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颅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弥散张量成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定量评价颅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弥散改变特点。【方法】43例颅脑肿瘤患者(包括12例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15例脑膜瘤及16例脑转移瘤)被分为3个研究小组,每组研究对象均进行DTI,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图上定量测定每位研究对象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及FA值,分别对瘤周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以及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和FA值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和FA值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0.05);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1.61×10-3mm2/s)显著高于脑膜瘤(1.34×10-3mm2/s),P<0.05;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0.16)显著低于脑膜瘤(0.24),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定量评价颅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水分子弥散改变状态,为临床颅脑肿瘤的功能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不走过场束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共44例.行常规T1WI、T2WI、增强T1WI及扩散张量成像.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分析各测量值与肿瘤的相关性.利用DTI数据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良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恶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确切、直观地显示脑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合FA值、1-VR值及RA值能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综合分析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星形细胞瘤临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的患者33例,术前均行常规T1WI、T2WI、T1wI增强、DTI检查,其中5例患者术后再次行常规T1WI、T2WI、增强扫描、DTI检查.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个值在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利用DTI原始数据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柬.结果 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而常规MRI难以显示;各组中的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2例患者术后白质纤维束移位水肿减轻,预后良好,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3例患者术后无改善.结论 结合常规MR图像,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均有助于区分肿瘤的实质区、囊变坏死区、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结合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及水肿邻近正常自质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有助于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DTI及DTT可无创的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受累情况,显示重要的脑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患者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手术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2例,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强化区、邻近区域正常脑白质ADC值及FA值,在FA图上明确肿瘤与正常脑白质关系。结果水肿区、肿瘤强化区ADC值和FA值与正常脑白质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水肿区与肿瘤强化区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显著性,FA值差异无显著。FA图上可清楚显示肿瘤实质区脑白质纤维破坏及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结论ADC值及FA值能帮助区分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白质区,FA图能明确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磁共振散弥张量成像(DTI)及脑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在良性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具体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4月20日至2017年4月20日收治的17例经手术证实为良性脑膜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T_1WI、T_2WI、T_2fl air成像常规扫描,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和T_1WI增强扫描,完成后,用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成像(DTT),并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白质FA值,对脑白质纤维束与瘤体的关系展开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的影像诊断,再结合病理展开对照。结果 DTT神经纤维束成像显示脑膜瘤附近的白质纤维改变呈推移、挤压现象,无纤维束破坏中断现象,瘤体FA值与瘤周水肿区FA值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脑白质区FA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T_1WI、T_2WI、DWI成像及增强检查,判断神经纤维束与脑膜瘤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弥散张量(DTI)神经纤维束成像(DTT)对脑膜瘤展开观察,神经纤维束成像能清晰地显示神经纤维与脑膜瘤的关系,对脑膜瘤手术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海霞  马强  刘娜嘉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40-1141,F0003
目的评价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指标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在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40例幕上脑肿瘤患者的DTI资料,比较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及高级别胶质瘤不同成分间的MD值、FA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比较,MD值、FA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比较,MD值、FA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FA值明显低于脑膜瘤(P〈0.01),两者M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周水肿区MD、FA的定量测量结合FA图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进而界定肿瘤的真实际边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性质。方法 50例患者术前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扩散成像(DWI),绘制ADC图,测量瘤周区、远离肿瘤区、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ADC值。2组ADC值组间区别进行t检验。结果瘤内磁敏信号(ITSS)3级星形细胞瘤组瘤周ADC值为(1.25±0.18)×10-3 mm2/s,低于ITSS1、2级组ADC值(1.66±0.15)×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SS 1、2级组ADC值低于良性脑膜瘤组ADC值(1.76±0.15)×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TSS 3级星形细胞瘤组瘤周血管源性水肿与细胞毒性水肿相互作用,导致ADC值降低。ITSS 1、2级星形细胞瘤与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部分各向异性值(FA)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MR常规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与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定并比较肿瘤不同组成区域及不同级别肿瘤的ADC值、FA值.结果 肿瘤实质区、肿瘤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28±0.44,1.97+-0.53,1.74±0.47,0.80±0.18,FA值分别为0.18±0.07,0.14±0.05,0.16±0.05,0.58±0.10,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组织组成区域(肿瘤实质、肿瘤坏死、瘤周水肿)之间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实质与肿瘤坏死、瘤周水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在鉴别肿瘤成分、肿瘤边界方面有重要价值,对于肿瘤的分级有一定的作用;FA值在肿瘤分界方面有重要价值,对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收集该院7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常规、DTI扫描,分析患者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rFA值,并计算正常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分别测量灌注最明显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值,计算出病变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比值rCBV、rCBF。结果 78例胶质瘤患者中,26例低级胶质瘤,52例高级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FA值、rFA值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的FA值、rFA值(P 0.05);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依次为(1.012±0.085)、(1.198±0.127)、(0.781±0.231),均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195±0.129)、(1.014±0.153)、(0.847±0.178)(P 0.05)。结论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比较,其FA值、rFA值、ADC值能有效判断胶质瘤分级,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 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显示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手术前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脑胶质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自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8例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16例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病灶区与灶周水肿区的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TI 技术可在活体清晰、无创、直观地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DTI的MD值和FA值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DTI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手术风险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脑胶质瘤的价值。方法2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平均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量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脑脊液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区的平均ADC值和FA值。对照分析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胶质瘤之间平均A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肿瘤周围水肿区域的平均ADC值较肿瘤实质区、对侧大脑白质升高(P〈0.05),较脑脊液降低(P〈0.05);而FA值较脑脊液、肿瘤实质区升高(P〈0.05),较对侧大脑白质降低(P〈0.05)。肿瘤实质区域的平均ADC值较脑脊液降低(P〈0.05),较对侧正常脑白质升高(P〈0.05);而FA值较脑脊液升高(P〈0.05),较对侧大脑白质降低(P〈0.05)。高度恶性组和低度恶性组胶质瘤之间,实质区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定量分析大脑胶质瘤及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T检查,通过获取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依次分析83患者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测量83脑肿瘤患者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DC值、FA值.结果:ADC值在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FA值在肿瘤实质区,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83例良、恶性肿瘤瘤周白质纤维束都可以发生移位;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表现为浸润和破坏为主,其破坏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结论:DTT可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并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t is known that the brain structure changes with normal ag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anisotropy and 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Cavg) of the brain in normal adults to demonstrate the microstrueture changes of brain with aging.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 normal adults were examined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1-volume ratio (1-VR), relative anisotropy (RA) and 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 of different anatomic sites of brain were measured,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compared among three broad age groups.Results Except in lentiform nucleus, the anisotropy increased and DCavg decreased with aging. Both anisotropy and DCavg of lentiform nucleus increased with aging.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s of DTI parameters of normal Chinese adult in major anatomic sites were acquired.Conclusions DTI data obtained noninvasively can reflect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with aging.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s acquired can serve as reference standards in differentiation of brain white matte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高级别胶质瘤导航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的MR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查,并对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皮层切口根据术前DTI显示的肿瘤与功能传导束的关系,选择避开传导束的脑沟进行。观察患者不同病变部位DTI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及肿瘤全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27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MD值分别为(1.260±0.268)×10^-9、(1.129±0.143)×10^-9、(0.830±0.091)×10^-9mm^2/s,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FA值分别为(0.177±0.026)、(0.221±0.034)、(0.401±0.047),3个不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全切25例,近全切除2例,全切除率为92.6%(25,27)。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27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结论DTI能很好地显示白质纤维的走行,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为术者提供合理的手术入路,为术中精确的影像导航提供充分的保证,使术者在不损伤脑功能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切除肿瘤组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胶质瘤瘤周水肿区肿瘤细胞浸润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2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颅内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良恶性肿瘤患者31例,其中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癯14例。31例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TI检查。结果在颅内肿瘤常见的MRI征象中,肿瘤内出血、不均匀强化及中重度瘤周水肿提示恶性肿瘤,而包膜、颅骨改变则提示良性肿瘤可能。良性肿瘤实质区DCavg值较恶性肿瘤高(P〈0.05),瘤周水肿区FA值较恶性肿瘤高(P〈0.01),良性肿瘤实质区FA值及瘤周水肿区DCavg值与恶性肿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肿瘤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以受压移位为主,而恶性肿瘤则有较多的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破坏,两组之间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TI肿瘤实质区DCavg值、瘤周水肿区FA值及白质纤维束改变,对颅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其中低级别35例,高级别43例。测量平均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平均扩散系数(rADC)、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值,应用SPSS软件对肿瘤不同部位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各个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和分析其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77例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CBF、rCBV值分别大于相应瘤周、大于相应对侧白质的测量值;瘤体FA值小于瘤周以及对侧白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的rrCBV、rrCBF分别大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小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ROC曲线得出rrCBF和rrCB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5.4%以及90.2%,相应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95.2%与85.3%、89.2%。 结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其中,rrCBF是诊断价值最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