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了碳五烷烃的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反应性能,发现正戊烷和异戊烷的裂解反应产物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了正戊烷和异戊烷的裂解反应机理,以及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和甲烷的区别。结果表明,在热裂解条件下,正戊烷的(乙烯+丙烯)选择性高于异戊烷,异戊烷的丁烯和甲烷选择性高于正戊烷;650℃时,正戊烷和异戊烷的热裂解产品中(乙烯+丙烯)、丁烯、甲烷的选择性分别为37.48%、7.23%、6.75%和19.57%、25.16%、9.36%。而在催化裂解条件下,异戊烷的(乙烯+丙烯)、丁烯、甲烷选择性均高于正戊烷;650℃时,正戊烷和异戊烷的催化裂解产品中(乙烯+丙烯)、丁烯、甲烷的选择性分别为37.16%、9.11%、7.80%和47.70%、14.45%、13.79%。此外,发现在高温裂解条件下异构烷烃比正构烷烃容易裂解生成丁烯和甲烷。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自动监测超级站在线数据探究某沿海旅游城市2018~2021年臭氧污染特征,分析夏季VOCs对臭氧成潜势的影响,并进行臭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浓度夏季高、冬季低;夏季臭氧小时均值日际变化曲线峰值19:00~20:00出现,VOCs臭氧生成潜势为1054.74μg·m-3,其中烯/炔烃>烷烃>芳香烃;6~8月VOCs/NOx比值范围在[5.5,134.7],表明臭氧生成对NOx敏感,该地区属于NOx控制区。臭氧管控重点为道路移动源和溶剂挥发。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重庆市开州区中心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污染的影响,基于长时间序列在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57种臭氧前体混合物(PAMS)的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估算了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开州区大气中VOCs浓度变化为冬季(20.18μg/L)>秋季(19.89μg/L)>春季(19.81μg/L)>夏季(14.58μg/L),烷烃、烯烃和芳香烃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43.2%、37.8%和19.0%;烯烃的OFP占比最大(51.4%),其次为芳香烃(38.3%)和烷烃(10.3%);芳香烃对SOA生成的贡献高达90.5%;区域VOCs气团较为新鲜且受到近距离传输,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生物质燃烧、燃油蒸发影响;移动源和溶剂使用源的有效控制是降低区域VOCs光化学反应生成O3和SOA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针对石化企业VOCs排放组分及不同组分对周边环境空气如何产生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以我国某典型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其正常工况运行条件下,在其厂界周围选取5个监测点位,开展了7天的VOCs采样与监测工作。通过对采集VOCs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表明,本次研究中检测出的VOCs的浓度范围为11.5~148.8μg/m~3,VOCs组分种类主要为烷烃、烯烃和芳香烃,其中烷烃占60%以上,是该石化企业排放VOCs的主要组分。进一步通过对VOCs各组分的臭氧(O_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烯烃是该石化企业排放的VOCs组分中对O_3贡献的关键前体物质,贡献率为50%~70%左右;芳香烃是SOA的主要前体物质,贡献率达80%以上,VOCs全部组分对SOA的贡献量为2.5046μg/m~3。本研究对石化企业VOCs的防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O_3浓度高值期6月份的VOCs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治市主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及相应的O_3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在O_3污染较重的6月,非甲烷烃类浓度较高的化合物包括异戊烷、乙烷、乙炔、苯、丙烷、乙烯等,主要来源是汽油挥发、机动车尾气排放、LPG/NG的使用;含氧VOCs中浓度较高的化合物包括甲醛、乙醛、丙酮、丙醛、2-丁酮等,与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光化学反应二次生成相关;异戊烷、甲醛等10种物质对OFP贡献达到85.25%,烷烃类和含氧VOCs类物质是对总OFP贡献最大的VOCs化合物类别。  相似文献   

6.
曹冬冬  李兴春  薛明 《化工进展》2022,41(7):3974-3982
中间储罐是石化企业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对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我国某石化企业炼化中间产物、污油、石化中间产物等中间储罐大呼吸过程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了VOCs排放特征并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图谱。基于OH自由基损失速率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分别量化了大呼吸过程大气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中间储罐大呼吸过程VOCs浓度高达数万毫克每立方米,单位体积物料周转量VOCs排放强度达到0.55~71.3g/m3。不同储罐排放特征差异大,炼化中间产物及污油储罐VOCs组成以烷烃为主,石化中间产物储罐VOCs以烯烃和芳香烃为主;C3~C7烷烃、C3~C4烯烃、苯、甲苯和丙酮等是首要污染物。中间储罐大呼吸损耗气具有较高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OFP),OH自由基损失速率常数接近1.43×104~2.37×106s-1,OFP达到2.84×105~7.53×107mg/m3,焦化污油反应活性与OFP较低,乙烯裂解重油储罐较高。大呼吸过程反应活性及臭氧生成潜势主要源于烷烃和烯烃组分,甲基戊烷、正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等C6~C7烷烃、C3~C5烯烃和二甲苯等是需要优先控制高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郑建伦  吕森伟  吴电  项艳  吴小东 《广东化工》2023,(9):154-156+195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会直接影响光化学污染物臭氧的水平。从2019年至2022年,在丽水市区,在臭氧浓度较高的重点月份(4~10月)采用苏玛罐采样的方式对空气中PAMs类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21年和2022年较2019和2020年,整体PAMs浓度水平出现大幅度升高。丽水市区浓度含量较高的VOCs污染物种类为烷烃类物质,主要的污染物为丙烷、甲苯、正丁烷、异戊烷、乙烯、异丁烷等。6,7,8月整体浓度水平较其余月份偏低。烯炔烃类和芳香烃类物质对O3生成潜势贡献较大。根据物种来源进行来源分析,丽水市区大气中VOCs的来源主要为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长春市经济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臭氧(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非常必要。本实验分别分析了VOCs的来源及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由于例行监测数据显示长春市O3浓度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稍低,冬季最低,大气VOCs组成较为稳定,主要为含氧VOCs(OVOCs和烷烃)。通过对比VOCs的OFP,发现乙烯、丙烯、甲苯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在臭氧污染治理中应重点关注,本研究为合理有效地治理长春市O3和VOCs污染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工》2008,(17):66-66
(1)ABBLumus公司的OCT技术。ABBLummus公司的OCT技术将乙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近100%,将丁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为97%,丁烯总转化率为85%~92%(丁烯进料中正丁烯质量分数为50%~95%)。进料中的乙烯和丁烯可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各种炼油厂的生产过程,浓度也可不相同,丁烯也可来自乙烯二聚装置。OCT技术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是载于硅藻土上的W03和MgO。催化剂可连续再生,催化剂结焦采用氮气加空气清焦。原料中的1~丁烯在MgO作用下异构化为2-丁烯,然后与乙烯由W03歧化生成丙烯。在乙烯塔内分离出未反应的乙烯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丙烯可以在丙烯塔内分离得到,因在反应中无丙烷生成,无须进一步提纯即可得到聚合级丙烯。  相似文献   

10.
乙烯副产裂解碳五可得到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异戊二烯、环戊二烯、间戊二烯、异戊烯、1-戊烯、2-丁炔、3-甲基-1-丁烯、环戊烷、环戊烯、异戊烷、正戊烷等;其中异戊二烯、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这3种双烯烃含量约占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铝稳态复合管用热熔胶的主要成分对热熔胶和铝的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基材采用丙烯-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且丙烯-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乙烯类弹性体、石油树脂质量配比为60:25:10:5时,制备的PP-R塑铝稳态复合管用热熔胶对铝的粘接性能最好,剥离强度达到5....  相似文献   

12.
1-丁烯共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少量1-丁烯改性聚烯烃和其他α-烯烃改性聚1-丁烯二个方面综述了1-丁烯与乙烯、丙烯、1-己烯、亚乙基降冰片烯、苯乙烯的共聚以及乙丙丁三元共聚的研究进展,指出了1-丁烯共聚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凯  陈龙 《山西化工》2023,(11):254-256+270
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手工采样要求,于2021年5月和2022年3月分别在贵州省某城市两标准站点楼顶进行为期5 d的VOCs苏玛罐手工采样,分析了采样城市臭氧主要污染季的VOCs变化特征、主要来源、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该城市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106.17μg/m3,总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82.50μg/m3,排放高值时段主要集中在每日6:00—18:00;通过来源分析,表明该城市占比较大及臭氧生成潜势较高的VOCs组分来源分别为OVOCs(工业排放、汽修喷涂、外墙喷涂)、烷烃(加油站、汽车尾气)和烯烃(天然植被)。  相似文献   

14.
<正>(环大气[2017]121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为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制定本方案。一、充分认识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19,(10):2514-2520
选取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XPS)和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EPS)为研究对象,对其单体阻燃性能检测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采样分析,采用等效丙烯浓度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分析其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计算其阈值稀释倍数。结果表明,XPS、EPS检测过程中VOCs排放浓度分别达(88.9±12.5),(194.5±47.4)mg/m~3,其中烷烃为主要成分;按照两种不同OFP计算方法,XPS、EPS检测燃烧过程排放VOCs的OFPs分别为11.2~151.1,27.0~278.1 mg O_3/m~3,且烷烃的系统贡献率较大;板材燃烧过程中排放的VOCs均存在一定的恶臭污染,其中芳香烃为其主要恶臭成分;经估算,建筑板材检测行业VOCs年排放量高达226.7 t,需加强其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6.
杨积德  谭译 《广州化工》2012,40(10):118-120
研究了环境空气中臭氧前驱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采用苏玛罐采样-冷阱富集,MS检测环境空气中臭氧前驱物(PAMS),臭氧前驱物RSD%在4.0%~24.4%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效果、较宽的线性关系和较高的灵敏度,方法在保存样品稳定性、保证方法检测限及提高分析化合物的种类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适用于空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沈鹏飞  张随平 《当代化工》2012,(12):1333-1336
通过对煤制烯烃副产C4资源组分的用途讨论,综述了利用其生产乙烯、丙烯、聚1-丁烯、甲乙酮、1-丁烯、2-丙基庚醇等不同反应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及工业化进程。得出其最有前途的利用方向是生产丙烯、甲乙酮、1-丁烯、2-丙基庚醇。  相似文献   

18.
李丽  孟祥海  王刚  徐春明  高金森 《化工学报》2010,61(9):2365-2372
利用提升管催化裂解实验装置研究了加拿大合成原油瓦斯油HGO和LGO的催化裂解反应规律和裂解产品性质。发现总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产率随反应温度和剂油比的增大存在最大值,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随水油比的增大而升高。实验确定了HGO催化裂解的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20~640℃、剂油比16、反应时间2 s、水油比0.5左右。在此反应条件下,乙烯、丙烯和总低碳烯烃产率分别可达9.0%(质量),15.8%(质量)和32.6%(质量)。催化裂解汽油馏分、柴油馏分和重油馏分含有大量的芳香烃,其中催化裂解汽油馏分总芳香烃含量在80%(质量)以上,主要是甲苯和C8芳香烃;催化裂解柴油馏分总芳香烃含量在60%(质量)以上,主要是单环和双环芳香烃;催化裂解重油馏分总芳香烃含量在70%(质量)以上,主要是多环芳香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Sphripol-Ⅱ环管工艺引入丙烯、乙烯及1-丁烯共聚单体后的聚合特性。引入乙烯后催化剂活性增加,氢调敏感性变差。引入1-丁烯后,催化剂活性变化不大,链转移速率增加,需降低H2用量以确保无规共聚PP的熔体流动速率合格。引入乙烯和1-丁烯的三元共聚合催化剂活性提高,氢调敏感性与乙烯和丙烯的二元共聚合时相当;因闪蒸线蒸汽压力的限制,装置负荷降低30%;控制环管反应器内淤浆中可溶物的含量,调整反应温度为60.0℃,乙烯质量分数≤2.5%;控制汽蒸器内温度低于105.0℃,避免低分子物料熔融黏附在汽蒸器表面及干燥器表面。  相似文献   

20.
以MCM-49分子筛为催化剂,纯1-丁烯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条件能够有效地抑制副反应,从而提高丙烯、乙烯的总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