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这本论文集以物理学方法论问题为中心,收辑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1947—1965年间的论文十五篇。这些论文分别选自他的两个文集:《物理学与方法》(岩波书店,1953年版)和《科学与和平的创造》(岩波书店,1963年版)以及他近几年发表在日本《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物理学和方法论,二、基本粒子理论的历史,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坂田是如何长期地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总结物理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反复地批判了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潮及其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2.
坂田昌一(1911-1970)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毕生从事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同时,他还是一位勇于革新的科研教学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积极参与维护和倡导日本的学术自由、研究自治以及废除核武器、争取世界和平的运动。本文简要介绍坂田的生平以及他参与的主要社会活动,并评述其在发展介子理论和基本粒子结构模型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坂田昌一是日本的一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曾在1956年访问我国,在我国报告了他的关于基本粒子的"复合"模型.他在这篇文章中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复合"模型的基本思想.坂田教授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汤川秀澍的学生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4.
《红旗》杂志今年第六期刊载了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并加了编者按语,希望我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重视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5月12日、6月17日,《红旗》编辑部哲学组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邀请了北京的一部分物理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举行了两次座谈会,围绕在物理学研究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自《红旗》1965年第6期发表坂田昌一《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以来,在我国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日本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赤旗报》对此十分重视。《赤旗报》1965年6月18日的《科学》栏内,以《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研究工作就能正确进行》为题,报道了我国《红旗》和《人民日报》刊载坂田昌一的文章的消息,指出:“《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彻底地批判了曾统治世界物理学界的、妨碍了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发展的、所谓‘基本粒子是物质的终极’这种形而上学的、错误的物质观,强调了唯物辩证法是保证研究工作正确发展的唯一理论。坂田的文章,不仅是科学工作的总结,而且是更广泛地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材料。”《赤旗报》还同时全文刊载了《红旗》为坂田的文章所写的《编者按》,摘要刊登了《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的一般问题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展自然辩证法工作学习毛泽东思想做好自然辩证法的工作蒋梦祥、谈宜曙光明日报2月19日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李昌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2期5月《红旗》杂志发表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所加的编者按红旗6期6月人民日报5月31日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上海部分自然科学工作者座谈记录摘要解放日报6月8日  相似文献   

7.
编后记     
本刊1965年第三期提前和读者见面了。《红旗》杂志1965年第六期发表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和编者按语,引起了我国科学界的热烈反应。许多科学工作者批判了阻碍本门科学发展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提出了如何在本门科学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意见。本刊本期刊载的由物理学、化学工作者写的四篇文章都是讨论这方面的问题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工作者对如何在各门学科的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问题发表意见,本刊准备多登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甲:最近在《红旗》杂志上刊登了日本坂田昌一教授所写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这篇文章,编辑部还相应地加了一个按语,你读了没有?  相似文献   

9.
读了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以后,觉得很有启发。特别是启发我们又去认真地重温了一遍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近代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以及其中值得记取的经验教训。由此我们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在物理学研究中运用毛泽东思想是多么必要!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作为国联教育考察团成员来华,与中国学界进行了广泛交流。他亦受到我国物理学界的热烈欢迎。本文叙述朗之万在华科学活动,他与中国物理学家的学术交往,及其在中国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术界以一种开放态度积极融入世界科学发展潮流,朗之万对中国物理学走向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因发现"CP对称性破缺的起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在战后日本本土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均出身于日本著名的名古屋学派,而其导师坂田昌一教授,则以坚持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指导科学研究而著称,其思想在我国科学界和哲学界拥有广泛影响。本文试图考察小林和益川发现"对称性破缺起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背景,进而揭示当代科技的前沿探索同哲学思考之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2.
1965年6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研究出现了极为重要的科学活动记录,那就是当时的中共中央理论期刊《红旗》杂志在发表《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时,刊出了毛泽东主席为该文所写的编者按语,进一步系统地阐发了他的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法思想,由此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1965年6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研究出现了极为重要的科学活动记录,那就是当时的中共中央理论期刊<红旗>杂志在发表<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时,刊出了毛泽东主席为该文所写的编者按语,进一步系统地阐发了他的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法思想,由此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今天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诞辰150周年。马赫是一位卓越的实验科学家和独特的理论科学家。他终生致力于科学的统一,在空气动力学、物理学、感官生理学、心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力学、热学、光学等学科所作的批判的历史考察,为二十世纪初展开的物理学革命开辟了道路。马赫从“不自命为哲学家,([1],第24页注)一再声言“没有马赫哲学这样的东  相似文献   

15.
弗里茨·伦敦是一位相当独特的科学家 ,他从学哲学出发 ,后转向物理学 ,先后在量子化学、超导电性和液氦的超流动性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 ,在早期低温物理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概述了这位科学家的生平与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汤川秀树(1907—)是日本有名的物理学家,“素粒子论学派”的元老。这个学派是日本专攻原子、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物理学家,以汤川等为中心自然形成的。汤川的思想,一般地说是比较保守。但他在研究基本粒子理论的具体工作和有关的思想方法上,也包合有某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他和许多有成就的理论物理学者一样,有哲学的兴趣,读过莱布尼兹、伯格森、西田几多郎等的哲学著作。他自己说,他酷爱中国的老庄哲学;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尽管是这样,汤川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哲学论著。这里只能通过他有关基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50年中国物理学研究经历了起步和发展阶段.中国物理学者通过各种努力,包括译书、教育改革、留学、合作研究等,广泛开展与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与国际学术学习与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皮埃尔·莫里斯·玛丽·迪昂(Pirre-Maurice-Marie Duhem,1861—1916)是法国杰出的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现在,人们公认他是科学思想界的一位重要人物,是他所处时代最伟大、最有才智的人之一。迪昂在物理学的众多领域有卓越建树。此外,他还获取了物理科学方面的广博的历史知识,并对物理学理论的意义和范围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科学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19.
1962年4月,在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举行了基本粒子物理学哲学问题理论会议.这个会议是由《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综合问题学术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联合召开的.苏联举行全国性的讨论基本粒子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会议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作为科学家,他是19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发动者和主将,是现代科学的奠基者和缔造者。他的诸多科学贡献都是开创性的和划时代的。按照现今的诺贝尔科学奖评选标准,他至少应该荣获五六次物理学奖(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理论、光量子理论,质能关系式、广义相对论,以及固体比热的量子理论、受激辐射理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宇宙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