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应用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乳腺癌灌注参数评价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CT灌注参数对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例术前均行乳腺功能CT成像,采用GElightspeedl6层CT电影模式(0.5mm/s),120kV,60mA,5mmx4;注射流率3.0nixes,延迟5s,扫描时间50s。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两组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0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边缘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O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接近,乳腺癌病灶中心与边缘之间BF、BV、MTY和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CT灌注参数值能定量分析乳腺癌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CT成像能评价乳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其中BF、BV和PS值有助于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雷振  席焕久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295-298,382
目的应用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乳腺癌灌注参数评价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CT灌注参数对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例术前均行乳腺功能CT成像,采用GElightspeedl6层CT电影模式(0.5mm/s),120kV,60mA,5mmx4;注射流率3.0nixes,延迟5s,扫描时间50s。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两组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0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边缘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O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接近,乳腺癌病灶中心与边缘之间BF、BV、MTY和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CT灌注参数值能定量分析乳腺癌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CT成像能评价乳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其中BF、BV和PS值有助于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变化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肺内良、恶性孤立性结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参数。结果:CT灌注结果分析:BF、BV和PS在三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和炎性组的BF、BV、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且恶性组PS值高于炎性组(P〈0.01),恶性组BF、BV值与炎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定量测量肺结节血流模式,并且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价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放化疗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放、化疗治疗前后行双源CT灌注成像扫描,比较治疗有效及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及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的差异;术后取患者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测定,统计分析灌注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有效组灌注参数BF、BV值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BF、BV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MDV与BF、BV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TTP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VEGF与BF、BV、PS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TTP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放、化疗治疗效果,对于评价肺癌血管生成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给予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敏感组(n=81)和不敏感组(n=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敏感组BF、PS、BV均高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F、PS、BV均低于治疗前,且敏感组低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F、PS、BV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824、0.803、0.932,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组17例、良性淋巴结组13例行CT灌注成像扫描,盲法分析两组病例的时间密度曲线(TDG)和灌注参数的特点及差异。结果良恶性病变组间的TDC形态不同,恶性淋巴结组的血容量(BV)和血流量(BF)值高于良性病变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的BF、BV、MTT、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CT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鉴别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张建伟 《当代医学》2011,17(25):108-111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统计分析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小肺癌与炎性结节的BV、PS值均明显高于结核瘤组P〈0.001,小肺癌组和炎性组之间的BF、BV、MTT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小肺癌组的PS明显高于炎性组。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2例正常胰腺组织、12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患者BV、PS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F低于正常胰腺,M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肿瘤血管影像参数关系的评价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后,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峰值CT值,观察新辅助化疗疗效与肿瘤血管影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化疗后BF、BV、PS及CT值低于化疗前,MTT大于化疗前,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肿瘤血管影像学参数BF、BV与化疗疗效呈正相关(r一0.635、0.606,P均〈0.05)。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提供肿瘤定量信息,对于评价临床疗效与肿瘤血管影响参数间的关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CT(f-MSCT)灌注成像在兔乳腺VX2种植瘤放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种植VX2癌株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2周、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即肿瘤种植后5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放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值,统计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组治疗后灌注参数BF、BV、PS值均较放射治疗组放疗前及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兔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用来对肿瘤放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67-277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部肿瘤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0型多层螺旋CT的电影模式(1s/周),0.6mm层厚,40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I/ml),流率3.0ml/s,延迟8s,数据采集55s,在siemens-mmwp Perfusion 2软件包分别测量16例甲状腺癌,35例良性病变(甲状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比较容易获得灌注图像,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甲状腺癌组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324.81±218.96)ml/(100g.min)、(7.69±5.03)ml/100g、(3.87±2.52)s、(51.27±21.88)ml/(100g.min);良性病变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311.42±238.01)ml/(100g.min)、(7.19±4.86)ml/100g、(3.99±2.77)s、(40.24±23.49)ml/(100g.min)。两组间比较,PS值差异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BF、BV、MTT值差异统计学上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PS≥50ml/(100g.min)作为恶性病变阈值,灵敏度为72.1%,特异度为60.8%,准确度为69.1%,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51.0%。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PS值有显著性差异,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其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治疗前行螺旋CT动态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计算鼻咽癌和未受侵犯的翼外肌的灌注数据。患者均接受放疗,外照射至放疗剂量DT50Gy时行鼻咽部CT复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和外照射放疗剂量DT50Gy时肿瘤最大截面积,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功能参数与肿瘤消退率(Rs0-50)的关系。结果:52例鼻咽癌的BF、BV、MTF和PS分别为(385.79±39.08)ml·min^-1·100g^-1,(14.49±16.29)ml/100g,(3.34±1.5)S和(65.13±10.02)ml·min^-1·100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BV、MTT、PS和肿瘤面积与Rs0-50均无相关关系(P〉0.05)。将Rs0-50≤0.75定为放疗低敏感组,〉0.75为高敏感组,放疗高敏感组的BV和BF均显著高于放疗低敏感组(P〈0.01),而Ps明显低于放疗高敏感组(P〈0.01)。结论:鼻咽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BV、BF能预测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鉴别诊断困难,可疑肺肿瘤的4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做CT灌注检查,按入选标准共有20例纳入研究。先行常规CT扫描,确定肺肿瘤中心部位,对选定肿瘤层面行灌注成像,包括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参数,以此来评价并定量地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状态。结果 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与良性病变BV、MTT、BF、PS经分别进行两样本独立t检验,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病变BV、BF、PS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MTT明显低于良性病变。比较传统CT常规扫描方法和CT灌注检查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和95%,经χ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CT灌注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 CT灌注能反映出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特点,其结合肺结节常规CT扫描的形态学特征能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胰腺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的受检者60例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胰腺癌患者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瘤组。正常胰腺人数42例为对照组。测量分析两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两组的BF、PS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两组BV平均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MTT平均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胰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在头颈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组46例头颈部病变行术前CT灌注检查,并使用软件计算感兴趣区的各灌注参数(BF、Bv、MTT、PS)值。术后对病变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MVD计数和VEGF积分。统计分析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MVD计数和VEGF积分差异的显著性,并分析各CT灌注参数值与MVD计数和VEGF积分的相关性。结果CT灌注参数值(BF、Bv、MTF、PS)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变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VD计数与VEGF得分在2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与BF值和BV值呈正相关(r:0.563、0.355,P〈0.05),与MTY值呈负相关(r=-0.535,P〈0.05),与Ps值无相关性(r:0.250,P〉0.05),与VEGF得分呈正相关(r=0.697,P〈0.05)。结论头颈部病变cT灌注检查简便易行,其灌注参数对评估病变微血管状况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内不同良恶性结节或肿块的CT灌注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110例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50例,肺良性肿物60例。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对上述两组患者肺部进行扫描,并使用CT灌注软件包一般灌注模式进行分析,对两组病变的灌注值(PV)、血容积(BV)、最高强化值(PEI)以及达峰时间(TTP)进行测定与记录。结果 (1)高、中分化肺癌组(n=24)与低、未分化肺癌组(n=26)PV、PEI及BV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良性肿物组(n=60)与肺癌组(n=50)PV及PEI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V及TT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鳞癌组(n=28)与肺腺癌组(n=22)PV、PEI、BV及TT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定量地反映肺内肿块血供特点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5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59例患者根据临床疗效分为CR组(27例)、PR组(16例)、SD组(10例)、PD组(6例),比较以上四组不同疗效患者的CT灌注参数差异,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以评价CT灌注参数变化用于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评估的可行性。结果四组患者BF、M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412,F=1.360,P0.05),BV、P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1.264,F=25.635,P0.05),疗效越好则BV、PS值越高,CR、PR组BV值显著高于SD、PD组,CR高于PR,SD、P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S随疗效变差呈递减趋势,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可实现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价以及疗效评估,为放化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