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周少虎教授长期从事男科临床,对男科疾病有独到见解,笔者介绍周少虎教授从瘀论治阳痿经验。周少虎教授认为阳痿的最终病理趋势是血瘀,治疗时应从瘀论治,同时以经络学说、脏腑气血辨证为指导,临床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阳痿一证,医者根据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的理论,多以阳虚功能不足论治,但验之临床,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在男科工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除阳虚之外,还可因肝郁气滞、血脉瘀阻等引起,从而改变思路,阳痿从肝论治,每能收到较好疗效,一同试就阳痿与肝的关系、阳痿从肝论治的基本情况作一些初步探析,谬误之处,请各位师长斧正。  相似文献   

3.
阳痿,亦称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常见病之一。阳痿不仅发生在中老年男性患者身上,临床亦常见于青壮年群体,为广大社会男性带来身体及心理双重压力。治疗阳痿多从补肾、疏肝论治,但临床发现效果往往不佳。周少虎教授提出"心肾同补,佐以疏肝"的治法,并自拟"阳起汤",治疗心虚胆怯、肾气不足、肝气郁结所致阳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7,(12):82-85
阳痿是男科常见疾病,西药治疗见效迅速,但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李曰庆教授临证40余年,对阳痿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阳痿本虚标实者为多,其病因多肾虚为本,肝郁为标,时有心肾不交,兼夹瘀血为患,故临床治疗当从心肝肾论治,以补肾疏肝,活血养心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兼顾身心同治、内外兼治、夫妻同治等,可提高阳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阳痿是男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李日庆教授长期从事男科临床,对男科疾病有独到见解,常能指导学生们临床实践。笔者有幸跟随李日庆教授学习多年,为能传承其阳痿治疗经验,使其学术思想得到学以致用,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病痛,总结如此。方法:查阅古今文献,借助所查资料分析李教授治疗阳痿之道,从中医心、肝、脾、肾出发阐述阳痿病机,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以中医心肝脾肾为本,调理脏腑功能;西医以短效改善性功能药配合心理治疗。中西合璧,身心并重,治疗阳痿效果显著。结论:李教授之身心同治及中西医并用原则在阳痿疗效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阳痿,是由于男子阴茎的勃起障碍,因而性交时不能正常勃起,不能完成性交的一种疾病。在中医,何谓阳痿,即男子阴器不能勃起废痿不用,导致男女交媾失败或根本不能入房的病征。此病是我们男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占男科病中20%左右。现将我院于1999年10月~2003年3月用自拟“增欲回春汤”共治疗2436例阳痿病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精神"。在男科疾病中,男子阳痿原因五花八门,但大多数都与精神或心理作用有关,而真正器质性的阳痿在临床上则比例甚少。男性患了阳痿以后,除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卞廷松教授辨证论治男科病临床经验。方法笔者跟随卞廷松教授门诊抄方学习并收集其临床案例,选取治疗男性不育症、阳痿伴血尿、阴茎肿溃三则案例,结合古代医学相关理论,探讨卞师的学术思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卞廷松教授认为当代男性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压力大,男科病又为讳疾,容易因郁致病、病后致郁,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认为男科病发生、发展离不开气滞血瘀,同时兼伴其他证型,治疗上以舒肝为第一要义兼以活血,经常选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合四物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卞廷松教授从气滞血瘀角度着手论治男科病,随症加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诊疗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祖国医学中,男性疾病的治疗历史渊源流长,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中,男科有了飞速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学术成果。正是由于中医男科的历史不长,所以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就较为密切,因此在临床辨证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粹,是我们临床时不可缺少的法宝,但它有时也有不灵的时候。例如,有一些青年的阳痿患者,除了阳痿之外既无腰膝酸软的肾虚症状,也无抑郁烦躁易怒的肝气不舒症状,又无尿频急痛,小便黄少的下焦湿热症状。我们该如何来辨证呢?若按一…  相似文献   

10.
男科学是近二十年来相对于妇科提出的新型学科,它是旨在研究男性生殖健康、前列腺疾病、不育症、性功能障碍、雄激素作用等问题的科学。相比于已经获得广泛认知与研究的"妇科学",男科学还不为人所熟知。在医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相比于每家医院标配的"妇科",男科诊室也仅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