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化纤工业发展迅速,居世界第一,2003年化纤产能已超过1300万t,产量1181万t;2004年分别达到1500万t和1424万t。我国化纤品种齐全,有石油化工原料配套基地,在化纤设备制造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地支持了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2/3的纺织原料: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纤维已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近2/3,化纤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十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国化纤产量已达1 629万t,约占世界化纤产量的40%.  相似文献   

3.
“八五” 期间以及更长一段时间内,要使纺织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扩大出口创汇的要求,作为生产纺织原料的化纤工业必须有较大的发展.“八五”期间化纤工业的主要目标是:到1995年化纤计划产量为200万吨,“八五”期间新增产量50万吨,安排60万吨抽丝能力;为满足化纤抽丝的需要,规划100万吨化纤原料项目;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差别化纤维的比例要从目前的12%提高到1995年的15~17%.  相似文献   

4.
《新纺织》2000,(11):11-13
1999年世界纺织纤维总产量4670万吨,化学纤维为2680万吨,年增长率2%,合成纤维为2387万吨,占纺织纤维总量的51.1%。我国1999年化纤生产总量为600.41万吨,同比去年增长17.6%,其中合成纤维产量548.75万吨,已连续三年雄居世界第一位,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化纤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纺织生产原料的基础工业。化纤工业的发展对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以及二○○○年我国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我国化纤工业的现状 我国化纤工业是一九五七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三十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发展迅速,一九八七年化纤年产量已达117.5万吨。预计一九九○年化纤产量可达145万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化纤工业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化纤行业得到调整发展。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1997年化纤产量达422.5万吨(含丙纶)。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纤生产国。1997年我国化纤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150.45亿美元,占全部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的33%,与1996年相比,大约增加了28.3亿美元,增幅达24%。化纤行业的高速发展为稳定我国纺织原料的供给和扩大外贸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化纤工业起步于五十年代,近十年来,取得较快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种较为齐全的独立的工业部门。1988年全省共有化纤厂41家~[注],化纤产量达到6.1万吨,为发展我省纺织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由于我省地少人多,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化纤工业在“八五”“九五”时期还将进一步发展,预计我省2000年化纤生产能力将达到18~21万吨。化纤企业的规模设置与工艺路线问题,与宏观经济效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是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8.
回顾“九五”化纤发展 展望“十五”化纤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中国化纤工业高速发展40年来,我国化纤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特别是“九五”期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7.1%,增长速度惊人,为世界第一。我国化纤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化纤在我国纺织原料中的使用比例在1996年就已超过天然纤维,现在还在逐步增长,为稳定纺织原料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生产量持续高速增长,却仍不能满足我国市场持续旺盛的需求,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大量化纤,花费大量外汇。“九五”期间国内化纤消费量,从1996年初的406.34万t增加到2000年底的850万t(预计),增加了443万t,平…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     
化学纤维的发明及化纤工业的发展,是近一百多年来对纺织工业起最大影响的事件,目前我国化纤产量已经超过14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位于世界第一,可以说是化纤生产的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化纤生产的强国,特别是代表化纤高科技水平的高性能纤维,如高强、高模量和耐高温纤维,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发展,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而国际上这类纤维的价格上却不断上涨,一到关键时刻还会以战略物资的名义予以封锁。上海是我国化纤的起源地之一,在我国化纤工业起步阶段,起过良好的带队作用,拥有较好的工业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化纤机械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人造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多种特种纤维的品种基本都有,产量也由1970年的10多万t增加到1985年的100万t,21世纪的第一年产量达到828万t,2001年我国化纤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4%。我国的化纤机械工业为化纤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而可靠的技术装备,对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可以说“功不可殁”。  相似文献   

11.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纤维原料又是发展纺织工业的基础。我们在积极提高天然纤维产量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化学纤维。十年来,我国化纤的产量增加了二倍多,1989年产量达到了147万吨,提前一年完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我国化纤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化纤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坚持了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外贸扩大是化纤工业发展的基础 ,化纤在纺织原料中的需求越来越大。指出中国加入WTO后将更加对外开放 ,世纪之交的我国化纤工业成就重大 ,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3.
化纤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它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能和其它纤维混纺或是单独使用等等的优点。尤其是发展化纤可以不占用农田和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发展化纤生产。化纤年总产量已达一千多万吨。並在发展产量的同时积极的发展化纤新品种和后加工应用。我国在解放前几乎没有什么化纤工业,到现在已能年产几十万吨,在化纤种类方面亦已基本齐全。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我国共生产化纤101.72万吨,突破100万吨大关,跨入了世界化纤大国的行 列。分品种的产量比较如下表:1986年,我国化纤工业取得以上成绩的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的化纤工业日本的化纤工业只有五十年的历史,在1965~1970年的十五年间,发展速度很快.1970年化纤产量超过了100万吨,已形成一个由6个尼纶生产公司、8个涤纶生产公司、7个腈纶生产公司和3个维给生产公司组成的生产系统.石油危机和日国坚挺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当政府规定削减18%化纤生产能力时,使日本的化纤工业在1978~1983年间严重下降.而这期间整个世界的化纤产量从1970年的470万吨增加到了1985年的1250万吨.日本的化纤产量只从100万吨增加到140万吨,  相似文献   

16.
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关系到能否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和繁荣市场、美化人民生活、增加出口创汇以及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的全局性大问题。随着今后十年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受粮棉争地的限制,靠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花产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大力发展化学纤维,以增加纺织纤维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89年我国化纤产量达147.8万吨,居世界第四位,提前一年完成化纤“七五”计划目标。然而,“七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化纤达60万吨,化纤的国产率仅为60~70%。在国产化纤中,原料的发展又大大落后于抽丝的发展,化纤原料供应严重不足,每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召开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上,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季国标作了《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的报告,向全体代表就以下几方面介绍了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现摘要如下:一、中国化纤产量将有较大增长,2000年计划260万吨,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280万吨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化纤产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8.
全国纺织工业厅局长会指出,解决化纤原料,在今后一段时间显得尤为迫切,根据规划,2000年化纤产量要达到280~300万吨.现在看来,化纤抽丝能力的发展可以达到规划的要求,突出的矛盾是化纤原料发展不落实.今年我部就加快发展化纤原料问题向国务院作了报告,希望国家把发展化纤原料工业放到宏观战略地位上来考虑.同时,我部就发展化纤原料  相似文献   

19.
据纺织工业部介绍,由于中国化纤工业迅速发展,到第七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90年化纤产量预计可达145万吨。另据有关方面预测,1995年化纤产量将达到2O0—210万吨,人均化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化纤工业发展速度仍比较快,1981年化纤总产量为52.72万吨,其中粘胶纤维为14.25万吨,占总产量的27%。1986年化纤总产量为101.7万吨,其中粘胶纤维为18.66万吨,占总产量的18%。虽然粘胶纤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其绝对产量还是增加的。目前粘胶纤维产量不能满足纺织加工的需要,每年需进口三万吨左右。因此“七五” 期间,在以发展合成纤维为主的同时,还应适当发展粘胶纤维,但是发展粘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