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L-CNG加气站的关键设备设施和工作流程的深入分析,将站内可能出现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概括,并对L-CNG加气站中的工程安全评价单元进行了详尽的划分。在尽可能满足相对合理、科学、客观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L-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并根据L-CNG加气站的特征和工艺流程,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L-CNG加气站的安全评价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田瑞华 《广西化工》2014,(1):59-60,56
主要介绍了广西地区天然气加气站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广西L-CNG加气站建设投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新建L-CNG加气站规范、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某矿山为例,结合矿山已有开采方法,选取采场生产能力、环保费用,采矿方法转换难易程度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获得待选方案的评价等级并将其作为粗糙集的决策属性,对指标进行属性约简。再利用未知测度理论结合约简后的属性指标进行计算,获得各方案的优越度,确定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联合开采以及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作为最优方案,符合矿山实际,对其他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昱舜 《广州化工》2013,(16):177-179
通过介绍LNG/L-CNG加气站的工艺及管道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LNG储罐选型、LNG/L-CNG管道系统设计,将LNG/L-CNG加气站的工艺及管道系统设计经验提供给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5.
L-CNG加气站与LNG气化站在独立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严重及建设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L-CNG加气站与LNG气化站合建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L-CNG加气站模块、LNG气化站模块、BOG汽化器模块及城市管网系统的有效设计与连接,降低合建站的建设管理成本,节约天然气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L-CNG加气站与LNG气化站合建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CNG加气站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从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四方面进行考虑,建立了CNG加气站安全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和安全等级评分标准。运用三角模糊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各参评数据序列与各个等级标准数据序列的关联度,从而确定加气站所属的安全等级,不但为CNG加气站的管理者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而且为改善CNG加气站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CNG加气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方原欢 《广东化工》2013,(14):186-187
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使得天然气加气站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章以某公交公司的LNG/L-CNG加气站工程为例子,介绍天然气加气站在总图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和要点。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LNG、L-CNG加气合建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模糊运算求出评价总分以判定安全等级。以茂名某LNG、L-CNG加气合建站实际案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运算结果分析,设备和人员是LNG、L-CNG加气合建站安全管理的重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成泰 《安徽化工》2013,39(5):42-44
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安全模型,从五个方面对化工企业储罐区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科学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有关安全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化工储罐区安全评价模型,利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合理地对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作出全面评价,引入WSR方法论,以物理-事理-人理为基准,深度发掘企业内部安全文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从3个维度构建了以人理为核心、包含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云理论为基础,采用CRITIC法确定具有关联性的影响因素权重,构建了基于WSR-云组合的测度模型;以S矿业有限公司为例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是持续改进级,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相对良好;安全认知、安全行为两个维度需要加强,该公司应注重人理层面的关怀,重塑员工安全行为观,尤其要注重安全认知观的建设。评价结果与该公司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矿山企业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构建了矿山企业综合效益评价的多级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因素采用更贴合实际情况的区间灰数来描述,并利用极差变换公式对区间灰数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灰色区间关联聚类理论,对矿山企业综合效益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评价结果;并利用灰色粗糙集理论对综合效益评价与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粗糙近似决策分析。实例表明:灰色区间关联聚类模型能够对矿山企业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可为矿山企业高效生产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压缩天然气(CNG)作为一种新型燃料,由于燃烧充分、利用价值高、污染小,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在我国正在普遍推广。但是,由于CNG又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加之CNG加气站大多数处在城市人口稠密区,如发生意外,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本文对国内外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科学、系统、完善的措施以提高我国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技术水平,改变我国CNG加气站的安全现状,促进CNG加气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加油加气站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这些主要因素并结合本质安全原理,从最小化、简化、缓和、避免多米诺效应这四个本质安全原则出发建立了加油加气站的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作为量化指标的工具,对所建立的本质安全评价模型加以量化,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4.
粗糙集理论是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的数学工具,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文利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算法,找出了影响高校数学专业学生就业的约简集。研究成果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了注塑成型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成型不足问题的影响。通过属性约简和值约简,找出影响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得到判断成型结果的决策规则。实例分析表明,这种新的诊断方法提高了故障诊断能力,减少了诊断时间,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LNG加气站安全生产,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结合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武汉市江夏区某七个LNG加气站的卸车流程、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打分并对加气站安全评价的打分结果进行了分析,将获得的原始数据采用PCA法提取主成分后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主成分因子聚类谱系图将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样本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价。提出结论及指导性意见,表明了加气站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在进行安全评价时采用本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评价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评价桥梁深水基础大直径双壁钢围堰施工安全风险,针对其评价中模糊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构建基于最优云熵改进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的风险评价模型。依据研究文献与标准规范,从人、物、管理、环境、技术维度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思想,运用改进群组G1法与改进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最优云熵改进云模型构建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引入冲突系数、Jousselme距离、Pignistic概率距离与Tanimoto测度衡量证据冲突程度并修正证据源,再采用改进证据理论融合专家基本概率分配,且依据非对称贴近度原则确定风险等级。上述模型应用于丰都长江二桥2#、3#主墩施工,其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验证了该模型在双壁钢围堰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估影响因素不确定性、指标权重模糊性的难题,以G1-CRITIC法和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建立博弈论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的瓦斯爆炸风险评估模型;结合3类危险源理论选取了回风流瓦斯平均体积分数、煤层瓦斯含量、平均瓦斯涌出量等15个影响因素作为瓦斯爆炸风险评估的评价指标,采用博弈论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综合常权,最后由未确知测度确定瓦斯爆炸风险评价等级;以某煤矿为工程实例对该评估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5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爆炸风险等级均为较安全,与原矿井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且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较物元分析云模型和联系云的可拓模型操作更简单、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以柴油机故障诊断为背景,研究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参数优化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首先采用小波包能量谱方法提取振动信号的特征参数,并用粗糙集理论对其进行属性约简,最后用RBF神经网络对各类故障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利用粗糙集约简后,通过减少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数,简化网络的结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及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CNG加气站事故统计分析为基础,以危险性、严重性最大的爆炸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FTA建模方法,构建CNG加气站爆炸事故的事故树模型,计算爆炸事故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并进行了结构重要度分析,结果表明报警失效、通风不畅、各类设备设施的泄露、吸烟、违规动火以及静电等因素是最有可能引起CNG加气站爆炸事故的基本事件,从而提出预防措施保障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