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Perclose A.T血管缝合器止血疗效、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51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中肝素化,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及压迫止血组。缝合器组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选用Perclose A.T对穿刺部位动脉进行止血,人工压迫组在术后4~6h测活化凝血时间<180s后拔除鞘管采用手法压迫止血,比较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5±6.3)min,卧床制动时间为(36.5±8.9)h,与止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5±2.1)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5±1.9)h,与止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血管缝合器组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组。结论血管缝合器PercloseA.T于PCI术后即刻止血迅速、有效,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学,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竞淘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21-2122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8例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2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7例PCI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病人设为观察组,缝合血管后用数层纱布复盖;将60例PCI术后4h拔鞘管后用人工压迫止血法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在卧床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病人的舒适度、术后穿刺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管闭合器组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法相比,拔鞘管后卧床时间及术侧肢体制动时间明显缩短;不适症状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降低血管的并发症,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胡作英  陈绍良  叶飞  马玉玲  林松 《江苏医药》2004,30(10):735-735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并获得良好疗效,术后拔除动脉鞘管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近年来血管闭合器的应用可大大缩短卧床时间,减轻痛苦,加快恢复。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是基于明胶止血的血管闭合装置,用于介入诊疗术中股动脉穿刺处止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股动脉穿刺处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有效性与并发症,并对其舒适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将118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术后4 h拔鞘后采用人工外力压迫止血,观察组59例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观察两组术后平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①观察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1.52±0.46)min、(3.7±1.2)h、(2.8±0.3)h;对照组分别为(18.75±3.22)min、(28.9±2.3)h、(10.5±2.5)h;②观察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和不适反应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迅速,成功率高,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方法。PCI的传统入路为股动脉,其优点是管腔大插管成功率高,但易发生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术后拔除动脉鞘管需暂时中断肝素治疗,对PCI术后疗  相似文献   

7.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穿刺股动脉,置入一定内径的动脉鞘管是各种介入治疗较常选用的途径之一。但术后需要患者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左右,尤其是肝素化的患者需要卧床更长时间,多数病人难以接受。为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穿刺下肢制动时间,减少人工压迫止血的相关并发症,我科2004年3月开始,将经皮血管缝合器Perclose应用于经皮穿刺股动脉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方法[1]。PCI的传统入路为股动脉,其优点是管腔大插管成功率高,但易发生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术后拔除动脉鞘管需暂时中断肝素治疗,对PCI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且老年患者可因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较长时间卧床而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科自行研制的改良式髋关节支具在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常规在股动脉穿刺点用弹力绷带8字型加压包扎的基础上使用沙袋压迫止血6h;试验组在股动脉穿刺点使用自制改良式髋关节支具加压固定止血,2组患者均下肢制动24h。比较2组术后约束相关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皮肤过敏反应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为0,皮下淤血、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我科自行研制的改良式髋关节支具在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Boomerang血管闭合器在股动脉径路止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1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根据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Angioseal组(118例)和Boomerang组(100例),观察两种止血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局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omerang血管闭合器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同样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患者下肢制动时间、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陈屿  寇新军  高义双  刘冲 《河北医药》2011,33(9):1368-1369
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后,传统上采用徒手压迫止血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方式止血,但徒手压迫止血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常有穿刺点出血、渗血和血肿,甚或假性动脉瘤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为了提高股动脉入路介入诊疗术后压迫止血效果,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介入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体会(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刺股动脉,置入一定内径的动脉鞘管是各种介入治疗较常选用的途径之一。但术后加压包扎,需要患者穿刺下肢制动12~24小时左右,尤其是肝素化的患者,需要卧床更长时间,多数病人难以接受,为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穿刺下肢制动时间,减少人工压迫止血的相关并发症,我科200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926例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有39例发生了血管迷走反射,总发生率4.21%。结果在介入诊疗术的不同阶段,术中、拔除鞘管时、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分别是:0.76%、3.02%、0.43%(P〈0.05),且拔除鞘管时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分别与术中、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以PTCA手术组的患者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中任一组的发生率(P〈0.05)。结论血管迷走反射更容易发生于拔除鞘管时,PTCA手术组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高于经股动脉的射频消融术组、先心病介入手术组和单纯冠脉造影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股动脉穿刺术后改良的直接包扎法的止血效果和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663例患者(其中普通介入亚组529例,PCI亚组134例)行股动脉穿刺术进行分别随机分为2组:改良包扎组(335例)和传统压迫组(328例),比较两组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改良包扎组的局部血肿的发生率(3.9%)明显低于传统压迫组(12.2%,P=0.00008),但局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传统压迫组(6.3%和2.4%,P=0.015),但改良包扎组的后100例改进包扎后的皮肤破损率(3.0%)与传统压迫组(2.4%)相当。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两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发生在普通介入亚组。结论 采用改良加压包扎术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优于传统组,但局部皮损发生率高于传统组,与操作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闭合器+弹力粘贴绷带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中止血效果及减少血管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采用股动脉路径行PCI治疗的患者406例,分为使用血管闭合器+弹力粘贴绷带止血组165例,对照组使用手工压迫组82例,只用闭合器组159例,在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的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血管闭合器+弹力粘贴绷带止血,能大大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减少血管并发症,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28例经桡动脉和124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作对比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手术成功率较股动脉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桡动脉较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时间短,肢体制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前臂疼痛,血管动脉痉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潴留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创伤小,术后无需严格卧床休息,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加压止血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传统绷带加压止血组)和观察组62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鞘管部位渗血、迷走反射、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止血时间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导管术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入选39例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与同时期3645例无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导管术后患者进行对照,对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行x^2检验。结果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在两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的最佳时间。方法总结在本院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20例资料,按照患者术后卧床和制动护理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尝试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时间的观察组10例,治疗后按照文章统计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有排尿困难患者1例(10%),睡眠障碍现象者1例(10%),腹胀现象者1例(10%),数据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患者手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患者卧床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