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的HCC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HBsAg阳性者(Ⅱ-2)。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HCV或HDV感染、持续的肝脏炎症、持续HBeAg阳性及HBV DNA持续高水平(≥10^5拷贝/ml)等(Ⅰ)。在6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约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HCC(Ⅱ-2)。但有少部分与HBV感染相关的HCC患者无肝硬化证据。HCC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病毒载量更为重要(Ⅱ-3)。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 CV)的患者单用干扰素(IFN)多疗程的效果仍不明确。材料与方法:为了评估IFN多疗程治疗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存活的效果,对454例无肝硬化的单纯H CV感染患者进行了连续的长期随访研究,这些患者在1987~1992年间单用IFN治疗。中位随访11.3年。结果:152例患者(33.5%)(A组)在初次IFN治疗后获得持续免疫应答(SR),302例(66.5%)未产生SR,130例(28.6%)未接受额外的IFN(B组),172例(37.9%)接受了多疗程的单纯IFN治疗(C组)。肝细胞癌的发生和与肝脏相关死亡的存活率,A组和C组明显较B组都有较好的长期临床效果(P…  相似文献   

3.
(2011年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HIV/HBV-HCC)和非合并HIV感染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BV-HCC)临床资料,总结HIV/HBV-HCC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20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首次确诊的27例HIV/HBV-HCC患者和随机纳入51例HBV-HCC患者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HIV/HBV-HCC组27例患者年龄低于HBV-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例HIV/HBV-HCC患者中,12例(占44.4%)在诊断HCC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平均抗病毒治疗时间为4.5(0.6~7.0)年,其中9例患者在诊断HCC时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6例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IV/HBV-HCC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HBV-HCC组(P<0.05),但其他临床指标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罗那肝癌分期提示两组患者诊断HCC时均以晚期为主,两组患者肝癌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HBV-HCC患者发病年龄更低,HIV/HBV-HCC患者即使进行有效的抗病毒(HIV和HBV)治疗,仍有可能进展为HCC。因此,HIV/HBV合并感染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警惕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就病理进程而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过程的延续。中国大陆地区80%的HCC具有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背景,80%是基于肝硬化背景发生的。针对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监测或筛查策略。临床诊断成立的HBV相关性HCC患者在治疗方案设计应注意3个原则:(1)积极清除实体肿瘤;(2)通过抗病毒等内科手段积极改善肝脏微环境,减少HCC的复发;(3)改善肝脏功能与全身机能状态;减少终末期肝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小板/脾最大径比值(PSR)在预测肝细胞癌(HCC)术后长期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行肝脏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HCC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及Kaplan—Meier法分析HCC术后长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手术切除后长期复发与脾最大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PSR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量、门脉有无癌栓、肿瘤位置及是否合并HBV或HCV等因素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400μg·L~(-1)(HR=3.369,95.0%CI为1.225~9.261,P=0.019)、PSR≤909(HR=3.142,95.0%CI为1.194~8.271,P=0.020)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长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SR>909组的生存率高于PSR≤90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47,P<0.001)。结论 PSR≤909、AFP≥400μg·L~(-1)的HCC患者术后长期复发风险增加,且PSR≤909的HC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降低。PSR≤909在预测HCC术后长期复发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爱霞 《现代医学》2014,(7):787-789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不同HBV基因型患者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方法:运用sanger测序法对HBV RT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对10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和17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HBV基因型以B和C型为主,其中C型主要诱发HBV患者发生肝硬化(占60%),导致老年患者发生HCC(51%),而B型主要导致年轻的肝炎患者发生HCC(占80%)。结论:HBV基因C型与重症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导致老年患者患HCC;而B型则更易导致年轻患者患HCC。  相似文献   

8.
用ELISA法检测了92例肝细胞癌(HCC)及53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HCC组血清HBV—M及抗—HCV阳性率为87.O%和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和3.8%(P均<0.05)。HCC组抗—HCV阳性病人中84.6%HBV—M阳性。提示:HBV是本地区引起HCC的主要病因,而HCV也可能是HCC的致病因素之一,但HCV单独致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协调HBV而起致癌作用。且不同地区HCV毒株致癌效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携带者(ASC)、40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CHB)患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3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清中IL-22水平。分析IL-22与肿瘤标志物AFP的相关性。结果:CHB组、LC组、HCC组外周血IL-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0、0.003、0.000)。外周血清IL-22水平与AFP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L-22可能在肝脏慢性纤维化、肝癌发生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已取得良好抗病毒效果,并降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风险,故研究人员推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应用NAs亦有可能获益。2004年来有关HBV相关性HCC根治性手术后应用NAs疗效的研究不断增多,这些研究的气泡图系统汇总结果显示:HBV相关性HCC术后应用NAs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HBV相关性HCC患者HBV-DNA阳性,应给予NAs治疗;初始治疗者优先选用强效高耐药屏障药物,且应密切监测HBV耐药情况;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可加用阿德福韦酯或换用恩替卡韦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周冷潇    韩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3):214-2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317例慢性乙肝患者,包括183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34例慢乙肝相关HCC患者(HCC组),对其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习惯、伴发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进行比较,探讨慢乙肝肝硬化发生HCC的危险因素。结果: HCC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年龄、有长期大量饮酒习惯、血HBV DNA阳性、合并糖尿病(DM)及高血压所占比例均高于肝硬化组,两组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较大、血HBV DNA阳性、DM是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0.326、1.055、2.988、2.031,P均<0.05)。结论: 男性、年龄升高、血HBV DNA阳性、DM是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在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分别采用抗HBVS,抗-HBVC,抗HCVNS5及抗-HGVNS5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27例HCC及37例慢性肝病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HBVS抗原(HBsAg)、HBVC抗原(HBcAg)、HCVNS5抗原(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HCC中检出HBsAg18例(66.7%),HCAg13例(48.2%)及HGAg9例(33.3%)。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7例,HBV/HCV重叠感染4例,HBV单独感染7例,HCV单独感染2例,HGV单独感染2例;在慢性肝炎中检出HBsAg26例(70.3%),HCAg19例(51.4%)及HGAg12例(32.4%)。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10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HBV单独感染11例,HCV单独感染5例,HGV单独感染2例。HBsAg、HCAg、HGAg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呈细颗粒状分布。HBcAg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胞核或胞浆内。结论:慢性肝炎及HCC患者有较高的HBV、HCV及HGV感染率,HBV感染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CV和HGV的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抑制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进展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年轻的丙型肝炎病毒(H CV)感染者。该研究目的是分析年轻的H CV感染者对干扰素(IFN)单一治疗的反应。方法:1989—2002年,Toranom on医院共有1021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接受IFN单一治疗,其中144例≤35岁,而其余的877例患者年龄在36~73岁之间。对10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有209例有明确的输血日期(如H CV感染开始的时间)。IFN治疗持续6个月。结果:确定H CV-R NA水平(P<0.001)、H CV基因型(P<0.001)、年龄(P<0.001)和肝组织学检查(P=0.01)以分析患者对IFN单一治疗的反应。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9例HBV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以同期住院的41例HBV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各指标对HBV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影响。结果经Logistic单因素筛选与多因素分析,长期吸烟和饮酒史(OR=2.980)、未抗病毒治疗(OR=2.111)、合并糖尿病(OR=1.782)、HBV DNA(+)(OR=1.791)、抗-HBe(+)(OR=2.010)、HBs Ag(+)(OR=2.131)、肝癌家族史(OR=1.811)等是HBV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肝硬化患者若伴有HBV DNA(+)、抗-HBe(+)、HBs Ag(+),或有长期吸烟和饮酒史、肝癌家族史及糖尿病,则存在较高的并发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该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法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HBV感染血清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乙肝五项(HBV-M)不同模式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肝硬化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M,基因芯片法检测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64例肝硬化患者中,HBV-M模式有4种,HBsAg、HBeAg、HBcAb阳性者15例,HBV DNA阳性率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者22例,HBVDNA阳性率68.18%;HBsAg、HBcAb阳性者24例,HBV DNA阳性率70.83%;单纯HBsAb阳性者3例,HBVDNA均阴性。肝硬化患者各种HBV-M中HBVDNA总阳性率为73.44%。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LT、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数以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有活动性复制,有必要对HBVDNA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GSTM1基因多态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易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s)M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及其与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了9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58例肝硬化(LC)患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34例正常对照者.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缺失情况.结果:正常组GSTM1基因缺失率(46.92%)与HCC组(61.5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LC组(45.61%)、CHB组(49.18%)差异无显著性.携带GSTM1空白基因型者比非空白基因型者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高1.81倍(OR=1.81,95% CI=1.05~3.12).携带的55岁前发病的HCC病人GSTM1空白基因型分布明显较55岁后发病者高(P<0.05).结论:GSTM1空白基因型与肝癌易感性有关,且与其发病年龄有关,与肝硬化和慢乙肝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肝博士》2020,(1)
正慢性乙型肝炎如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者分别占60%和80%。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延缓肝脏纤维化的发生,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1.发现及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期,患者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免疫应答是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反复存在是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及早发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a-2b干扰素(a-2b IFN)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A组),a-2b IFN组(B组),恩替卡韦(用药4周)联合a-2b IFN组(C组),每组30例。疗程均为48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HBV DNA不可检测率、HBeAg的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T复常率高于B组(P0.05),而A组与B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与B组的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药4周后联合a-2b IFN治疗高病毒载量CHB优于单药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B2和C2在肝细胞癌(HCC)形成、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测462例HCC患者和2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基因型及亚型,并对其中采取手术切除或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或两者联合治疗的228例基因亚型为B2或C2的HCC患者随访观察1年.结果:C2亚型HCC患者比B2亚型手术治疗机会多(P=0.007);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P=0.000)、年龄≥40岁(P=0.030)、病毒载量>10 000copies/ml(P=0.017)是HC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亚型B2和C2对HCC形成的危险性无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下(P=0.044)、非手术治疗患者(P=0.000)、HBV基因亚型B2(P=0.027)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B2、C2和混合型感染者HCC组织病理分型上都以粗梁型为主(85.7%、71.2%、75.0%),各种病理类型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一些少见病理类型中全部为C2亚型,未见B2型和混合型.结论:HBV C2和B2亚型在促进HCC形成的危险性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后者形成的HCC恶性程度更高、手术机会较少、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组织中HBV,HCV,HGV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庚型肝炎病毒 (HGV)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分别采用抗 -HBVS ,抗 -HCVNS5及抗 -HGVNS5三种单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 2 6例HCC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VS抗原 (HBsAg) ,HCVNS5抗原 (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 检出HBsAg 17例 ( 65 % ) ,HCAg 13例 ( 5 0 % )及HGAg 9例 ( 3 5 % ) ,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 7例 ,HBV/HCV重叠感染 4例 ,HBV单独感染 6例 ,HCV单独感染 2例 ,HGV单独感染 2例 ,另有 5例均不表达上述三种抗原 ;HBs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BsAg与HCAg及HCAg与HGAg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 ;HBV ,HCV及HGV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 ,呈细颗粒状分布 ,癌组织表达强度均弱于癌旁组织。结论 HCC患者中有较高的HBV ,HCV及HGV感染率 ,感染率顺序为HBV >HCV >HGV ;推测HBV感染在H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HCV和HGV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