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绍火电厂间接空冷机组用塔外回转式清洗系统。该清洗系统包括高压水发生器;高压水输送管网;回转式清洗执行机构;控制单元。清洗管束设置在空冷机组外侧,清洗平台内侧,管束前端安装喷嘴,管束下端接进水胶管。喷嘴喷出的水呈扇形状,若干清洗管束构成一清洗面,清洗管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左右摆动,实现清洗冷却器表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换热器管束开裂和断开是换热器的一种失效形式.管束开裂无明显的征兆,对管束开裂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尤为重要.以某化工厂的换热器为例,通过对失效管束的进行分析,得出了管束开裂的主要原因:管束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度差,以及设备启、停过程中较高的温度变化速率造成管束热疲劳,从而导致管束开裂;此外,管束裂纹形貌与应力腐蚀特性一致,且裂...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HFC245fa在水平光管与强化管管束外的冷凝换热特性,提出在管束中加装V型导液槽来消除管束效应的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了V型导液槽对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带导液槽管束的前4排管下方加装了两段长度为450 mm的导液槽;试验换热管公称外径为19.05 mm、换热长度为1000 mm。试验中,以Wilson描点法获得强化换热管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以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V型导液槽对水平管束外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管束效应模型仅在较小的热通量范围适用;凝液在管间的迁移形态与流态随管上作用凝液量的系列变化是导致管束效应变化的主要因素;加装导液槽可有效控制凝液在管间的迁移,控制管束效应;加装导液槽使光管单管冷凝传热能力下降10%左右,使光管管束总体换热能力提升4.5%相似文献   

4.
通过数值模拟,以水为工质,研究了湍流时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管间的传热综合性能,并与无支撑光滑管管束、无支撑缩放管管束及旋流片支撑光滑管管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传热综合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间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协同性。结果表明:旋流片支撑急扩慢缩型缩放管管束相对急缩慢扩型具有更好的传热综合性能,且都比旋流片支撑光滑管管束的传热综合性能好,但二者都没有对应的无支撑缩放管管束综合性能好;具有小角度跟大扭率结构的旋流片更有利于旋流片支撑管束传热综合性能的提高;相对旋流片支撑光滑管管束与无支撑缩放管管束,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强化传热的原因在于传热场协同的增强作用更为明显。考虑管间支撑物支撑管束与抗振的必要性,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是一种高效的壳程强化传热措施,文中条件下通过优化,最大传热综合性能能达到1.057。  相似文献   

5.
袁宝强  王沛丽  杜文静 《化工学报》2016,67(Z2):136-141
圆形管束菱形受热面在流动与传热方面表现出传热能力强、流动阻力大、吹灰方便等特点。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管束的菱形受热面。椭圆管束菱形受热面保持了圆形管束菱形受热面传热能力强和吹灰方便的特点,同时显著降低了烟气侧流动阻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叉排椭圆管束不同迎风角下的流动传热特性,与叉排圆形管束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各特征参数随Reynolds数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迎风角为0°的叉排椭圆管束菱形受热面较圆形管束传热效果好,流动阻力小,综合性能高。  相似文献   

6.
提出采用锚型导液器消除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管束效应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导液器对HFC245fa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带锚型导液器的试验管束,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试验换热管包括光管、二维肋管与三维肋管,试验换热管公称外径均为19.05 mm。结果表明:① 锚型导液器可有效控制管束效应对光管与三维肋管外膜状凝结换热影响,使排深为5处光管与排深为4处三维肋管冷凝传热系数分别提升33%与80%;② 锚型导液器对管束中单管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可忽略;③ 加装锚型导液器可使DN600卧式光管(或三维肋管)管束降低管材消耗20%(或30%)以上。  相似文献   

7.
《小氮肥》2017,(4)
针对换热器管束与壳体之间由于各种内摩擦引起的热变形现象,分析其作用机理并建立相关力学模型。内摩擦力计算结果表明,在纵向增大管束与壳壁间的接触面积,不会减少两者之间的总摩擦力;在周向增加管束与壳壁间的接触点,会减少两者之间的总摩擦力;将管束与壳壁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也可减少两者之间的总摩擦力。针对管板周向、径向和厚度方向各自温差情况推导出热应力计算式,针对管束的不均匀温度场推导出管束整体热应力及管层间温差引起换热管热应力的计算式,方便了换热器工程设计及其强度核算。  相似文献   

8.
专利摘要     
《化学清洗》2014,(9):35-35
一种汽机冷凝器管束清洗检漏装置 申请公布号:CNl03728108A申请公布日:2014.04.16发明人:刘金光;程格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机冷凝器管束清洗检漏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系统,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加热系统,空气加热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密封推进系统,测量反馈系统设置在清洗管的两端对管束两端进行压差测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系统组成简单,操作安全方便;2)双重效果,即可对该管束内壁进行风干同时还可对该管束是否有泄露进行检测;3)风干和检测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提出采用锚型导液器消除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管束效应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导液器对HFC245fa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带锚型导液器的试验管束,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试验换热管包括光管、二维肋管与三维肋管,试验换热管公称外径均为19.05 mm。结果表明:①锚型导液器可有效控制管束效应对光管与三维肋管外膜状凝结换热影响,使排深为5处光管与排深为4处三维肋管冷凝传热系数分别提升33%与80%;②锚型导液器对管束中单管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可忽略;③加装锚型导液器可使DN600卧式光管(或三维肋管)管束降低管材消耗20%(或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对气液两相向上横掠节距比为1.3的顺列与错列两种排列方式管束进行流型图像与压差数据采集,基于气相与液相折算速度绘制流型图.分析了管束排列方式对流型的影响,用非线性递归分析方法分别绘制了两种排列方式管束不同流型的递归纹理图,并结合递归特征量对比分析了两种排列方式管束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两种排列方式管束中均出现泡状流、间歇流和雾状流3种流型.错列管束较顺列管束中间歇流流型范围小,泡状流与雾状流流型范围大;错列管束中从泡状流起各流型就具备周期性特点,而顺列管束中间歇流流型才出现周期性,泡状流时流型呈明显的随机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辅助复杂烟气流场条件下烟气冷却器管外阻力设计计算,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翅片管数值模拟的阻力系数预测方法,对不同行列数翅片管束在不同烟气来流速度下的流场进行模拟,拟合翅片管束阻力系数及其随行列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翅片管束压降主要由惯性阻力引起;随着列数的增加,管束阻力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加行数或列数,翅片管惯性阻力系数降低,当行数或列数大于4时,惯性阻力系数的下降趋势变缓。利用本研究提出的流场模拟方法预测翅片管束阻力系数,可较好辅助烟气冷却器阻力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对流受热面的松散性浮灰和烧结性积灰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煤器浮灰中大部分颗粒保持着独立的形态,而对流管束浮灰存在烧结现象;绝大部分的浮灰粒径位于0~100μm;省煤器浮灰的灰熔点低于对流管束浮灰熔点80℃左右;对流管束浮灰和省煤器浮灰在成分组成上差别不大,浮灰中的主要元素均为Ca、Si、Al和S,但对流管束浮灰中Ca和S的含量高于省煤器浮灰。各层积灰中Ca和S的含量较高,主要物相为CaSO4。对流管束积灰中Ca和S含量高于省煤器积灰;对流管束和省煤器积灰中Al和Si的含量远低于浮灰中的相应含量。从积灰内层到外层Ca和S的含量逐渐减少,而Al和Si的含量逐渐增加;积灰内层K、Na、Fe和Cl的含量高于其他层。  相似文献   

13.
《云南化工》2015,(4):1-5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FLUENT软件,对水横掠叉排椭圆管束时管外流动和换热性能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纵向或横向管间距,管束尾部的漩涡数量和大小都会有所增加,换热性能降低;纵向或横向管间距的减小,都会对尾部漩涡产生抑制作用,使换热性能提高。来流速度的增加会使管束换热效果增强。综合考虑管束换热性能以及阻力因素,纵向管间距与管束特征尺度的比值为3.0~3.5、横向管间距与管束特征尺度的比值为1.75,来流速度为4m/s时,可以实现低压损的情况下换热效果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工艺参数,对壳程入口防冲板的设置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可能诱发管束振动的原因;针对壳程入口设置防冲板与不设置防冲板2种情况分别进行横流速度和管束频率的核算,根据计算结果判断2种情况下换热管束的振动情况。结果表明:防冲板的设置导致入口局部横流速度增加,易诱发管束振动。在设置防冲板时应充分考虑防振措施,以及进行防冲板的优化设计,从而降低管束振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水平管束冷凝换热设计计算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水平管束冷凝换热设计计算,对水平管束膜状冷凝换热系数典型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管束结构及冷凝液膜流动行为,阐明了相关公式的适用条件、计算结果差异及原因。然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对比和壳程蒸汽流动模拟进一步表明,现有相关公式因未能充分考虑冷凝加热器中蒸汽流动的多方向性及其对冷凝液膜的扰动,其换热系数计算值明显低于实际;并针对大型水平管束冷凝换热工程计算模型的完善,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顺排椭圆管束的对流换热及流阻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庆邻  张淑华 《化工机械》1997,24(4):1-4,41
对空气横掠顺排椭圆管束的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放热系数沿管束纵向及横向的分布规律以及平均阻力系数随管束总排数的变化关系。给出了计算顺排椭圆管束放热系数及阻力的实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顺排椭圆管束的管外放热系数略低于相应的叉排椭圆管束及圆管管束,但前者的阻力却比后两者低得多。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替代工质R134a在沸腾温度为304.8K时,在光滑管管束和机械表面多孔管管束外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并探讨了其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光滑管管束外的池沸腾存在明显的管束效应,而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管束外沸腾无管束效应出现,在相同热流密度下管束的各排管的沸腾传热系数均低于其单管值。  相似文献   

18.
杨艳霞  廖强  朱恂  王宏  丁玉栋 《化工学报》2012,63(8):2383-2391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有机废水溶液绕流表面附着有光合生物膜管束的流动、传质及光合生化反应过程,并分析了管束排列,管间距及Reynolds数对流场、浓度场、平均阻力系数及底物的Sherwood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绕流小管间距时具有较高的Sherwood数,同时阻力系数也较高;与顺排管束相比,绕流叉排管束的平均Sherwood数增大了一倍左右,其增大幅度随Re的增大而增大,而阻力系数仅增大了约10%。一定条件下,绕流叉排管束时,出口处具有较低的底物浓度和较高的产物浓度。结果表明,很小的流场扰动可对浓度场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叉排管束更有利于传输传质及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9.
王升旭  张佳伟 《水泥》2022,(10):64-65
主要介绍了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窑头AQC锅炉在运行一段周期后,蒸发器管束运行中经常出现泄漏,严重影响日常生产的连续运行,经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泄漏情况对比,发现主要原因是管束间距小,局部烟气流速快,导致管束磨损严重,同时蒸发器管束倾斜一定角度后与联箱直接连接,管束热膨胀受阻,无法很好的消除,导致管束中部应力大,以上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蒸发器管束经常泄漏。通过对蒸发器整体结构的改造,受热面规整,加大管束间隙,联箱结构外移,消除以上不利因素,增加蒸发器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20.
王传伟  张振兴  金光辉 《水泥》2012,(10):64-64
主要介绍了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窑头AQC锅炉在运行一段周期后,蒸发器管束运行中经常出现泄漏,严重影响日常生产的连续运行,经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泄漏情况对比,发现主要原因是管束间距小,局部烟气流速快,导致管束磨损严重,同时蒸发器管束倾斜一定角度后与联箱直接连接,管束热膨胀受阻,无法很好的消除,导致管束中部应力大,以上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蒸发器管束经常泄漏。通过对蒸发器整体结构的改造,受热面规整,加大管束间隙,联箱结构外移,消除以上不利因素,增加蒸发器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