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中麟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2):797-798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问题于中麟自Warren及Marshal从胃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10多年来,1990年悉尼世界消化会议后对其感染在急性胃炎、慢性活动性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致胃癌及非何杰金胃淋巴瘤等的病因上引...  相似文献   

2.
铋盐制剂用来治疗胃肠疾病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迪乐(De-Nol)冲剂(胶态次枸橼酸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一定效果。胶态铋可杀灭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所以迪乐是目前治疗与幽门螺杆菌(HP)有关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新一代胃粘膜保护药,是一种安全而理想的药物。我院于1989年11月开始应用湖北黄石市长征制药厂生产的De-Nol冲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并与雷尼替丁进行比较,观察De-Nol冲剂对HP的抗菌效果和对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幽门狭窄的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997年开始 ,我们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外科性幽门梗阻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有长期消化溃疡史 ,近期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隔夜食物。体检上腹膨胀 ,有振水音 ,经胃肠减压等内科综合治疗 3~ 4天梗阻无缓解。内镜检查发现幽门变形狭窄 ,内镜不能通过幽门。X线检查了解幽门梗阻程度。排除胃、十二指肠肿瘤和吻合口狭窄、肥厚性幽门梗阻等病例。本组 18例患者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35~ 64岁 ,平均年龄 4 3.7岁 ,平均溃疡病史 10 .6± 5 .4年。其中球部溃疡 14例 ,幽门管溃疡3例 ,复合溃疡…  相似文献   

4.
病例1 患者男,26岁.2年前以"反复腹胀伴呕吐半个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予奥美拉唑20 mg口服,1次/d,治疗14 d,症状无改善,后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胃镜示:幽门水肿变形,内镜无法进入十二指肠,胃窦、胃体、胃底及食管黏膜无异常.余检查无殊.人院后予禁食、制酸等治疗4 d,患者腹胀、呕吐症状较前好转.再次复查胃镜:幽门梗阻较前减轻,可进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部见1个1.0 cm溃疡,覆白苔.胃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A1期)伴不全梗阻.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溃疡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十二指肠狭窄及胃排空障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胃潴留等,既往对十二指肠溃疡性狭窄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表明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而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部分病人容易发生残胃炎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并发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自1991~1997年,我们采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32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l.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诊断标准均符合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诊断标准[’]。其中门诊患者14例,住院患者18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4~46岁,平均(32.8士6.3)岁(王士.5,下同);病程4~19年,平均(8.77土4.67)年;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复合型溃疡2例;脑力劳动者ZI例(65.6%),体力劳动者11…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溃疡是老年人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十二指肠狭窄,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年轻人高,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性狭窄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外科手术治疗风险也较中,青年明显增高,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还容易发生残胃炎。  相似文献   

8.
溃疡病胃输出端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既往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1982年Benjamin等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幽门梗阻取得成功,对这一技术以后又有相继报道.虽然该法治疗幽门梗阻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报道不一.已知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改变溃疡病的病程,达到治愈溃疡的目的.我们采用可变直径(CRE)气囊扩张联合根除Hp治疗溃疡病胃输出端梗阻,取得了理想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降胃灵Ⅱ号片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和防治复发的作用.[方法]将3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3例,服用通降胃灵Ⅱ号片;对照组150例,服用奥美拉唑片;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评估2组溃疡愈合质量,随访1、2年时比较2组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具高愈合质量者144例,对照组9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内,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8.0%、12.0%,对照组分别为32.2%、43.5%,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降胃灵Ⅱ号片具有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和防治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权  黄一鲜  梁敏容  易小敏 《内科》2007,2(6):1033-1034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我们选择了2005年元月至2007年元月因病情需要须留置胃管46例,插胃管前后均有胃镜检查指征,证实插胃管前食管正常,贲门关闭良好。观察留置胃管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及在置管期间,适当的措施与护理干预对防范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19~81岁。均经内镜诊断及病理结果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梗阻15例,幽门梗阻31例(幽门管胃癌梗阻14例,胃窦癌梗阻17例)…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癌,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冒窦粘膜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晚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88.5%及78.3%.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Hp在中晚期胃癌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无差异(P>0.05).胃腺癌的Hp检出率高于印戒细胞癌的Hp检出率(P<0.05).结论①Hp与中晚期胃癌无明显相关性.②胃腺癌患者的Hp检出率较胃印戒细胞癌者的高.  相似文献   

12.
红霉素治疗重度胆汁反流性胃炎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710/199810内镜检出的重度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排除了胃肠道手术史、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肿瘤及十二指肠以下梗阻后作为研究对象.共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18岁~65岁,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胃舒胶囊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患者共540例,治愈率分别为84.5%、63.1%、44.7%和83.0%;对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和瘀血阻络各型胃脘痛的治愈率分别为75.7%、71.3%、72.3%、67.9%和59.6%。结果提示胃舒胶囊对胃气满足型胃脘痛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对64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包括慢性残表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5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及胃癌12例)的血浆生长抑索(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及血清胃泌素(Gas)的研究表明,血浆SS水平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组及胃癌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浆VIP浓度在胃溃疡时升高最明显,与正常组及各疾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组的血浆MTL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Gas水平在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5.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也。言出《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体现了六腑的受纳、腐熟、转输、气化、糟粕排泄、水液的代谢的正常传化功能。当六腑传化失司 ,代谢功能障碍 ,临床出现腹胀急痛、呕吐、纳呆、癃闭、便秘等 ,对急症、凝难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采用通降治法 ,可使六腑归于正常功能。现将其临床意义探讨如下。1 清热通下 ,理气化浊治幽门不完全梗阻幽门不完全梗阻是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以食物、唾液、胃液不能通过 ,临床出现胃脘胀痛 ,痛之拒按 ,胃中有振水音 ,恶心、呕吐 ,吐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6.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不影响胃的排空、符合生理要求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但在扩大手术指征方面尚无定论,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有幽门梗阻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胃舒胶囊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院痛患者共540例,治愈率分别为84.5%、63.1%、44.7%和83.0%;对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和瘀血阻络各型胃院痛的治愈率分别为75.7%、71.3%、72.3%、67.9%和59.6%。结果提示胃舒胶囊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以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其临床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十二指肠压力增高、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糜烂及溃疡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胃肠动力系列药相继问世,胃动力药与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对治疗胆汁胃食管反流病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疗效较差,至今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寻求有效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其复发率,是临床医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亦是当前研究之热点.现将近10年来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疡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上皮化生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灶旁的一种常见病理改变,我们通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炎症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胃上皮化生的观察,探讨胃上皮化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DU-A)患者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期(DU-S)40例,十二指肠球炎(DI)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在常规胃镜检查时,每组病例均取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标本各1块:各组胃窦粘膜标本均取自胃窦前壁2cm处,DU患者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标本取自溃疡旁或溃疡瘢…  相似文献   

20.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是内外科常见病,而且大多严重而紧急。本文就我院30年来(60.1—89.5)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简称出血),急性穿孔(简称穿孔)、幽门梗阻(简称梗阻)共计1942例住院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