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薄层色谱鉴别一直是中药材真伪快速鉴别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应用领域广泛的优点。采用《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黄柏饮片进行鉴别检测,发现药典方法重复性较差,操作相对繁琐,需要改进。方法:本研究从薄层色谱鉴别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展开系统、展距、点样量)、专属性和耐用性的角度对《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黄柏薄层色谱条件进行研究与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方法优选甲醇超声提取制备供试品样品溶液,点样量1~2μL,采用乙酸乙酯-甲醇-三氯甲烷-氨水-三乙胺(V乙酸乙酯∶V甲醇∶V三氯甲烷∶V氨水∶V三乙胺=6∶2∶2∶1∶1)为展开系统,在365 nm下检视,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亮黄色荧光斑点。结论:用改进后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关黄柏、黄柏饮片及酒黄柏饮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发现小檗碱荧光点集中清晰、不漂移,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耐用性良好。改进后的方法还能进行黄柏和关黄柏的鉴别性检测。  相似文献   

2.
钱俊明  郭猛  任秀秀  余亮  钟璟  徐荣 《化工进展》2024,(3):1428-1435
利用具有单苯和联苯桥联结构的有机硅前体1,4-二(三乙氧基硅基)苯(BTESB)和4,4’-二(三乙氧基硅基)联苯(BTESBPh),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成有机硅膜并应用于丙烯/丙烷分离。在25℃时,BTESB膜的C3H6渗透速率为3.4×10-9mol/(m2·s·Pa),C3H6/C3H8选择性为9.6;BTESBPh膜的C3H6渗透速率为1.7×10-8mol/(m2·s·Pa),C3H6/C3H8选择性为10.5。具有联苯桥联结构的BTESBPh膜网络结构更为疏松,可获得更高的气体渗透速率。苯环中大π键与待分离组分C3H6中的碳碳双键产生π-π相互作用,有利于C3H<...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柏椿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Intersill ODS-3色谱柱,0.5%三乙胺水溶液(pH=3)-乙腈(v∶v=69∶3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350 nm。盐酸小檗碱在27.2~280.0 n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38%。柏椿颗粒中含盐酸小檗碱0.27%。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江  吴玉芳  许峰  肖静  夏启斌  李忠 《化工学报》2016,67(5):1942-1948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F-74(Ni),使用PXRD、孔径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C3H6和C3H8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估算了脱附活化能,并使用IAST理论预测了材料对C3H6/C3H8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讨论了温度对吸附机理和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OF-74(Ni)的BET比表面积高达1306 m2·g-1。在298 K下,C3H6的吸附量高达7.4 mmol·g-1。随着温度升高,C3H8的吸附量大幅降低,而C3H6的吸附量下降程度较小,导致材料对C3H6/C3H8吸附选择性升高。当温度为328K时,MOF-74(Ni)对C3H6/C3H8二元气体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接近12。程序升温脱附的实验结果显示,C3H6在MOF-74(Ni)上的脱附活化能大于C3H8,分别为68.92 kJ·mol-1和50.80 kJ·mol-1。C3H6是通过与MOF-74(Ni)的不饱和金属位点Ni2+以p络合作用方式吸附,作用力较强,而C3H8与Ni2+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根据吸附机理不同的特点,适当提高温度,将有助于提高MOF-74(Ni)吸附分离C3H6/C3H8混合物体系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刘意  刘勇  陈建峰  张燚 《化工学报》2015,66(9):3413-3420
制备不同的Co/MnOx (Co/MnO、Co/MnO2、Co/Mn2O3、Co/Mn3O4) 催化剂,并利用XRD、SEM、TEM、BET、TPR、DRIFTS、XPS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理化性质,比较不同氧化锰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考察催化剂对低碳烯烃(C2=~C4=)的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Co/MnO和Co/Mn3O4更容易还原,并且CO的吸附量较大,有利于实现较高的CO转化率;Co/Mn2O3和Co/Mn3O4中CO桥式吸附更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CH2-物种。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C2=~C4=选择性,Co/Mn3O4的费托合成(FTS)性能最好,其中C2=~C4=选择性为50.91%,烯烷比(O/P)为3.40。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玻璃熔体电阻率测试方法,并运用线性计算与成分影响因数,拟合出无碱玻璃熔体电阻率ρ与温度T、各成分组成质量分数ωi关系的两大快速计算公式:玻璃纤维典型E配方玻璃高温电阻率■,其中lgρ和1/T的线性拟合度R2=0.9971;CaO-B2O3-SiO2-Al2O3无碱玻璃在1500℃时的熔体电阻率■,偏差在±3.50%以内。  相似文献   

7.
郭军  卢林  张太文  张丹  冯潇 《广州化工》2023,(17):13-16+35
以H3PMo12O40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且罕见的单缺位Keggin型杂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物,经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表征表明:化合物结构式为(C7H11N2)2(PMo11O39NiC7H11N2)[简称为L2(PMo11NiL),其中PMo11为单缺位Keggin型磷钼杂多酸阴离子(PMo11O39)7-、L=2-(2-氨基乙基)吡啶],属于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9 08(4) nm,b=1.838 84(6) nm,c=2.273 00(7) nm,α=γ=90°,β=96.731 0(10)°, V=5.516 8(3...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型β-二酮钛配合物[(acac)2Ti(C6H6)2(3a)、(acac)2Ti(C6H5OCH3)2(3b)、(acac)2Ti(C6H5CF3)2(3c)],采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用配合物作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了聚合条件(如Al/Ti摩尔比、聚合温度和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其中3a对乙烯聚合活性达6.26×105 g·mol-1·h-1,聚合物最大的重均分子量Mw为13.47 kg·mol-1,分子量分布PDI为2.0。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新的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物非均相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测试(TG)、X-射线衍射分析(XRD)、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的结构式为(PMo12O40)(C5H6N)3[简写为(PMo12)(HPy)3,其中PMo12表示PMo12O40,HPy表示C5H6N],属于正交晶系,Cm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910 31(8) nm、b=1.538 22(6) nm、c=1.460 63(6) nm、α=β=γ=90°、V=4.292 0(3) nm3、Z=4、R1=0.062 9、w R2=0.132 4。化合物由2-吡啶甲酸在高温高压下原位脱羧后形成的质子化的3个...  相似文献   

10.
唐瑜佞  王勋  彭俊洁  吴颖  李忠 《化工学报》2021,72(11):5664-5674
采用实验研究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碳烷烃烯烃在超微孔柔性Cu(Qc)2上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和吸附分离机理。用常温合成方法制备了超微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Qc)2,测定了低碳烷烃烯烃(CH4/C2H4/C2H6/C3H6/C3H8)在Cu(Qc)2上的吸附相平衡和吸附动力学。使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Fortcite模块模拟低碳烷烃烯烃在超微孔柔性Cu(Qc)2上的吸附机理以及材料的结构形变。结果表明Cu(Qc)2具有优良的C2H6 /C2H4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动力学,而对C3H8 /C3H6的吸附选择性很低。273 K和0.1 MPa下,C2H6/C2H4在Cu(Qc)2上的IAST选择性达4.6。298 K和0.05 MPa下C2H6/C2H4在Cu(Qc)2上的扩散时间常数分别达1.42×10-3和1.48×10-3s-1,扩散活化能分别为16.62 和16.43 kJ/mol。应用装填Cu(Qc)2的固定床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C2H6 /C2H4二元混合气的完全分离。模拟结果显示Cu(Qc)2为二维堆叠结构,材料会由于吸附不同分子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构形变。甲烷易从变大的层间扩散脱附,导致其在材料上的吸附量很低;C2H6/C2H4两者都能稳定吸附在层中的孔道中,其分离推动力主要来源于两种气体在材料上明显的吸附热差异;C3H8/C3H6会分别吸附在两种不同的环境,吸附热差异小导致Cu(Qc)2对C3H8 /C3H6的吸附选择性低。  相似文献   

11.
室温下,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对氯苯乙酸邻菲啰啉铜(Ⅱ)配合物(C28H20Cl2CuN2O4)和对氯苯乙酸2,2′-联吡啶铜(Ⅱ)配合物(C26H22Cl2CuN2O5)。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C28H20Cl2CuN2O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2个对氯苯乙酸配体及1个邻菲啰啉配体组成。配合物C26H22Cl2CuN2O5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2个对氯苯乙酸配体及1个2,2′-联吡啶配体组成。在荧光光谱上,配合物C  相似文献   

12.
建立复元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复元胶囊中五味子主要成分五味子醇甲(C24H32O7)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为250 nm。五味子醇甲(C24H32O7)在4.096~40.96μg/mL范围内溶液浓度与峰面积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399μg/mL,检测限为0.12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4.4%,RSD为0.6%(n=6);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均良好。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以有效地控制复元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振  姜莹莹  吴佳懿  贺高韵  马卫兴 《广州化工》2022,(18):113-115+124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酚磺乙胺片剂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用荧光光度计测定酸性条件下酚磺乙胺与盐酸小檗碱发生离子缔合反应前后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差值。结果表明检测波长在297 nm处,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差值ΔIRLS与酚磺乙胺的浓度在0.02~0.10 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RLS=32060.36 C+178.02,相关系数R为0.9994,检出限为0.013 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58%。该方法检测效率高、灵敏度高,成功地应用于酚磺乙胺片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复元胶囊中山茱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元胶囊中山茱萸主要成分莫诺苷(C17H26O11)和马钱苷(C17H26O10)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Waters Symmetry?C18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 nm。复元胶囊中山茱萸的两个被测组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莫诺苷2.46~49.21μg/mL(r=0.9991)、马钱苷2.45~48.97μg/mL(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20%、93.42%,RSD分别为0.78%、0.93%(n=6);定量限分别为16.40,16.33 ng/mL;检测限分别为4.92、4.90 ng/mL;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均良好,RSD均小于2.0%(n=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复元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建立检测黄连、黄柏中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含量的MECC-AD测定方法。在自组装仪器上,以0.3 mm(i.d.)碳圆盘微电极为工作电极,在1.150 V(Ag/AgCl)的检测电位下,以含有0.008 mol·L-1的胆酸钠(SC)溶液与3%甲醇溶液的0.2mol·L-1H3BO3-0.05 mol·L-1Na2B4O7·10H2O缓冲液(pH值=8.45)为运行液;当毛细管长度65 cm(i.d.25μm),分离电压10 kV,三种待测物在15 min内完全分离。本方法测定三种生物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7~32.6、0.98~41.7、0.25~25.9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15、0.36、0.08μg·mL-1)。结论: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黄连、黄柏等中药材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优选盐黄柏的最佳炮制加工工艺,为黄柏药材的炮制加工提供技术参考.以小檗碱、黄柏碱、醇溶性浸出物和标准汤剂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饮片闷润的时间,炒制的温度,炒制的时间3个因素,优选黄柏盐炙的加工炮制工艺.黄柏盐炙的最优工艺为:取净黄柏300 g,加入30 g的食盐水(盐水浓度为20%)混匀,盐水闷润1.5 ...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调散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38:62(每100mL加入0.1 g十二烷基磺酸钠),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在0.177~0.885μg(R=0.999...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3):788-791
通过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和泡沫试验方法定性检测艾纳香油中有效成分;采用UV比色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艾纳香油中含有黄酮、有机酸和蒽醌类成分,但无生物碱、皂苷及多糖类成分。黄酮、有机酸和蒽醌类成分质量浓度分别在3.680~18.400μg/mL(R2=0.999 6),4.190~20.950μg/mL(R2=0.999 6),4.190~20.950μg/mL(R2=0.999 4),2.590~12.950μg/mL(R2=0.999 4),2.590~12.950μg/mL(R2=0.998 7)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80%(RSD=1.33%),99.37%(RSD=0.56%),99.81%(RSD=0.58%)。  相似文献   

19.
八元瓜环Q[8]对盐酸小檗碱的荧光有较好的增敏作用,用来测定复方黄连素片和盐酸小檗碱片中盐酸小檗碱(C20H18C lNO4)的含量。在电压700V,λex=345.07nm,λem=498.07nm的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在2×10-8mol/L~1×10-5mol/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以内。方法适用于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胡远艳  田建平 《广州化工》2012,40(16):122-124
建立了同一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清胃黄连片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和盐酸巴马汀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25 mmol.L-1庚烷磺酸钠和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4%三乙胺、磷酸调pH 3.0)(30∶70),检测波长为348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和盐酸巴马汀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300.60μg,10.15~101.50μg和41.84~209.20μg。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6%,(RSD=1.11%)、99.89%(RSD为1.03%)和99.70%(RSD为1.19%)。3批样品中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及巴马汀含量分别为407.20μg/片、138.51μg/片和274.32μg/片。该检测方法对同时测定清胃黄连片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