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加固深厚软土地基时,桩帽偏心会降低桩承式路基的整体加固效果,影响路堤稳定性。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桩承式路堤工程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桩承式路堤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桩帽向路基外侧不同偏心距对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桩-桩帽-系梁复合结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桩帽偏心时桩体荷载分担降低,地基沉降和侧向位移显著增大,桩土差异沉降增大,边坡稳定性降低,桩帽极限偏心距离为10cm;桩帽用系梁相连后,地基土沉降和差异沉降均明显减小,边坡稳定性提高,桩-桩帽-系梁复合结构改进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2.
温志勇 《四川水泥》2023,(5):214-216
水泥搅拌桩在市政道路软弱路基处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水泥搅拌桩在加强路基土承载能力的同时,具有施工周期短,强化路基效果明显等优点。结合滁州市南谯区大明路软弱路基处理工程,介绍了水泥搅拌桩对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加固原理,并通过工程实践表明:水泥搅拌桩能够有效提高软弱路基抗压强度,降低路基沉降,提高路基承载能力,对于淤泥质粉质黏土的特殊路基处理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宝兰客运专线某段黄土路基为例,借助Midas GTS/NX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了黄土路基湿陷变形对路基挤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未挤密区全部发生湿陷时,挤密区边缘剪应力和沉降变形随距挤密区边缘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深度的增加,竖向应力逐渐增加且增加的范围越来越广,增量也越来越大,湿陷引起的挤密区沉降变形随距挤密区边缘距离呈非线性减小,且减小的速率随着距离挤密区边缘距离的增大越来越小:(2)同一挤密系数下,沉素土挤密桩沉降量3∶7灰土挤密桩沉降量2∶8灰土挤密桩的沉降量;挤密系数为0.93时,2∶8灰土挤密桩在不同深度处的沉降量最小;(3)同一挤密系数下,三种桩型的最终累积沉降量素土挤密桩2∶8灰土挤密桩3∶7灰土挤密桩;(4)同一桩型下的累积沉降量挤密系数0.87挤密系数0.93挤密系数0.90。  相似文献   

4.
熊宽 《四川水泥》2023,(1):244-246
为避免复杂山区条件下路桥过渡段路基出现较大沉降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路基沉降控制加固设计。在明确了路基沉降变形的范围限制并确定了差异沉降的控制指标后,采用路基浅层换填设计对软土路基进行加固,采用增设土工格栅的方法提高路基的侧向约束力,增设排水层结构以满足路基内部的排水需求,铺设路桥衔接处桥头搭板保证过渡结构的一体化。对加固设计的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山区环境下,加固设计的路桥过渡段路基产生的沉降较传统的填土路基小,能够保证路桥过渡段路基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5.
公路路基是道路交通的基本承载结构,承担着本身的岩土重量以及路面汽车的行驶重力,需要保证一定的稳定性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公路软土路基作为一种特殊的路基结构,更需要减少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沉降而保障其稳定性。本文主要研究公路软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并进行沉降观测过程分析,以此来确定未来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规范与要求,保障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尹光凯 《四川水泥》2023,(9):228-230
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CFG桩复合地基处治技术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建筑物沉降等优点。在分析莘县特大桥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案,并通过承载力和质量检测对该工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总桩数2‰的抽样检验中,CFG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在800kN以上,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陈晨  王臣 《四川水泥》2024,(2):234-236
在市政路桥建设中,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沉降变形是影响市政路桥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市政路桥过渡段路基不均匀沉降将会增加行车风险,缩短路桥寿命,增加市政工程的成本,影响道路的使用效率等不良后果。从路基刚度、行车速度、行车轴重等方面分析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提出控制路基刚度、控制行车速度、控制行车轴重、加固路桥过渡段等预防维护措施,从而减少路桥过渡段路基不均匀沉降质量通病,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机理,在常规复合地基加固区、软弱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对比,提出复合地基加固区采用复合模量法、下卧层采用应力扩散法计算沉降的方法.阐述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步骤.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沉降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借助水泥搅拌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可实现增强地基负荷能力、提高软基土体强度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特点,并探究了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路基拓宽后,合理处置新地基以及新旧路基搭接部对控制整体路基的工后差异沉降至关重要。以南通345国道北段路基拓宽工程为依托,提出采用"台阶+高强格栅"及"短桩+普通格栅"相结合得处治技术,为此,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拓宽路基填筑过程数值模型,结合新旧路基沉降变化规律及差异沉降特性,分析了拓宽处治技术的控制效果,同时通过现场测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强格栅在新旧路基搭接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抗拉性能,确保新旧路基拓宽连接质量较高,拓宽一侧的软土地基采用"短桩+普通格栅"处治可显著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新旧路基地基沉降随时间变化呈快速、缓慢和稳定3阶段特征,稳定时新旧路基地基沉降分别为38.30mm和34.92mm,差值3.38mm;数值计算与测试规律吻合,两种途径获取新旧路基差异均沉降控制在5mm以内,说明路基拓宽地基与搭接部处治效果良好。研究成果能够为探索新旧路基拓宽工程处治技术及控制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强风化顺层砂岩边坡具有节理裂隙发育、强度低的特征,导致开挖过程中出现边坡稳定问题。单纯的锚杆锚索支护无法满足边坡稳定性需求,在现场抗滑桩施工困难的情况下,选用经济、高效、施工便利的锚筋桩结合锚杆锚索对强风化顺层砂岩边坡进行支护。针对强风化砂岩破碎且强度低的特性,考虑高压注浆的劈裂作用,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进行方案比选,得到适用于强风化砂岩边坡的锚筋桩多角度交叉布置方案。根据试验段边坡锚筋桩监测数据,分析强风化顺层砂岩边坡锚筋桩作用机理,验证了多角度交叉布置锚筋桩对强风化顺层砂岩边坡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复合桩基优化设计方法与工程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用基于 Geddes应力解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桩群分担荷载所引起的地基沉降 ,用基于 Boussinesq解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承台下土分担的荷载所引起的地基沉降 ,将两者之和作为桩基沉降量。结合一个具体的工程将该方法计算的沉降量和其它方法计算的沉降量及实测值进行对比 ,通过研究沉降量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对复合桩基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挖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检测过程,并确定挖孔灌注桩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沿江岸坡加固的方法有多种,树根桩桩径小,施工难度较大。介绍树根桩的施工方法,说明了细石混凝土灌注和投石灌浆两种方法的不同应用,为解决钢筋搭接处石石通过困难,采用锥螺纹套管连接技术既解决了上述人题,又方便了施工操作,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bases of granular piles were predicted based on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 obtained by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using th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central stress minimum beneath piles. The calculated stress distrib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many researchers. A stress peak and a central stress minimum are mainly formed by the granular flows in a pile construc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stress peak was the same location of the minimum granular velocity before the granular pile became stationary. This suggests that the location of the stress peak corresponds to the base of the granular arching. The stresses distributions on the bases by a homogeneous falling showed the central stress maximum. The low shear stress gradient by the homogeneous falling produces a central stress peak with a gentle slope. © 2016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62: 1417–1429, 2016  相似文献   

16.
熊胤  张军  黄清明 《贵州化工》2006,31(5):61-62
介绍赤天化纸业公司涵洞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对特殊环境下采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茂勋 《化工设计》2007,17(4):13-14,26
介绍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工程特性、桩的设计、施工及检测,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说明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使用该桩型经济合理、质量可靠,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桩基形式。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区由于基坑内土体开挖不当引起的工程桩变位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工程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从分析基坑土体开挖时工程桩上受到的荷载作用入手,研究了滑动土体及施工荷载对工程桩变位的影响,运用弹性抗力法分析了荷载作用下工程桩桩身任一点内力和位移分布情况。对某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计算开挖时作用于桩身的最大弯矩及其位置,与现场实测的桩身断裂位置基本一致,表明开挖形成的临空面滑动土体及施工荷载引起的水平荷载是导致桩身偏位甚至断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公式。它表明在相同的承载力要求下,钻孔灌注桩设计可以有不同桩长、桩径组合,可用于桩基设计优化、降低工程造价。本文研究成果对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环境美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堆坡造山、园林庭院的设计也越来越多,大面积堆载工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工程。这些工程规模较大,大面积荷载不同于常规荷载,它对地基变形的影响深度较大,并且存在着严重的工后沉降问题。目前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大多并未考虑到非均质地基中(如上覆硬壳层地基)土性参数随深度变化的特性,这与大面积荷载作用下硬壳层地基变形的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这个问题,基于广义Gibson地基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土体模量随深度非线性减小的非均质弹性地基模型,推导出大面积荷载作用下硬壳层地基的附加应力以及沉降计算公式,为以后指导类似工程中的沉降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