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东包装》2008,(2):I0065
在德国的大小商店里,除了必不可少的商品包装外,大多数商品都没有包装。塑料包装更是仅限于食品、卫生用品等几大类商品,像服装类商品几乎是见不到包装的。  相似文献   

2.
新年将至,福州大大小小的商场商店比往常更加忙碌,走过大街小巷,招徕顾客的声音此起彼伏。位于五一中路的大利嘉城从早上八点三十分开张便是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乘坐电梯的人们摩肩接踵,缓缓分流到出售电脑、mp3、各种配件的商铺里。这些电子产品在各自商店的灯光下流光溢彩,争抢着每一个潜在顾客的目光。在二楼一隅,十数个小店铺在争奇斗艳的阵容中显得极不起眼,它们出售的商品也零碎简陋,挂在墙上的待售品外包装落满了  相似文献   

3.
残缺商店:德国有一家别出心裁的“残缺商店”,专门销售残人使用的物品,例如:6个指头手套,缺1只衣袖的上装,少一条裤腿的裤子等,这家商店自从开业以来,顾客络绎不绝,名声日盛。  相似文献   

4.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人们闲逛于超级市场里,往往会被一些商品吸引住,究其原因,乃是商品包装所起的巨大作用。一件商品包装上的文字图案,是商品最好的“自我介绍”,起着无声推销员的作用。在超级市场或大百货公司的货架上,陈列着不同厂家、不同商标牌号的商品,特别是在化妆品、洗涤剂、饮料、食品类的货架上,真让顾客流连忘返。如此吸引顾客,除人们购物心理,即凭经验选购信得过的熟悉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之外,另一原因便是被商品包装诱人的图片说明所打动和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商场,人们经常看见一些商品带有“检验:优”、“检验:差”等字样的标签,消费者将以此为参考选择购物。这种检验标签是由德国商品检验基金会签发的。  相似文献   

6.
“超级市场”是一种新型的零售商店.它不设售货人员,消费者到商店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的商品,在出口处统一结算.这样,大大减少了商店的工作人员,广泛吸引了各阶层的顾客,方便了群众,扩大了商品销售额,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现在,超级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五十余万家超级市场,欧洲十四个国家已达到十九万家,光纽约一个城市就有一千二百家.  相似文献   

7.
商场里糖果柜台卖出的糖果多是装在塑料袋里一起称重,这塑料袋是商场送给顾客的,还是卖给顾客的呢?这是消费者很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长安商场、复兴商业城、西单购物中心、西单菜市场等几家大商场。在这几家大商场里,笔者看到,各商场出售的散装糖果均是装在塑料袋中过秤后交给顾客的。对此,西单购物中心糖果柜台的0058号售货员耐心地作了解释。她说,这塑料袋在商品上秤前已刨除在商品分量之外,电子秤在称重塑料袋的情况下归零。糖果和塑料袋一起上秤时,塑料袋是不占份量的,随后她当场进行了演示。她还说,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唱片由过去的封套改为收缩包装的方法在英国日益受到欢迎。这种包装方法在美国早在五年前就流行了。它因为是预先包装的,另售时相当迅速、方便,而商品看起来也现代化,而且洁净,搬运也很便捷。位于牛津大街的维尔京商店是欧洲最大的一家自我服务式的唱片商店。在这里,唱片一片一片地用 L 型热封机进行收缩裹包,收缩薄膜有便于唱片显出光亮、外观透明,唱片在搬动时也很安全。店员只要根据唱片上的价格收款,极为方便。而在典型的本地唱片商店里,顾客通过一页一页地翻阅空的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新零售逐渐下沉至社区的背景下,研究社区无人商店顾客体验概念框架与构成要素,为社区无人商店顾客体验的提升提供系统、清晰的方向指引,以更好地推动无人商店在城市社区中的发展。方法 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社区无人商店顾客的深度访谈获取初步研究资料并对其逐步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与选择性编码,然后对提炼出的社区无人商店顾客体验框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论 提出社区无人商店顾客体验框架,包括“便利性体验、实惠性体验、安全性体验、舒适性体验与亲切性体验”五个宏观维度,具体展开表现为“服务及时、导购清晰、过程流畅、价格优惠、品质优良、环境安全、支付安全、信息安全、空间舒适、交互舒适、技术友好、环境亲和”等十二个微观层面。社区无人商店顾客体验框架的提出为社区无人商店顾客体验的解释、分析与设计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指导。  相似文献   

10.
商店营业员在一只蛇果的烂斑上贴了一张小商标,把它售给了顾客。当顾客发现自己吃了亏再去和商店理论时,商店营业员却指着墙壁上的《告示》一笑:“本店食品售出概不退换”。  相似文献   

11.
近期有读者报料,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街、东街口天桥上有人贩卖假冒名牌化妆品,消费者花几十元的钱就能买到商店里大约600多元的商品,质量令人担忧,希望本刊给予曝光。  相似文献   

12.
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有新招:设立“逆耳之声”倾诉台南就新街口百货商店设立逆耳之声倾诉台,顾客说它就像「设在商店的消费用资者协会」。不久前,南京一市民在这家商店租赁柜台买了件夹克衫,穿7天拉链就坏了。服装厂的租赁柜台修理后.衣服上留下油斑,顾客要求退货,...  相似文献   

13.
到一家大商场茶叶专柜,看到这个茶叶柜展示了多种多样色彩绚丽的马口铁茶叶听,供顾客购买自己喜爱的茶叶后,现装到茶叶听里用作馈赠亲友。不少顾客说自选的茶叶既注重品种,又讲究质量,而且知道亲友品那种茶,真是称心,舒心。一只小小的茶叶包装听,能起到连锁反应的效果。这件事弓没了现代市场学对于包装的设计和使用的重要性。它是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消费者的一种手段,一只只美观实用的茶叶听,除能引起顾客的注意外,并能产生美感引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它的作用是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兼起广告宣传作用,赢得顾客信誉,促进商品销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与日俱增的包装垃圾给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各国政府颇感头痛的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迫于资源危机的巨大压力和防治污染的迫切需求,纷纷开发“绿色包装”,目前包装材料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新的工业体系,其成功经验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通产省公布了一套有关产品包装的建议。内容涉及消费品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减少废弃物数量及鼓励循环再造等。建议提出,如出售用发泡胶碟等污染环境的包装盛装商品时,向顾客收取押金,待顾客把胶碟交回商店时退回押金…  相似文献   

15.
《包装与设计》2005,(5):64-69
当我们漫步于商场或超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市场正源源不断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据统计,目前的市场上大约有一百多万种商品,而一般超市供应4万多种商品,令人吃惊的是,普通家庭生活必需品中的80%-85%来自于150种商品,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将忽略掉商店里的39850种商品。这对商家而言简直是场恶梦。  相似文献   

16.
设计心理学     
贝雷与劳拉·依青格林是纽约西面神话玩具店的店主。这家店为9岁至90岁的人们准备了各种玩具,许多设计师曾帮助设计过。您的商店是设计师的天堂。您是怎样决定该卖些什么的? 这些包装不仅为商品增色,同时也为我们的商店增色不少。在神话玩具店里,人们可以通过商品的包装来感知这个不断变幻的世界。我们并不在乎商品是手制的,或是机器制的,式样简单还是繁杂的。我们也不在乎这是多功能的还是单功能的。因为商品和商品的包装让我们感到震撼。  相似文献   

17.
德国对商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有着良好传统,他们回收废旧玻璃和纸制品已有15年历史了。对废旧饮料瓶的回收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在顾客购买饮料时,每个瓶子顾客要多付0.3马克作为押金,而且瓶子口都写有“押金”二字。这样每当顾客用完饮料后,必然要把瓶子退回,商家再把0.3马克还给顾客,久而久之顾客养成了自觉退瓶的习惯。也有一些不带押金的瓶子和纸包装,顾客都自觉将这些废弃包装送到废品回收站或严格按废物分类装进垃圾桶。后来德国又开始执行一种更加系统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的办法,即当地著名的被称之为“绿点”的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18.
商店酒店.餐厅和酒吧是人们享受消费体验的场所.商业空间的设计需要抓住的是人们对这种体验过程的需求。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可以吸引不同品位的类型的消费人群。在商店中商品不是顾客唯一寻求的东西.别致舒适的试衣间,通透明亮的镜子与室内环境的搭配甚至柜台提供的糖果都是购物者所需要的东西。同样餐厅的主角不一定是食物,精致的餐具同样可以吸引回头客的光顾.酒吧沙发上的靠垫:酒店大厅的天花板都可能是成为有价值的卖点:86期的《WALLPAPER》为我们挑选了来自世界流行消费场所.他们的卖点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如今,迅速变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已经大大缩短了零售商口包装形式在市场上的立足时间。那怕是名牌,如果包装模式不变,也会使消费者讨厌。今天的消费者不再有一种固定的购货模式,市场开拓者要不断了解周围消费对象正在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一般来说,现在的消费者不仅购买商品,还要从购物得到精神上的兴奋。只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不会传惜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钱。甚至于在加油站的小店里,许多顾客实际上主要目的是加油或买一份报纸,但很自然地也会在小店里走一圈,看看其他商品。商品的花式品种分类整齐、个性特色鲜明都会吸引这…  相似文献   

20.
一、质量认证概述质量认证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质量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为了推销商品,往往采用“合格声明”的方式取得顾客对商品的信任。对推销简单商品,这不失为增加顾客信任的有效途径,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产品结构也趋向复杂,仅凭顾客知识和经验难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为使供方树立信誉,又能满足顾客选购商品的需要,保障消费者利益,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的质量认证制度就应运而生了。它不是由供方,也不是由顾客,而是由公正的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是可信的、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