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时五千余年而长盛不衰,不断发展,根源之一在于她具有自强不息、变革创新的精神与优良传统,本从锲而不舍、知难而进、革除弊端、变法图强、学习先进和追求真理等几个方面,回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变革创新的历史轨迹,论证了这一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精神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积极的精神品质;民族创新精神,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呼唤民族创新精神。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基础性工程,适应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需要,教育要根据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要求,进一步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观,加强对学生进行包括民族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两个前提、两个全体、两个主体、两个发展”。创新精神是指人在主动探寻和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智能心理与非智能心理因素的优化整合并具有心理辐射功能的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批判性精神、反思能力、灵感和广义解题能力均属创新精神及其培养中的重要因素。“六三六导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新物理课程的目标中,突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源泉。本文阐明了物理创新思维的概念、表现及其特点,论述了如何根据物理学的特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刘丽生 《科技信息》2011,(34):364-364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高师院校应加快自身的改革,积极主动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具有教育观念新、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先进、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强、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学生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为中学课堂教学创新营造了多元的背景和广阔的空间,审视传统的教学,其最大的弊端是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主动应答创新时代的新挑战,以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为根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着力于创新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美国西进运动的拓荒精神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求实创新的民族气质。目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样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应该树立一种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新西部精神,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新西部心理状态和变革、创新的新西部意识,惟此,才能使西部大开发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的正学之道、文化创新之道与内圣外王之道是紧密相关联的,这与王船山的君子精神是一致的,学问与精神融为一体。王船山的君子精神体现为用得其宜、君子天人相合之道促其正学与开新、正学与开新凸显了文化自觉创新意识,正因如此,才使王船山学术造诣广大至深,成为一代学术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安徽城市精神歌曲综合展现了安徽各地城市形象,全面传达了城市精神。其创作具有主题明确、内涵深刻、曲调优美、文字优美、易于传唱、便于传播等特点。安徽城市精神歌曲创作主要为组织创作与自发创作两种类型,随着城市的发展,组织创作更注重主题表现,自发创作更注重多样创新。在新时代,安徽城市精神歌曲应围绕城市精神新特点,结合当代音乐新发展趋势,根据大众审美新特点不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学生有无创新精神也是评价其心理素质高低的主要依据。面对新世纪的各种挑战,学生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世纪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以,要从小学抓起,尤其是注重课外活动的小学体育。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是新时期对于人才的新要求,也是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研究是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本文从我国的生态制度文化创新、生态物质文化创新、生态精神文化创新三方面探讨了区域生态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并提出了区域生态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对策:创造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普世生态文化;建立以生态文化为目标的全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心理过程。”它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倡导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之一,这反映了新大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生物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5.
母亚先 《科技信息》2012,(25):286-286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复兴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西方创新理论主要从社会文化机制和个体心理机制两个层次来研究培养创新精神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理论,通过家庭、学校教育观念的更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具有创造基因的社会文化的培育来为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就高等学校而言,“创新格神”和“实践能力”是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所应具有的特征而提出的新要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高校实施素质的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掌握较高层次和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具备专业技能和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而实现“现代化”则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要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能力,以适应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全面发展”则是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目标。第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科学知识为重要基础,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它的第一资源是...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图书馆员工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出发,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员工作的新思考:构建图书馆员工作的新观念;实现图书馆员工作的“三个转变”;提出用“以人为本,务实创新”新理念指导工作。着重强调图书馆员工作应当把传播“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作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服务读者、宣传读者、教育读者”全方位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高校精神明建设应有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途径与创新,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有全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新的创作实践经验,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小说进行了大胆改造与创新,使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不仅保持了民族文化个性化的存在,而且有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行为、思想或精神的生成及其走向。在大力倡导文化创新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张恨水小说的先进文化构建,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