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留式采血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留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0例保留动脉留置管的患者,采用自身时照法从动脉留置针肝素帽处抽血行血气分析.预留式采血法:抽血标本前,将BD公司生产的2.5 ml容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专用注射器活塞预置于0.5 ml刻度处,借助动脉的压力血液回流至注射器中至0.5 ml时即拔针;传统采血法:穿刺后回抽血标本至0.5 ml后拔针.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气标本按照标准进行抗凝和隔绝空气处理并立即行床边血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pH、PaCO2、Pa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预留式采血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不影响检测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留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保留动脉留置管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从动脉留置针肝素帽处抽血行血气分析。预留式采血法:抽血标本前,将BD公司生产的2.5m1容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专用注射器活塞预置于0.5m1刻度处,借助动脉的压力血液回流至注射器中至0.5m1时即拔针;传统采血法:穿刺后回抽血标本至0.5m1后拔针。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气标本按照标准进行抗凝和隔绝空气处理并立即行床边血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pH、PaCO:、Pa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预留式采血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不影响检测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搜集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和普通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临床效果、效率的相关文献,根据统计年鉴、文献、市场价格、问卷调查以及医院实际成本,计算成本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假设分别采用两种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10 000例次,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相比,使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可节约123 907元。结论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经济性优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  相似文献   

4.
血气分析是重危患儿的重要监测措施之一。由于小儿动脉血压低,应用成人动脉采血法成功率极低。我科1993年开始采用肝素化毛细管接5号一次性头皮针行挠动脉采血法和用1ml注射器接5号注射针头行股动脉穿刺法,使新生儿、小婴儿动脉采血成功率大大提高。介绍如下。1 物品1.1 挠动脉穿刺的物品肝素化毛细管1根,专用管塞2个,5号一次性头皮针1根,12500U肝素1支,2ml注射器1副。1.2 股动脉穿刺的物品1ml注射器1副,5号注射针头1枚,橡皮塞1个,12500U肝素1支。2 方法2.1 挠动脉穿刺法先用注射器中准备好的肝素液冲洗头皮针,取下针头接在肝素化毛细…  相似文献   

5.
2ml装的粉剂药品(高3.5cm)在临床中大量应用,其药量少,价格贵。在配制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易造成浪费,甚至影响患者疗效。临床常规操作:取20ml注射器(针长3.5cm,不带乳头)取溶媒,排尽空气后将溶媒(约2ml)注入药瓶,拔出针头,通过振荡使药物溶解,然后将针头再次穿刺瓶塞,瓶底朝上抽吸,常因药瓶塞较高致药液难已吸尽,且针头到达瓶塞,针体基本外露,易污染、脱出。注射器相应加大了长度,致抽吸费力,穿刺瓶塞2次,瓶塞脱屑率会明显增加。笔者采用将瓶底向下抽取的方法,可克服上述弊端。方法:同样用20ml的注射器取溶媒10~15ml,用针头穿刺瓶塞,再拔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注射器做负压吸引器在面部美容整形手术切口术后引流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去掉一次性注射嚣针头,伤口引流管外接不同规格一次性注射器,抽动注射器活塞,将针头帽放置注射器尾端及活塞间使注射器成负压装置.结论:术后伤口引流管外连接注射器负压引流,操作简单、易于取材、容易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且可准确计算引流量.结果;26例头面部美容整形手术切口,术后使用注射嚣负压引流为伤口引流,无创面积液皮片,皮瓣成活良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5月在院前急救成批病人时 ,我们就地取材 ,用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应用于外伤性张力性气胸病人的抢救 ,效果确实 ,介绍如下。材料 :一次性输液器 1副、无菌生理盐水 2 5 0 ml(1瓶 ) ,12~ 1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 1个、1cm× 15 cm细胶布 4条 ,2cm× 15 cm宽胶布 2条 ,剪刀 1把。操作方法 :常规打开一次性输液器 ,从莫菲氏滴管下狭窄处剪断 ,保留下段 ,断端插入除去瓶塞的生理盐水瓶底 ,用4条细胶布将输液管呈“井”字形固定于瓶口处 ,除去头皮针更换上 12~ 1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 ,常规皮肤消毒后 ,垂直刺入病人患侧锁骨…  相似文献   

8.
两种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丽 《护理学杂志》2004,19(18):44-45
将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1004例病人分为两组各502例.对照组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观察组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留取动脉血.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的凝血率、无效腔气体率、标本稀释率及采血时病人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优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标本.  相似文献   

9.
真空采血法在感染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筱  李正莲  黄华 《护理学杂志》2005,20(13):10-11
目的探讨真空采血法在感染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感染科住院130例患者,按单、双床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由2名护师于患者肘正中静脉采血。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观察组使用一次性血样采集针。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一次性血样采集针采血优于一次性注射器采血。  相似文献   

10.
张旭  陶红 《护理学杂志》2006,21(10):75-75
2ml装的粉剂药品(高3.5cm)在临床中大量应用,其药量少,价格贵。在配制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易造成浪费,甚至影响患者疗效。临床常规操作:取20ml注射器(针长3.5cm,不带乳头)取溶媒,排尽空气后将溶媒(约2ml)注入药瓶,拔出针头,通过振荡使药物溶解,然后将针头再次穿刺瓶塞,瓶底朝上抽吸,常因药瓶塞较高致药液难已吸尽,且针头到达瓶塞,针体基本外露.易污染、脱出。注射器相应加大了长度,致抽吸费力,穿刺瓶塞2次,瓶塞脱屑率会明显增加。笔者采用将瓶底向下抽取的方法,可克服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膀胱冲洗中输液器与导尿管不合套致衔接不紧的问题 ,我科近两年来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塑料套用于膀胱冲洗 ,既节约了原材料 ,又不浪费药液 ,也不渗漏。方法 :将一次性注射器 (5~ 5 0ml)针头塑料套保留 ,离盲端约 0 5cm处剪掉 ,其余部分浸泡于 2 %戊二醛消毒液中备用。使用时 ,将剪去的一端连接输液器 ,开口端插入导尿管内 ,直到衔接紧密。注射器针头塑料套在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内Ⅱ科!潜江433100@彭梅琼  相似文献   

12.
头皮针在小儿颈外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对小儿常采用颈外静脉穿刺采血,传统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由于注射器针头过长,常导致穿刺失败、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对64例患儿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对小儿常采用颈外静脉穿刺采血,传统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由于注射器针头过长,常导致穿刺失败、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对64例患儿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管是利用负压原理而达到定量采血的目的。其特点是使用方便、防止感染。但在临床使用中偶有采血管因负压不足而致采血失败的现象发生。笔者总结出一种补救方法,介绍如下。方法:备一次性5ml注射器1副。当采血量未达到所需量而血液停止流入采血管时,常规消毒采血管的橡胶塞,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刺入采血管橡胶塞中,同时回抽少量空气,以产生负压,待进入采血管的血液达到所需血量时即可。优点:此法可避免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工作量。真空静脉采血失败的补救@郭彤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ICU!河北张家口0750…  相似文献   

15.
选择肝功能Ⅰ、Ⅱ级肝硬变患者11例,进行术前术后动脉血酮体比(AKBR)动态测定。方法:在患者进餐后1h,或者经静脉输注8%~10%葡萄糖2h后采血,以保证患者的血糖在6,6~11.0mmol/L之间。肱动脉收缩压不低于10.7kPa,血红蛋白在60g/L以上,患者无呼吸困难及紫绀。使用肝素化注射器,经由股动脉采集动脉血3ml,立即与等量冰冷的10%高氧酸混合均匀,悬浮液于4℃、3000g的条件下离心15min,用冷的69%碳酸钾调上清液pH至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96例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检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观察组97例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采血。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和自动回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误穿静脉发生率及患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低氧血症患者应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收集血气分析标本.提高了一次采集成功率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胡力鸽 《护理学杂志》2009,24(24):48-48
危重患者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了解肺功能的途径.但在采血成功后,注射器筒内会有些小气泡,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严重时可造成血标本不合格,延误治疗,再次采血又增加患者痛苦及家属的不信任感.我科于2007年8月始,在采血成功后,采用立即将注射器针尖插入无菌棉签中,排尽气泡后再将血气针针尖插入空气隔绝材料的方法,经临床100余次应用,无1例失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0%水合氯醛是儿科常用镇静、止惊药物,临床上多采用直肠给药。传统的保留灌肠法为了避免药液残留管腔内,影响疗效,注药后需要再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护士在操作中要将注射器与肛管分离,在断开过程中,由于小儿哭闹、不配合,腹腔压力增大,易出现药液反流、肛管脱出等现象。鉴此,我们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经临床应用200余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方法:根据用药量准备5ml或10ml注射器1副,一次性导尿管1根。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遵医嘱抽取所需药液的同时抽取2ml空气。弃去针头,连接一次性导尿管。将注射尾器端抬高,使注射器内空气悬浮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从桡动脉测压管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血管外科手术后留置桡动脉测压管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30例.第1组从桡动脉测压管抽取5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弃去,更换注射器再抽取2 ml血检测ACT;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ACT.第2组按同法抽取血标本,不同之处为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比较桡动脉测压管采血与静脉采血检测的ACT值.结果 第1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显著高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P<0.01),第2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桡动脉测压管采集动脉血检测ACT是可行的,但要先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及采血装置在乳癌术后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癌根治术后常使用一次性负压瓶或低压吸引器引流,当拔除引流管后有时尚有少量渗液、渗血不易流出,影响皮瓣的成活及伤口的愈合。如再次置入引流管,增加患者感染机会。鉴此,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针头及采血试管解决了以上问题。方法:在积液的低位处插入静脉留置针,抽去针芯,用敷料贴固定,然后将采血针头的一端插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处,另一端接真空采血试管,采血针硅胶部分即有负压可引出渗液渗血。优点:①引流效果好,真空采血试管中有一定的负压,能及时引流出皮下渗液渗血。②利用真空采血管上的刻度可准确记录引流量,便于观察。③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