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奇楠沉香(Aquilaria crassna Pierre.)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源的不同光质(100%红光,100%蓝光, 100%黄光, 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及普通荧光灯(对照)对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效率及光保护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下组培苗的增殖系数最高,75%红光+25%蓝光处理下增殖母芽的株高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下增殖新芽长得最快,25%红光+75%蓝光最有利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普通荧光灯处理下组培苗的丙二醛含量最高且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黄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不同光质处理下组培苗的各生长和生理指标都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而言,红蓝混合光(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有利于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矾根‘紫色宫殿’(Heuchera‘palace purple’)为试材,将丛生苗切割成单苗作外植体,接种于添加0.2 mg/LNAA的1/2MS培养基上,分别置于LED红光(R)、蓝光(B)和红蓝复合光(2RB;4RB;8RB)下进行生根培养,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矾根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合矾根组培苗生根培养的最优LED光质。结果显示:(1)与荧光灯相比,红蓝复合光质处理下矾根组培苗的大部分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4RB处理下生根苗的生根数、根长、整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整株干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值最大,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58.73%、22.56%、36.08%、19.82%、65.90%、40.37%、45.72%和37.84%;(2)仅单一红光处理不利于矾根组培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红光有利于矾根组培苗可溶性糖的积累,蓝光能够降低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4RB处理下SOD、CAT和POD抗氧化酶活性表现次高或最高,提高了矾根组培苗对活性氧的解毒能力。综合分析认为,4RB处理有助于矾根组培苗的形态建成、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且抗氧化酶活性良好,所以LED红蓝复合光质比为4:1是矾根生根培养的优选光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通过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叶绿素含量和Chla/Chlb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CO2羧化效率影响很大,净光合速率以红光处理最强,黄光次之;CO2羧化效率以黄光的最大,红光次之。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用莴苣叶片的ΦPSII、ETR、qP、NPQ都以黄光处理最大,红光次之,Fv/Fm以红光下最大,黄光次之,蓝光最小。由此表明,黄光最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湖南冬季烤烟漂浮育苗补光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根系和叶片生长及主要碳氮代谢产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蓝光与红光1:3、1:1、3:1比例组合的 LED灯,并且与日光灯组合成不同照光强度光源对烟苗进行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和照光强度对烟苗的出叶时间影响不大;照光强度达到7200 lx以上且红光︰蓝光比为3:1时,烟苗生长最好。红光︰蓝光为3:1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生长,而红光︰蓝光为1:3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组合光源光照下蓝光强度占总照光强度的5%~15%时,对烟苗的茎的作用尤为明显。随着照光强度增加,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3:1处理的烟苗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1:3处理烟苗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光质及光照强度对烟苗叶绿素合成、碳氮代谢具有十分灵敏的调节作用。合理光照可促进烤烟幼苗根系与叶片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相似文献   

6.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 LED 光源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菊花小八叶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以红/蓝(7/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比值呈正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不同光质处理对乌塌菜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白光的Fm/Fo、Fv/Fo和ΦPSⅡ均最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红/蓝(7/1)有利于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白掌组培苗在新型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下的生长状况,以亮叶白掌为试验植物材料,采用以性能稳定的超高亮度红光LED(主波长640 nm)和超高亮蓝光LED(主波长464 nm)为光源材料,探讨了新型光源LED对白掌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研究适合白掌组培苗移栽后生长的光质条件。结果表明:株高最大值出现在50%R+50%B处理下。在叶长和叶幅方面,光质比为80%R+20%B时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在根数和根系活力方面,80%R+2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根长方面,50%R+5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鲜重和干重方面,白掌组培苗在80%R+20%B处理下都达到最大值。在叶绿素含量方面,只有在50%R+50%B处理下高于对照处理,其他的处理也都低于对照处理。综上分析,80%R+20%B处理的白掌组培苗移栽后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9.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Tomato Fruit Qualities in Turning-Color Period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0.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亮叶白掌为试验植物材料,采用以性能稳定的新型光源冷阴极荧光灯(CCFL)为光源材料,探讨了新型光源CCFL对白掌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适合白掌组培苗生长的光质条件及新型光源CCFL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新型光源冷阴极荧光灯(CCFL)对白掌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白光处理下白掌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幅、根数和根长均达到最大值,并且白掌组培苗的鲜重也在此处理下也达到最大值,其次为70%R+30%B处理,且这2个处理都优于对照处理。干物率和根系活力的最大值出现在对照处理下,而在70%R+30%B处理下白掌组培苗的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白光处理和70%R+30%B处理下的白掌组培苗生长状况最佳,且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2.
光质对黄瓜幼苗绿色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飞  高志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161-167
以北方白黄瓜幼苗为试材,用蓝、绿、红发光二级管(LED)单色光进行单色光和混合光照射诱导处理,分析了光质对Fp685、Fp735、Fp685/ Fp735、F685、F735、 F685/ F735和Y(II)的影响。3种LED单色光源(蓝、绿、红)照射诱导下,随着光强的增加白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曲线OJIP中P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Fp685主要表现为蓝光>绿光>红光;而Fp735均表现为绿光下高,红蓝光下低;Fp685/ Fp735荧光比值均表现为蓝光最高,绿光和红光下较低。混合光得到的荧光曲线的P点出现早于单色光照射,且P混合>P单色光加和。混合光荧光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始终低于单色光荧光加和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各个单色光质下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现为:Y(II)绿光> Y(II)红光> Y(II)蓝光。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烤烟立体育苗生长的人工光源,在全黑实验室条件下对4种人工光源进行了光照环境指标的测试,分析比较了距灯管距离为20、30、40 cm时光照的强度和均匀性;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下烤烟幼苗栽培试验区,对成苗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光源平均光照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红蓝LED>全光谱荧光灯>暖白LED>三基色荧光灯;(2)距灯管距离30 cm的光照分布均匀性最好,其次为20、40 cm。(3)栽培试验区采用红蓝LED灯补光,光照强度设置为150 μmol/(m2·s)时,成苗品质最好。研究结果为烤烟立体育苗人工补光配置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LED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方法]以定蓝1号菘蓝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LED光照处理,分别为:荧光灯(CK),100R,100B,80R/20B,70R/30B,50R/50B,比较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生根情况,同时测定再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红蓝混合光处理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优势,70R/30B处理下,菘蓝愈伤组织愈伤生长状态最好,表现为颜色绿,质地致密,分化率最高为68.75%,再生植株生根率最高为92.86%,生根状态表现为生根早,根粗壮,根长等特征,均显著高于对照。70R /30B 处理下,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结论]综上,红蓝混合光处理有利于菘蓝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再生植株的形态建成,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积累,其中以70R/30B为最适光源。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天敌昆虫,了解不同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对异色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设计免伤天敌昆虫的安全杀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定16 种单色光和2 种固定的对照光波,将试虫置于3 个不同光源距离的感光箱中,并设定稳定的温、湿度,通过多批重复试验,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色瓢虫成虫在不同光波和光源距离条件下的趋光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异色瓢虫对光波趋向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喜好的光波为500、605、550 nm,而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忌避的光波则为473、407 nm;距离光源0.65 m的趋光反应率显著高于距离光源1.15 m与2.15 m处的趋光反应率;高温或低温对异色瓢虫的趋向性有一定的抑制影响。异色瓢虫成虫的趋光行为对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将“延薯4号”单叶节茎段转入白光、红光、蓝光、红蓝光(4:1)下,测定了腋芽薯结薯特性、蔗糖和淀粉含量及光合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蓝光处理腋芽薯形成最早,单薯重和结薯率最高;在腋芽薯形成过程中,叶片蔗糖含量、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净光合速率(Pn)、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量子产量(YPSⅡ)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红光处理叶片的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蓝光处理最低;相同扦插时间叶片的潜在最大光能利用率(Fv/Fm)在不同光质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上述结果,蓝光为诱导马铃薯单叶节茎段腋芽薯的理想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