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民众的购车需求,其中城市居民机动车保有量近些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使得城市交通状况持续恶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停车难的问题,现在城市停车难停车贵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造成城市停车难停车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内可供停车的地方有限,现有的停车场地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激增的机动车保有量,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现有的停车场地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建立立体停车库的方式来提高单位面积可停车的数量。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占地小、单位面积空间利用率较高,在当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做好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在建筑中的应用是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的平面停车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车辆需要,停车难造成交通堵塞和废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城市停车难而采用立体化停车设备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全自动化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得到了快速发展。立体停车充分迎合了城市发展的需要,确保汽车安全停放,取车方便快捷,符合环保需要,减少了大气污染,城市立体车库的广泛应用是对现代静态交通的全新革命,并能显著改善恶化的城市动态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加,汽车的社会保有量逐年增加。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立体停车库是城市停车的一种形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在当前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大量兴建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机械式立体车库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中的应用进行浅谈,以推动机械式立体车库在生活的应用,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机动车持续快速增长,已使“停车难”成为困扰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共同难题。因而,城市静态交通规划与控制技术在现代城市交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停车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停车需求预测模型,提出城市停车问题的管理对策,为城市停车需求规划提供借鉴,也可为城市停车管理控制策略的拟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空间利用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城市地面的空间有限,为了处理停车难问题,需要建造立体车库实现。在众多立体车库建造当中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因造价低、维护简单而被广泛应用。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一带多的高速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发展智能立体停车位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对立体停车位的速度和位置控制的精确控制,所以根据智能立体停车位在实际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设计出智能立体停车位行走、回转和升降调速液压控制系统。升降调速系统是智能立体停车位最重要的系统,为此建立了升降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对升降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对实验样机的升降调速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智能立体停车位的液压系统回路设计合理,且满足了对智能立体停车位速度和位置控制精确的要求,为进一步研究智能立体停车位液压控制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停车难、乱停车"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与交通秩序,而通过挖潜、改造、新建等方式大力推进城市地下停车场建设无疑是解决"停车难、乱停车"现象最为有效的办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下停车场建设典型案例进行调研,系统分析我国地下停车场建设管理、规划设计及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方案、运营模式和投融资模式的建设意见,为我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城市地下停车场的综合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机动车的出现早已代替自行车走进千家万户,数量也出现前所未有急剧增长,但对于停车设施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规划建设部门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未形成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使得我国城市停车难问题日趋严重,停车难已带来其他各种各样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城市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供空间停车位以提高停车场的停车能力,基于升降横移原理设计了一种3层4列10车位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该停车系统以西门子S7-20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主控制核心构建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基于组态软件力控6.1实现车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采用模块化思想编写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车库运行稳定可靠,可以便捷地实现刷IC卡自动存取车。该停车系统可解决居民区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产生了大量停车问题,就地下车库的整体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解决停车难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和出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许多城市商业中心提供停车位的能力早己远在最低需要能力以下,而车位需求量仍大幅度增长,社区绿地、道路两侧被越来越多的小汽车占据,道路拥挤、交通堵塞、环境遭破坏,人文景观也丧失,合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用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塔式立体停车库是一种新兴的高档立体停车设备,随着现代城市发展进程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对于塔式立体停车库的安全使用,必须在其机械结构、电气安全装置、附属设备及使用管理层面各个环节加强防护与监督,以更加安全、便捷的发挥的使用效能,服务大众生活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家用汽车开始大批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用汽车的停放需要占有大量场地,这与我国居住区传统的用地规划和土地分配结构是极不相称的。通过对居住区停车问题的论述,试图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一些城市的人口持续增加,对私人车辆和停车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寻找停车位是司机最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尽可能高效地引导车主找到目的地的停车位,可以更好地利用稀缺的停车资源,因此亟需1个有效的智能停车系统来解决该问题。然而,当前的许多智能停车系统仍然使用嵌入式传感器,该传感器安装成本高、效率低且不易推广。该文通过解决某小区大型地下停车场停车难、寻找车位难等问题,探讨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地下停车场车辆的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优化停车流程和实时掌握停车场空闲车位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孙志学 《包装工程》2011,32(12):39-42
分析了停车难的成因和传统停车方式的弊端,提出了景观车库这一新产品概念,完成了景观车库的方案设计,并对折叠式简易景观车库方案进行了功能、结构、形态的设计,经过渲染形成了系列化配色方案的设计效果图,最后对设计结果进行了评价,证明了新型的景观车库明显优于传统车库。本设计将小区景观与停车紧密结合在一起,既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能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属于一种新型景观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城市间停车难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平底地坑式停车库,使停车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范宝成  曹恒  李蕙  秦然 《硅谷》2013,(23):102+100
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城市住宅区出现了严重的停车难现象。车辆挤占道路,碾压绿化带等,不仅破坏了小区的整体环境,还扰乱了公共秩序,引发一些矛盾纠纷。因此,挖掘潜在资源,合理开发绿地,建立草坪生态智能停车位,能够有效地适量缓解城市停车难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汽车数量也不断增加,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为了解决该现象,智能车库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将智能车库管理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便变得尤为重要。该文围绕智能车库管理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展开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ZigBee的智能车库。  相似文献   

18.
停车问题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区域停车综合治理。该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停车问题面临的主要难题,总结了区域停车治理工作的方法和策略。结合某区域停车综合治理实践经验,证明了多种停车治理措施综合开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城市区域停车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城市停车难的现状,需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造停车设施。提出利用贪婪算法进行地下停车场车位布局设计,以使能容纳车位数最多,并将车位布局拆分为最小单元分割和最小单元合并两个阶段,分别通过网格分割和贪婪算法进行求解。该方法能够处理不规则轮廓和障碍物对车位布局的影响,可以针对复杂地下停车场自动生成车位数最多的车位布局方案。对实际工程图纸的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增加停车场车位容量,同时在合理时间内完成运算。  相似文献   

20.
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停车场停车难的现象,社会上出现了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它是以非接触式ID/IC卡为车辆出入停车场凭证、以车辆图像对比管理为核心的多媒体综合车辆收费管理系统。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