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本地区布鲁菌病以4—9月高发,发病人群以畜牧相关人员为主。主要临床表现除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等一般症状外,肝脾大和淋巴结肿大也占一定比例,部分患者ALT、AST和GGT升高。治疗以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为主,好转率为97.44%。结论布鲁菌病为新疆地区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当地有关部门应普及该病防护知识,临床医师应关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症,并给予规范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20例布鲁氏菌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 20例布鲁氏菌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7~12岁,5岁以下为主;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关节疼痛、汗多并伴有淋巴结肿大;14例有羊接触史,血常规中白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多伴有红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升高,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比例达40%,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炎;8岁以下患儿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8岁及以上患儿则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合并脑炎加静脉用头孢曲松,经治疗后已痊愈。结论接诊不明原因反复发热、关节肿痛、汗多的患儿,应注意排除布鲁氏菌病,及时询问有无接触史、是否来自疫区,延长血培养时间以便及时明确疾病,同时积极完善相关脑脊液及肺部影像学检查,了解有无脏器损害;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后均能治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便于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我院收住院的47例儿童布鲁氏菌病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儿均来自农村,且家中均有人从事羊或牛的养殖业、贩运、屠宰、肉类加工;多数(90%以上)患儿有布鲁氏菌病家庭聚集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下肢肌肉及关节疼痛为主,轻度乏力,男性可伴发睾丸鞘膜积液。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或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有效。结论 掌握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可提高诊断率,合理、规范的联合抗菌治疗,未见临床耐药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儿童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以15岁以下为高发,主要发生在农牧区,临床表现有发热、关节痛、肝脾大及淋巴结肿大。12岁以上患儿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12岁以下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16例中15例经治疗后已痊愈,仅1例合并白血病患儿治疗效果欠佳。结论对不明原因反复发热的病例,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资料并及时做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在小儿发热待查中可作为常规项目,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使急性期患儿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法,分析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体征,声像学检查的病理变化。结果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发热、发冷、出汗症状为主;所有患者实验室特异性布鲁氏菌病抗体滴度均在1∶100++以上;声影像学显示椎体和腰椎间盘都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软组织病变;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结论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以往报道的一致,临床症状以腰疼为主,且腰疼重、病程长,CT和核磁共振声像学检查显示椎体和腰椎间盘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药物治疗时间长、见效慢,应中西医结合用药,并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止疼药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进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防止误诊并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布鲁氏菌病发病人群主要为30~60岁青壮年,多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8月,其中4—5月为发病高峰;急性、亚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32例,占72.7%)、乏力(29例,占65.9%)、骨痛及关节痛(31例,占70.4%)、多汗(13例,占29.5%)、淋巴结肿大(13例,占29.5%),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有上述症状的分别为7例(63.6%)、5例(45.4%)、6例(54.5%)、6例(54.5%)和5例(45.4%);与急性及亚急性患者比较,慢性患者胃肠道症状、肝脏及脾脏受累、泌尿生殖系统受累几率大大增加,局限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损伤通常较为严重且集中,临床表现以骨关节损害(4例,占66.6%)、胃肠受累(3例,占50.0%)、发热(3例,占50.0%)、淋巴结肿大(2例,占33.3%)等为主。结论布鲁氏菌病在临床上表现较复杂,临床医师应加强认识,避免误诊及疾病慢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6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及患者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6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病时间、发病区域、年龄与性别构成、初步诊断、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诊治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59岁,性别比为4.42∶1;以畜牧饲养者居多,约占64.62%,有明确动物或动物制品接触史63例,占96.92%,均为散发,无明显聚集性;全年中以4—6月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53.85%;临床症状以发热(52例,80.00%)、乏力(34例,52.31%)、腰痛(26例,40.00%)为主;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7.69%,排名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脊柱炎、关节炎、腰椎病变。65例患者首诊确诊49例,误诊16例,误诊率为24.62%。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试管凝集试验阳性35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30例。结论布鲁氏菌病高发季节为4—6月,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从事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人员为主要发病人群,以散发为主;布鲁氏菌病首诊误诊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传染病的关注,不断加强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给公共卫生、畜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以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链霉素为首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在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但随之布鲁氏菌出现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本文就2013-2022年发表的牛羊源布鲁氏菌(主要是羊种、牛种布鲁氏菌)及人源布鲁氏菌(主要是羊种布鲁氏菌)耐药研究进展,包括耐药种类、耐药率及可能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治疗和布鲁氏菌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9岁,吸毒人员,因"HIV阳性确认4年,头痛1个月加重并下肢乏力2周"于2013年8月20日入院,患者4年前确认HIV阳性,因个人原因未开展抗HIV治疗。肺结核病2年,间断抗痨治疗[利福平0.45 g(1次/d)┼异烟肼0.3 g(1次/d)┼乙胺丁醇0.75 g(1次/d)┼吡嗪酰胺0.5 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性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法,对62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采用试管凝集法(SAT)以及虎红平板凝集法(RBPT)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职业布鲁氏菌病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年龄为30~60岁,职业分布主要为农牧区、食品加工厂、养殖厂以及菌苗生产基地从业人员等;患者多明确与牛羊接触或者与相关产品有接触史。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3~8月,高发期为4~5月。亚急性、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12例,局限性布鲁氏菌病5例。其中急性与亚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包括乏力(28例,62.22%)、发热(33例,73.33%)、淋巴结肿大(14例,31.11%)、多汗(15例,33.33%)、骨痛以及关节痛(32例,71.11%);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上述相应症状分布情况分别为6例(50.00%)、8例(66.67%)、6例(50.00%)、7例(58.33%)、7例(58.33%),与急性及亚急性患者相比,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脾受累、胃肠道症状以及泌尿生殖受累几率有所增加,局限性布鲁氏菌病损伤较为集中,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受累(3例,60.00%)、骨关节损害(3例,60.00%)、发热(2例,40.00%)、淋巴结肿大(1例,20.00%)。结论职业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临床治疗中要加强对疾病的认识,规避误诊风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