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司法社会学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布莱克是现今世界法律社会学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法律的运作行为》一书为他赢得了卓著声誉。本文译自他的另一部著作《司法社会学》。文中从微观法律社会学的视角,着重探究“案件的社会结构”对案件处理结果的影响,指出在每起案件中,法律深受当事人、律师、法官以及警察社会特征和证人的讲话方式的影响,从而证明这样一个命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研究领域很早就昭示法律与经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导入法律领域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诞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效率”为核心,通过引入“资源配置”、“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法律问题研究。它通过对法律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科学地规划司法实践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实现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激励、规范、保障、约束效能。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律人需要法律逻辑推理,也需要社会科学判断。在事实认定阶段,社会科学主要通过转化成为证据来认定事实。但如果证据规则不发达,社会科学只能作为证明材料成为法官心证的来源,就会增加裁判的不确定性。在法律适用阶段,法官在审理有潜在影响的案件时,遵循先做后果判断再找法条解释的过程。社会科学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法官对后果预测的准确程度。总体而言,法律说理和社会科学理由同时存在,会增强裁判的说服力。在司法中进行社会科学判断,有助于减少法律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关倩 《法律科学》2012,(1):28-35
能动司法是司法创造力的体现。在美国,这种司法能动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司法审查权,通过多年的案例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司法审查体制。在英国,至今法院尚无对立法的审查权。但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有判例法传统,法官的司法能动性相对较大,在案件审理中,区分相似案件事实和不断发展法律规则是法官司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法系的司法能动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司法能动在审判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个案法官法律论证,其主线是政策考量与法律考量,也可称之为社会效果考量与法律效果考量。  相似文献   

5.
轻伤害案件是一种多发性的轻罪行案件。轻伤害案件法律适用的难点在于如何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通过对桐乡市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2004-2005年间所办理的轻伤害案件的实证分析,一是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轻伤害案件的特征,二是有助于我们发现当前轻伤害案件法律适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为失范。是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被社会公认为引起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主要力量。司法领域中的行为失范表现为司法行为缺乏规范引导、偏离司法伦理,引发公众质疑的一类现象。2006年南京发生的彭宇案件就是典型的司法失范事件,该案件的判决结果使法院无形中背上了社会道德滑坡的恶名。在诸如此类的热点案件中,包括法院在内的司法机关应该如何行动,并最终形成司法活动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当前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就业歧视在我国的就业领域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歧视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很难通过常规渠道表达出来,转而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泄,进而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是必要且迫在眉睫的。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外关于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制,以及对我国就业市场特殊性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8.
许俊美 《山东审判》2005,21(4):36-38
最近,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名法官,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我也陷入一系列思索之中:法官如何通过公正判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促进社会的平衡运行;如何通过审理一个个具体案件,使诉讼双方口服心服,从而化解、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自己对几年来的审判工作进行了认真审视和反思。我自2001年底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共审理、审查案件150余件。所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调解撤诉率2003年达70%,2004年达90%;审理的再审案件调解率达30%。经我调解的案件,没有一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均做到了案结事了;所有再审改判案件没有一件缠诉、上访。总结取得上述成绩的经验,我的体会是:用“四心”与当事人沟通交流,用“四功”处理每一起案件,用创新的精神解决疑难问题,自觉地为维护法律公正、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海波 《法学研究》2009,(1):121-146
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能否根据正当程序原则去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观察当前中国司法的实际职能和法律发展的一个窗口。通过统计《人民法院案例选》上行政判决所用的法律依据,分析田永案件、刘燕文案件、张成银案件等十余个有关行政程序的代表性案例,结合对法官所做的访谈,可以发现,在过去十多年中,正当程序原则在司法审查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可,开始成为中国法律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显示了中国法院在相对局促的空间里的能动主义立场,以及由个案判决所推动的一种法律发展的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10.
龚小涵 《法制与社会》2013,(32):252-253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作为法社会学课程的必读书目之一,讨论了有关法律的社会知识对法律本身的意义,法律进入了一个社会学时代。本文将讨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布莱克对案件社会结构的巧妙分析及其的法律后果的影响。引发了是否熟人社会更难做到司法公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黄思颖 《法制与社会》2014,(16):106-108
随着最高法《关于审理因垄断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出台,中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专家学者对于反垄断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研究而没有直接适用民事诉讼制度是因为反垄断案件自身的特殊性。但不仅是在民事诉讼领域,在行政诉讼中反垄断案件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诉讼案件,不能完全适用现有行政诉讼领域相关规定。本文将从垄断协议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探寻中国反垄断法行政诉讼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12.
胡铭 《时代法学》2006,4(2):36-42
死刑案件作为最严重的案件,作为关涉公民生命权的案件,它的审判是我们在构建正当法律程序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以价值分析为主视角,从哲学思辨和实证分析入手,提出在我国的死刑案件中引入陪审团审判,以构建强大的死刑案件普通审程序之设想,试图通过在死刑案件中引入陪审团审判,扩大刑事司法中的民众参与和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之实现。  相似文献   

13.
司法案件分为一般案件和疑难案件,一般案件就是直接适用法律规则就能得出可接受性结论的案件,绝大部分案件都是一般案件,都不会进入大众的视野,不会成为社会的焦点,不会聚光为舆论的中心。但是疑难案件不然,疑难案件超出了一般案件的职业性之外,它提出了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的普适性问题,而非仅仅是一个法律专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镇就业中的身长歧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人的身长在法律上属于与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无关且不受任何人(包括国家在内)干预的私人生活领域。用人单位如在行使用工自主权时要求与劳动能力、专业技术和岗位职责无关的身长条件,在法律上构成“考虑不相关的因素”的行为,且限制、剥夺、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禁止身长歧视是反歧视立法由传统的禁止针对人的固有特征的歧视,扩展到针对基于社会偏见的歧视,再到保护体现人格尊严的身长、长相歧视的最新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歧视是当前社会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今社会的歧视有两种:消极歧视与积极歧视。其划分标准是歧视者有无将自己的歧视行为上升为社会行为,有无对被歧视者造成伤害的行为,有无造成社会影响。歧视行为若属前者,则歧视他人者的行为应当适用于法律;若属后者,因为其歧视行为未形成社会行为,还只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不满足“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这一要件,所以不能适用于法律。  相似文献   

16.
行为失范。是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被社会公认为引起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主要力量。司法领域中的行为失范表现为司法行为缺乏规范引导、偏离司法伦理,引发公众质疑的一类现象。2006年南京发生的彭宇案件就是典型的司法失范事件,该案件的判决结果使法院无形中背上了社会道德滑坡的恶名。在诸如此类的热点案件中,包括法院在内的司法机关应该如何行动,并最终形成司法活动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当前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7.
“司法介入”是上赛季媒体、球迷和业内人士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由于诸多原因,司法始终末能介入职业足球联赛,致使“假球”、“黑哨“现象仍在绿茵场上徘徊。我们通过案件诉讼,使“司法介入”了拍卖领域。这也许是我国拍卖业的一大幸事。通过“司法介入”,有助于拍卖业循着”公开、公平、公正“的轨道健康发展。我所是一家主要从事房地产、金融、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服务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提供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服务是我们的一项主要业务。随着业务的发展,已由过去单纯的房地产纠纷的诉讼和仲裁代理演变为全过程的法…  相似文献   

18.
崔文俊 《政法学刊》2010,27(1):93-97
目前为止,行业协会社团处罚的司法救济问题,尚未获致令人满意的答案。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和诉讼法的有关原理,行业协会社团处罚案件应当纳入司法救济的范围.、在我国,行政诉讼法把行业协会社团处罚案件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但民事诉讼法并未将此类案件排除在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基于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的考虑,把此类案件纳入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民意,作为非政府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事务或现象的一种表达,随着社会言论自由的发展程度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问题的决策中。近年来,其在法律范畴上对于法律制定和判决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不可否认,它对于犯罪有一种抑制作用,对于审判也有着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民意的表达,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但是,民意的缺陷我们不能忽视,理性的处理民意在当今的刑事案件中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法院正在成为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汇聚的中心,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官,意味着他必须在专注于个案之中,透过公正、民主的程序,慎断社会纠纷、重新分配利益的同时,又能超越个案之外,具备一种对案件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对审判经验进行理性化总结的自我需求,培养和塑造对法律作为一种应用科学进行探索、通过自身的创造性理解敢于和善于对法律漏洞进行补充、以推动司法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志向。由此。必须重视对案例的研究、探讨和总结,透过案例来维护司法公正、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