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所谓‘叭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采用医学手段,辅助不育夫妇获取妊娠的一类医疗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有两个分支:①人工授精;②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  相似文献   

2.
唐蓉 《家庭健康》2012,(2):20-20
大家知道,适当数量和质量的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与发育成熟卵子的相遇是受孕的必备条件,其中任何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导致不孕或不育。目前,辅助生殖技术(ART)则为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它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两大类技术。  相似文献   

3.
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辅助生殖技术是不孕,不育诊治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该领域一系列新技术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诞生。本文对该领域内的主要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技术,胚胎冷藏技术,显微授精技术,着床前,遗传诊断技术及简易有效的体内人工授精技术的近况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并对如何开展及推广该领域新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殖原本是一个自然过程,然而一旦这种过程出现了障碍,那么就会发生不孕,此时需要借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经过长期的实践,现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形成包括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及其衍小技术和无性生殖的三大领域。在这些领域,人们凭借日益成熟的生物医学技术,使原来的生殖过程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于是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对其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探讨会增强医务人员的伦量法律责任。将有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导向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为女性因输卵管堵塞而不孕者提供了令人振奋的全新治疗方法,标志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从此开创了生殖医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试管婴儿技术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我国也于1988年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技术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6.
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助生殖技术是不孕、不育诊治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该领域一系列新技术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诞生。本文对该领域内的主要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技术、胚胎冷藏技术、显微授精技术、着床前遗传诊断技术及简易有效的体内人工授精技术等的近况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并对如何开展及推广该领域新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世界上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配子与胚胎培养条件的不断优化,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现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理想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一系列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如卵子体外成熟、移植前遗传学诊断、单胚胎移植以及冷冻技术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降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费用、风险等提供了可能。该文主要就当前临床及实验性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代孕的立法现状及行政监管中面临的法律缺位、行政处罚力度不足、立法涵盖内容过窄等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代孕监管的相关法律体系,构建多维度、多主体与监管的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18(4):198-198
目前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技术的发展和设置规划仍不够平衡,一些地区和机构不顾条件和设置规划的要求盲目进行筹建;一些未经批准的机构违规开展上述技术;代孕及买卖配子、合子和胚胎等违规行为偶有发生;部分已经审批通过的机构忽视内部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缓慢;部分地区和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存在商业化的倾向。这些现象的存在,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阻碍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770年全世界第1例人工授精成功,标志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开始.1978年路易斯·布朗的诞生,标志着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成为治疗不孕症的手段之一.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环境的变化,生活压力的加大,年轻夫妇不孕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使得ART快速进步并广泛应用.IVF-ET技术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最有效手段,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已经有800万试管婴儿诞生.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在辅助生育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磊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9):454-455
体外授精-胚胎移值(IVF—ET)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是指从活体内取出卵子和精子经体外授精、培养,分裂成2~8个分裂球或胚泡期时,再移植到女性子宫内着床,发育成胎儿、分娩。它不仅是不孕症治疗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对生殖医学、早期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对计划生育和优生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辅助生育的方法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了生育的希望,但以目前的水平,IVF—ET的成功率仅为40%左右。近10年来,该技术已进展到第三代,成为生殖医学领域前沿中的研究热点。如何提高其成功率,仍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北医三院首准新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经北京市卫生局和卫生部审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日前获准开展常规体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 ,该院成为北京地区首家准予开展该项医疗技术服务的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试管婴儿”临床研究与应用的医院 ,1988年 3月 10日国内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1995年 2月 6日大陆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诞生 ;2 0 0 0年男性无精睾丸活检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技术成功 ;2 0 0 1年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TSH)对 1例Y染色体异常患者筛选正常胚胎移植获健康婴儿。目前该院生殖医学中心已发展成为亚洲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 ,中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ART)发展迅速。在胚胎医学、生殖医学、计划生育等学科的共同努力下 ,试管婴儿技术 (IVF- ET)的研究相继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西太区提出的《健康新地平线》概念 ,关注试管婴儿 (IVF)婴儿期的健康 ,通过一对孪生试管婴儿生命保护的实践 ,展开了试管婴儿发育监测与健康干预的意义 ;试管婴儿生命保护是儿科医师的新课题 ;多学科的携手有利于试管婴儿的健康 ,呼唤卫生法规为人类辅助生殖事业护航等讨论  相似文献   

14.
尹秀云 《中国优生优育》2009,(3):F0003-F0004
1978年7月26日,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把聚焦的镜头瞄准了她——路易丝·布朗,一个“试管婴儿”,其之所以吸引世人的眼球即在于她不是通过人类的自然生殖方式而是借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所谓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精子或卵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医学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助孕技术。从目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来说,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与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相似文献   

15.
代孕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种,其在给人类带来莫大福音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伦理争议.这些伦理争议的相持不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代孕的发展.公正作为社会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可以说是一种普世的伦理道德.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代孕中的公正问题,为代孕寻找到其在伦理学上的正当性依据-公正.  相似文献   

16.
辅助生殖技术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ART)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使其成为治疗不育症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该技术的发展过程、现状及未来趋势作一简要介绍。 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 1978年英国Steptoe和Edwards报道了世界上首例IVF婴儿(俗称试管婴儿)诞生,开创了ART领域的新纪元,随后人类生殖研究得以迅速地发展。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IVF-ET技术包括控制性超排卵、取卵、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胚胎移植四个主要步骤,它们在改进中得到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取得了重大进展。显微操作仪的使用,使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严重男性不育成为可能。显微操作技术还可用于辅助孵化、胚胎活检和核移植。序贯培养液的使用,使胚胎体外培养至囊胚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以及体外精子发生也取得了许多进展。另外,玻璃化技术的应用简化了卵子及胚胎的冻存,提高了卵子的冷冻存活和妊娠率。生殖医学领域的基因治疗尚处于基础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晓 《家庭健康》2012,(8):15-15
试管婴儿主要分为三类: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术、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种植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9.
卫生部日前新批准3家医疗机构开展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至此,共有8家医疗机构获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卫生部新批准湖南省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不孕与遗传专科医院)可以开展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  相似文献   

20.
单身女性能不能通过体外授精技术怀孕生孩子?对辅助生殖技术下产生的多胎妊娠要不要实施减胎术?这些人们普遍关注、曾在社会上引发争议的问题终于有了权威部门的“说法”:卫生部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