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采用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 2 5例脑积水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中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5~ 6 2岁 ,平均 4 5 .2岁 ,病程 1个月~ 4 a。临床表现 :头痛 16例 ,呕吐 12例 ,昏迷 3例 ,痴呆 5例 ,肢体运动障碍 15例 ,所有病例均经药物治疗无效。术前均行腰穿并测压 ,其中 4例脑脊液压力在正常范围 (侧卧位 ,80~ 180 mm H2 O) ,2 1例压力升高 ;脑脊液细胞数及细菌培养均正常 ,脑脊液蛋白定量 <3.0 g/L。头部 CT或 MRI检查均证实为脑积水。 4例脑脊液压力正常者经 CT或 MRI追踪 3~ 6个月 …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及脑脊液、核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20例中脑实质梅毒11例、脑膜血管梅毒5例、脑脊膜梅毒4例,血清和脑脊液中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2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死4例、脑出血3例、脑萎缩3例、脑血管炎、脑膜炎各1例。6例脑电图检查发现5例异常。结论神经梅毒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血液、脑脊液检查,核磁共振和脑电图检查结果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 (简称病毒脑 )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意义。方法 :对 2 96例病毒脑的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头颅 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电图检查 2 96例均异常 ,异常率为 1 0 0 % ;脑脊液检查 96例 ,异常者 50例 ,异常率为52 .1 % ;头颅 CT检查 54例 ,异常 32例 ,异常率为 59.3%。在病毒脑早期的异常率以脑电图最高 ,明显高于脑脊液和头颅 CT检查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1 )。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基本平衡。结论 :小儿病毒脑的脑电图早期敏感性高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并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脑脊液检查(CSF)、头颅CT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诊断中各自的作用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 对2010~2011年采用EEG、脑脊液、头颅CT检查资料数据完整的73例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 EEG异常57例(78.08%),脑脊液异常为66例(90.41%),CT异常为9例(12.33%),EEG、脑脊液、头颅CT之间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EEG、脑脊液、头颅CT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诊断中各自均有一定的价值,对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的诊断如采用多种检查,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综合分析临床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7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以吸取教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结果37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有:不典型头痛、高血压15例,眩晕、呕吐11例,偏瘫4例,癫痫2例,急性视力障碍2例,低热、意识障碍2例,精神异常1例,6例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CT阴性病例脑脊液检查均见均匀血性脑脊液。结论应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典型症状的认识,对疑诊病例尽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从一般临床资料、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等方面对GBS进行分析.结果51例GBS病例中,多以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为首发症状,常累及颅神经与自主神经,脑脊液常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可明显提高GBS的确诊率;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优于激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型沉淀室法检查125例脑脊液155份,其中能提供临床决定性依据的19份(14%),有一定参考价值的58份(42.6%)。 1例 SAH 发病后58小时发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对怀疑微量陈旧的 SAH 常可迅速作出诊断。本文结合文献,对 SAH、几种 CNS 感染性疾病、白血病等的 SCF 细胞学检查意义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典型性脑脊液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不典型性脑脊液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部分病例以意识障碍、抽搐、耳聋症状为首发表现,脑脊液检查中29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500×106/L,4例蛋白正常,8例葡萄糖含量正常,3例氯化物正常,29例脑脊液培养均找到致病菌。结论对发热、持续头痛,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化脓性脑膜炎,疾病早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或部分致病菌脑脊液检查结果可不典型,可通过多次复查腰穿或脑脊液培养而确诊。  相似文献   

9.
本科于1990年1月~1997年12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并与同期单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全部病人均经腰穿取脑脊液行常规、生化检查,脑脊液沉淀絮状物涂片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院近15年来收治130例的某些临床表现,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诊断均按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根据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及脑脊液检查逐例作出,个别病例曾做CT检查。有争议  相似文献   

11.
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并脑脊液鼻漏临床少见,现将2例报道如下.   病例:例1,女,7岁.因发热、恶心、喷射状呕吐,伴烦躁不安2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25×106/L,蛋白0.5g/L,糖2.8mmol/L,涂片见G+菌.经青霉素60万U·kg-1·d-1及氨苄青霉素200mg·kg-1·d-1静脉滴注,治疗6天后症状消失,家长要求出院.出院3个月,因低热伴鼻塞3~4天,加重1天,呕吐数次再次入院.体温39℃,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脑脊液混浊,白细胞16×106/L,糖2.52mmol/L,氯化物71.4mmol/L,涂片见G+球菌,培养见肺炎球菌生长.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症状消失.追问病史,2月前右侧鼻道流清水约3~5次,有时枕头流湿一小片.查鼻溢出液外观正常,细胞数正常范围,糖8.4mmol/L,氯化物91.8mmol/L,耳鼻咽喉科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侧脑室引流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采用四联抗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侧脑室脑脊液置换+腰穿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疗法。结果 60例患者中,3例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死亡,余57例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侧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排除各种病因的头晕患者患有神经梅毒的可能性.方法对1名排除了各种病因的头晕患者行输血3项检查显示:TPPA阳性,进而行TRUST(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查.结果患者输血3项提示:TPPA及TRUST(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考虑此患者为神经梅毒.结论临床如遇此类患者应进一步行脑脊液及血清VIA—ABS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7例,占63.6%.应用氟康唑加大蒜素治疗5例,治愈3例,1例好转,1例死亡;应用二性霉素B加大蒜素治疗6例,治愈1例,好转1例,死亡4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主要依据脑脊液和血清的病原学检查,治疗以氟康唑加大蒜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细胞遗传学在动物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主要以染色体为对象。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哺乳动物约4100多种,其中进行过染色体研究或核型分析的有1468种,我国已研究过的有242种。细胞遗传学在人类医学上的应用是众所周知的,在畜牧业上主要用于对种畜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消除对家畜繁殖性能有影响的畸变染色本,以染色体标记来识别家畜品种,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及遗传操作中的染色体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脑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影像学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确诊2例,1例抗结核化疗6月后病灶缩小,仍在治疗中.1例抗结核化疗者2年后病灶消失.4例手术完整切除瘤体,病理诊断为结核瘤,术后常规抗结核化疗,4例手术治疗者无复发,其中1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脑结核瘤多以颅高压为主要表现,颅外结核史多不明确,临床诊断较困难,影像学可有特征性表现,应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诊断明确且无明显颅高压首选抗结核化疗,颅高压明显、癫痫频繁、不能定性等可手术治疗,手术完整摘除瘤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Sf9昆虫细胞系作为疫苗生产细胞株的安全性,检测了Sf9细胞对裸鼠的致瘤性。将3周龄SPF级雌性裸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Sf9基础细胞库细胞组、Sf9最高限制代次细胞组、阳性对照Hep-2细胞组、阴性对照CEF细胞组和空白对照组,以各自细胞悬液皮下接种裸鼠。在接种后21 d和84 d观察接种部位肿瘤形成情况,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接种后21 d,Hep-2细胞组裸鼠注射部位形成米粒大小结节,经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鳞状细胞癌,而CEF细胞组和Sf9细胞组注射部位均无结节。接种后84 d,经病理组织学检查,CEF细胞组和Sf9细胞组均无肿瘤形成。本研究表明基础代次和最高限制代次Sf9细胞均不具有致瘤性,Sf9细胞可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理测评及治疗方案等特点.结果 麻痹性痴呆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MRI特征性改变,血液和脑脊液RPR和TPPA均阳性,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 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神经系统各个部位都可受累,极易误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发病后的第二天开始常规腰穿测压,同时行生理盐水与血性脑脊液置换。结果18例患者第一次腰穿时压力均较高,经给以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并用等量生理盐水多次置换,第二次腰穿测压时,压力都有明显下降,第三次腰穿时测压全部正常,但部分脑脊液仍为血性,以后继续腰穿直至脑脊液理化指标正常。患者在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后,意识障碍和头痛很快恢复正常,远期随访并无脑室扩大现象。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颅内压增高状态下,谨慎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脑脊液压力、感染情况、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目、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有助于降低脑脊液压力、控制脑脊液感染、改善脑脊液代谢,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