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福煦 《园林》1997,(1):14-16
园林是一种文化,所以与东西方的其他文化一样,东西方园林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去年本栏目曾连载五篇西方园林的赏析的文章;从今年第一期起,我们将每期刊出一篇东方园林赏析的文章,以飨读者。除本篇外,其余五篇的题目为:皇家苑囿、寺庙园林、私家园林、日本的园林、日本名园赏析。  相似文献   

2.
上林苑是我国秦汉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它最早是秦国的旧苑,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最终形成横跨西安、周至、户县、蓝田、咸阳地区的大型皇家园林.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在我国园林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上林苑建成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西汉的衰落和王莽新朝时期战争的破坏,最终荒废,在历史上存在了大约240余年.  相似文献   

3.
张静 《城乡建设》2005,(4):78-80
在北京什刹海和后海的环抱之中,有一条悠长静谧、绿柳如烟的小巷.在这青砖灰瓦的小巷之中有一座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的清代皇家园林--恭王府.  相似文献   

4.
清代,五世达赖喇嘛、六世班禅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京与清帝的第一次会面都是在皇家园林中进行的。这种安排并非巧合,而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园林自身功能紧密联系的。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梳理,进一步分析了北京皇家园林在达赖、班禅来京历史事件中的功能。并以为迎接班禅到来在香山静宜园修建的昭庙为例,阐释了其在景观转化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审美价值、社会道德培养、健康价值、安全价值六大部分,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10座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践,通过比较分析量化结果,明确各皇家园林在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紫禁城是中国皇家建筑集大成之精华,卢浮宫是欧洲皇家建筑博众家之翘楚。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西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历史地域和思想文化在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在历史长河中也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文以紫禁城和卢浮宫两座中西方皇家建筑的典型代表为例,对比中西方皇家建筑发展历程的异同,发掘中西方不同历史背景下建筑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代西方园林的不断引入,闽南各地修建了一批优秀的华侨园林和城市公园,这些新园林类型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并借鉴了西方园林的材料技术与形式美学,对近代中西园林文化交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选址营构、园林布局、假山植物等方面对闽南近代两种新园林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不同造园要素的多元融合方式,其中的某些创作思路和艺术技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8.
《砖瓦》2018,(12)
正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9.
第七课景观建筑(中世纪西方园林)犹如中国古典风景园林有宫廷园囿,有寺庙,也有私家的住宅园林,西方园林也如此,但它们的发展逐渐随着社会民主的发展而演化,许多私家园林逐步开放成为国家、地区所有.罗马帝国的分裂始于395年,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公元6世纪灭于北方的"蛮族入侵",此后欧洲进入中世纪;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首都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直至7世纪,此时穆罕默德建立了伊斯兰教,而后形成了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东至中亚,西至北非和西班牙,中心为叙利亚一带.这里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宗教文化发达,有基督教文化、犹太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人类智慧是由东、西方两大体系互补构成的。中国发源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有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在于宇宙观的不同。中国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因而尊重自然;西方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自然的对立物,要征服自然。所以中国园林赞美自然、描写自然,而西方传统园林则尽管是使用植物,但是要修剪成几何形状,要表现人工的美。中国园林体现人为与自然相融合的环境设计理念,因而它远远超出了园林本身的涵义,而是具有人居环境生态化规划设计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岱庙古建园林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岱庙不仅具有文化名胜古迹园林的特征,还具有皇家园林和祭祀园林的特征,它们共同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园林。  相似文献   

12.
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世界上有两大皇家园林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东方中国的颐和园与西方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它们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展现了中法园林艺术的高超技艺水平。由于处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下,中法造园思想具有差异性,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园林艺术,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中都留下了辉煌的印记,散发出各自独特的美,在人们的心中将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3.
晋祠是我国最早的一座皇家祭祀园林,由王侯专属离宫御苑逐步发展为公共园林的过程中,其园林景观也在逐渐改观,而楹联、碑刻、匾额、游记诗文等是最好的佐证。本文以两版《晋祠铭》为主分析晋祠的造园意匠,进而阐述晋祠造景中文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晋祠是我国最早的一座皇家祭祀园林,由王侯专属离宫御苑逐步发展为公共园林的过程中,其园林景观也在逐渐改观,而楹联、碑刻、匾额、游记诗文等是最好的佐证。本文以两版《晋祠铭》为主分析晋祠的造园意匠,进而阐述晋祠造景中文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皆属于江南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两颗璀璨的明珠.苏州田林吸收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而扬州园林则较为独特,它的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16.
高宁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8):114-117
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广成苑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及其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金凤 《建筑工人》2007,(2):57-57
说起圆明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座历史上美妙绝伦的皇家园林,素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其实,皇家园林的鼻祖当推河南洛阳的西苑。  相似文献   

18.
张薇 《山西建筑》2007,33(31):337-339
取园林理水为出发点,介绍了东西方园林中理水的营造与运用方法,并从地理气候、审美文化、思维方式、追求意境、关注重点等方面分析了东西方园林的不同以及造成相互差异的原因,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东西方的造园理水艺术。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进 《山西建筑》2009,35(11):342-343
针对古典园林在东西方各自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苏州园林与凡尔赛宫花园中山水建筑的体验,比较了东西方园林在对自然艺术的表现、园林与建筑的关系和园林表达思想上的不同,从而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皇家园林概念是园林史研究中一个基础的分类概念。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历代帝王营造了大量服务其工作、生活的各式园林空间,这类园林被定义为皇家园林。然而,作为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皇家园林概念仍存在模糊的认知区域。通过分析皇家园林概念中关于皇家的内涵、权属关系和空间形态的现存问题,进而展开评论当前皇家园林概念中属于模糊地带的6个问题。此6个问题的产生集中于皇家园林研究中对历史政治问题的认知差异,而忽略了对于园林空间本身特征的归纳。因此,探讨皇家园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应当集中于皇家园林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在营造和管治上的具体实践,从而完善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特点的皇家园林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