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重新定义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包括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代谢失调,此种定义挑战了人们对此疾病的理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的患病率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且成为全球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本文就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筛查和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目前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慢性肝病及肝功能异常的首要病因,普通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17%~33%[1],我国各地脂肪肝的患病率报道差异颇大。范建高等[2]报道上海市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15.35%。随着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逐年增多,NAFLD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提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2006年2月再次修订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并…  相似文献   

3.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慢性肝炎的一种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大慢性肝病.据报道,重度肥胖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4.
王斌 《肝博士》2013,(3):10-11
脂肪性肝病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前者与过量乙醇摄入有关,后者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随着肥胖、糖尿病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NAFL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并呈现全球化发病趋势,在我国亦已成为仅  相似文献   

5.
张宝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95-196
随着国内肥胖人群数量日益增长,缺乏运动,不规律饮食的生活习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加重健康负担。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已成为NAFLD以及一些相关代谢疾病的发展、进行性加重的主要促成因素。1病理特征NAFLD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个阶段,病理组织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渐上升,2018年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国NAFLD患病率>2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所占比例为10%~30%.周峰等报道国内NAFLD的发病率为29.2%,十年间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由18%急剧增加到29%,增...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每周饮酒精量小于40g)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及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率日趋于超越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与人们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方式转变及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临床常见肝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肝病,成人受累20%-30%。众多研究表明,脂肪肝亦已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肝病,成人患病率10%~45%。尽管NAFLD的患病率因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种族组成以及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在过去的15年间,亚太地区NAFLD患病率增长的趋势与当地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增加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已远远高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报道,脂肪性肝病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位居第2位的肝病。上海、广州、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发生率约为15%。大量证据表明,NAFLD现已成为西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随着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增多,NAFL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鹰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3):190-190,20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人体测量学与代谢相关指标,B超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结果观察组中BMI、腰围、血压、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比对照约均有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下降。尿酸平均值、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0.01)。结论NAFLD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第一大病因。且我国仍为乙肝大国,这使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人群不断壮大,但两种疾病的合并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存在相互干扰,目前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CHB合并NAFLD相关文献的梳理,综述了CHB合并NAFLD影响因素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张启迪  陆伦根 《浙江医学》2014,(16):1359-1361
脂肪性肝病(FLD)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脂肪肝等三个类型。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我国因肥胖等所致的FLD明显多于因饮酒所致的FLD。此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增加原发性肝癌,尤其是肝细胞癌(HCC)风险。因此,本文就我院一例患者及当前NAFLD与HCC的诊疗指南谈谈NAFLD与HCC的关系、诊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脂肪肝的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说起脂肪肝,人们首先想到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酒精性肝病至今仍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肝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病因,我国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仍呈增加趋势,且有低龄化和女性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比过量饮酒更为重要。随着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高发及低龄化,NAFLD现已成为富裕地区第一大肝病,并有望在数十年后跃居肝硬化的首要病因。即使NAFLD本身的肝病负担并不严重,但其对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全面评估脂肪肝对健康的影响,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15.
夏庚  唐映梅 《肝博士》2016,(6):55-56
正随着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的盛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坐少动生活方式的流行,肥胖、糖尿病及其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愈来愈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饮酒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调查,并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在我院健康体检者669例,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结果(1)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为32.58%.(2)两组间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3)男性、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心脏彩超示室壁运动减弱、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结论糖脂代谢异常及室壁运动减弱、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NAFLD可从单纯性脂肪肝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等相关的慢性疾病,由于当今社会人群中肥胖的患病率迅速上升,NAFLD比酒精性肝病越来越普遍,NAFLD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最终发展为复杂的肝细胞癌。因此,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对NAFLD的预防十分重要。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发病机制的因素中,"二次打击学说"、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用MLCK抑制剂ML-7对肠道屏障有保护作用,这些因素使MLCK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袁平戈 《肝博士》2013,(3):12-13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快速增加。2005年范建高教授对上海社区普通人群调查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为15.4%,2011年谢雯教授对北京2个区普通人群作了调查,脂肪肝患病率为39.4%,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个常用来描述两种相关病理状态的术语:相对照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有潜在恶变可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两种肝病(NAFL和NASH)均发生于有外周胰岛素抵抗的条件下。最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已被提出作为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统计NAFLD患中OSA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SOSA)的患病率。该研究目的:①统计NAFLD患中OSA的患病率;②确定SOSA在NAFL和NASH患中的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190例经生化学检查确定为NAFLD的患(116例NAFL和74例NASH)完成了关于SOSA的修订的柏林睡眠呼吸暂停问卷,其中50例(18例NAFL和32例NASH)接受了肝穿刺活检。在NAFL和NASH患中也同时调查NAFL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