每年可节约燃料油14814t,使超稠油区块采收率从21.6%提高到50%。  相似文献   

11.
L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富集区的南缘,为致密气田,气井生产过程中产水,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近井筒地带地层压力逐渐减小,生产压差随即减小,气量下降至低于临界携液气量时,气井发生积液甚至水淹不能生产。为了解决积液问题,部分气井使用间歇生产模式,即间开生产:关井期间气井恢复井筒能量,开井期间利用高流速排出部分积液,成本较低。但是部分井需要频繁开关井或者调节流量,并且人工开关井或调节流量受到外界干扰因素(路况、天气、外协等)大,无法保证间歇生产井开井时率。为了实现间开井的远程智能控制,本文研发了智能针阀间开系统成功应用于L井区,并将气井使用智能针阀前后的气量、采气时率和经济性等参数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智能针阀间开系统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气井远程智能间开的需求。(2)使用智能针阀间开系统之后,平均日产气量增加显著,由1.75×104m3/d增加至1.87×104m3/d,比安装前提高6.86%;平均采气时率提高5.16%,排水采气效果良好。(3)综合经济性能优异:与人工间开加泡排相比,单口井智能针阀间开...  相似文献   

12.
郭敏 《中外能源》2015,(1):48-51
坨28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北部,是一被断层切割的复杂化的穹窿背斜,分东一段、东二段两套开发层系。经过20多年的开发后,该断块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开发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油藏地质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相、温压系统和流体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块属于高孔高渗、常温常压、受岩性控制的常规稠油油藏。该区块单井产量低,东一段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2.3t/d,且日产油量在1~3t/d的井占到总井数的51.6%。采油强度随原油黏度升高而降低,东一段全区平均原油黏度为4338m Pa·s,采油强度维持在0.55t/d·m左右。东一段综合含水达90.1%,含水超过60%的井占总井数的93.4%,含水超过80%的井占总井数的73.8%,进入高含水阶段。对比注水开发前后井组动态生成数据发现,注水初期井组液、油产量略有上升,但很快下降,含水上升,动液面稳中有升,表明常规水驱开发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油藏开发模式和开发工艺技术,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邓玉满 《中外能源》2013,(12):38-42
辽河油田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吞吐效果差等开发矛盾。分析认为,由于蒸汽超覆作用,水平段各井段区域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强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近井地带地层存水增多,含油饱和度下降;油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依据水平井温度监测资料,合理判断水平段剖面动用状况,采用分段注汽工艺技术,独立分隔水平段注汽腔,灵活分配注汽量,实现对水平段不同区域分段均匀注汽。并通过注入高温复合调剖剂,辅助分段注汽进行蒸汽吞吐,有效封堵水平井段局部大孔道高渗透区域,补充地层能量,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水平段动用剖面,实现水平段均匀吸汽,近而起到降黏、驱油助排和提高动用程度的作用,达到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为油田开发持续稳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君  秦庆忠 《中外能源》2009,14(1):58-61
聚驱井采出液在井筒内流动产生的法向力是加剧聚驱井抽油杆偏磨的主要因素。根据非牛顿流体力学理论.采用上随体Maxwell模型建立聚驱井采出液的法向力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抽油机井杆管偏心环空内采出液的速度场,并推导了抽油杆表面的速度梯度差,结合修正的聚合物溶液零剪切黏度公式,给出了抽油杆所受的法向力。结合实例分析可知,采出液浓度越高,法向力越大;杆管偏心量越大,法向力越大;抽油杆运动速度越快,法向力越大,可为研究聚驱井抽油杆柱的防偏磨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养畜模式的要求,改变历史上一直延续下来的放牧养畜法,在广大的牧区草原上,实施保护草原植被,扼制草场退化的舍饲禁牧新政策。在有种植条件的地域实行网围栏封闭法种树种草,以高产的优质牧草供给牲畜的喂养。牧草要高产必须有水做保证,但大部分草原地区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有限,即使有井也多是水量较小的筒子井。太阳能水泵作为筒子井的汲水工具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草原地域辽阔,居民点和水井相当分散,通设常规电源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如果使用普通柴油机带动的水泵汲水,牧区的筒子井一般又没有那么充足的水…  相似文献   

16.
川中油区侏罗系油藏属于非均质特低孔渗、低丰度、低采收率非常规油藏。在历年开采中,先后采用了抽汲、柱塞采油、超声波解堵、低频脉冲解堵、微生物采油、振荡洗井、挤轻质油、热油洗井、机抽、螺杆泵等采油工艺技术,部分工艺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大部分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呈现出油藏压力低、单井产量低、井筒液面低、结蜡较为严重等特点。对川中油藏的开发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对历年采油工艺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了当前采油工艺存在的三个技术难点,并结合目前采油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着重从间歇井提高单井产量、清防蜡采油配套工艺研究和水平井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适合于侏罗系特低渗油藏现状的采油工艺技术思路:重视井筒和近井地带的处理技术;继续研究并发展小泵深抽技术,特别是研究如何提高泵效和机抽井系统效率问题;开展采油工艺技术试验,特别是螺杆泵采油和柱塞采油工艺试验:同时,针对清蜡频繁且存在蜡堵、影响生产的井,优选电磁防蜡工艺等。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采出的地层水具有矿化度高、水质复杂且含有各种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等特点,因此地层水如何处理已经成为困扰气田持续、绿色开发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随着川西地区开发的不断深入,气田水产出量与现有处理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普遍认为回注是地层水处理方法中最便捷的且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处理方式。本文以XP101回注井区为例,从注入层位基本情况、上覆地层封盖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气井回注潜力。通过回注井回注地层渗透性、有效储集空间及回注层上覆地层封堵能力评价,结合回注水水质与回注层地层水配伍性研究发现,XP101井区JP_2~3层地层回注潜力较好,储水量大,适合长期回注。现场试注效果表明,井区回注效果较好,与理论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线性回归预测注水量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修正完善理论计算参数的取值,为气田地层水回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收集和处理填埋渗出液是填埋场运行中一个最迫切的事情。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的一个是用好氧或厌氧生物学工艺处理填埋渗出液。但厌氧处理方法更适宜于高浓填埋渗出液,因为它运行成本较低,产生有用的沼气,并产生无病原体的固体残余物,后者可用来做土地覆盖材料。关于填埋渗出液厌氧处理的报告很多,但探讨用逐次投料反应器的方式运行的高速率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应用于处理填埋渗出液的报告却不多。  相似文献   

19.
海上作业者和作业服务公司越来越关注海上作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于墨西哥海弯松软的油层,许多海上完井队利用“压裂填充”(frac packing)作为其喜爱的完井方式。压裂填充操作需配制大量的压裂液,并把这些压裂液从配制的容器中泵入井内,绝大多数操作至少需要对两种压裂液的生产管柱体积进行返排和处理。本文介绍了水力压裂压裂液的新发展,它不但满足为油井处理液和完井、修井液而建立的油脂类标准,而且满足了压裂液如何发展为更为严格的、为水基钻井液而设置的排放标准。这种标准不但要符合法律法规的条文,更要符合法律法规所倡导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日处理存槽6500~7000头猪场全部粪水的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固液分离、制肥、厌氧两步消化和好氧处理4个过程。日处理粪水100~200t/d,产沼气300m~3左右和商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