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44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比较了他们和15例正常对照BAEP、TCD、脑SPECT的结果。发现A组(仅有发作性眩晕)多具有周围性眩晕的特点,而B组(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VBA-TIA)更具有中枢性眩晕的特点。两病例组BAEP的各项指标均延长,A组以Ⅰ-PL、Ⅰ-ⅢIPL延长为主,B组以Ⅰ-Ⅲ、Ⅲ-ⅤIPL延长为主;TCD发现两病例组VA、BA、PI-CA、PCA血流速度减低;A组以VA流速降低为甚,B组则以VA、PICA流速减低明显;脑SPECT显像显示两组在小脑、枕叶、基底节、颞枕区等区域血灌注减低。结合文献,本文讨论了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性质、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脑干听觉反应(BAEP)、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和脑电图(EEG)的特点,为早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38例MCI患者(MCI组)、26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组)进行BAEP和P300、EEC检查,并与20名健康老年人(健康组)作比较。结果 BAEP检查:MCI组与AD组左侧Ⅰ、Ⅱ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CI组与健康组比较,左、右侧Ⅳ、Ⅴ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D组与健康组比较,左侧Ⅰ-Ⅳ波及右侧Ⅳ、Ⅴ波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右侧Ⅰ波差异有显著性(P<0.05)。P300检查,MCI组与AD组只在潜伏期的Pz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MCI组与健康组在潜伏期Cz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AD组与健康组比较,潜伏期的Fz、Cz、Pz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波幅的Cz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EEG显示,MCI组未见明显异常的18例,轻度异常17例,中度异常3例;AD组未见明显异常的1例,轻度异常8例,轻-中度异常9例,中度异常8例。结论 P300潜伏期的Pz点的改变可能有助于区分MCI和AD,而右侧Ⅳ、Ⅴ波的延长提示MCI患者可能有早期痴呆;EEG左侧颞部θ波增多提示MCI患者可能有早期AD。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特征及健侧耳峰间期改变.方法 对59例听神经瘤(AN)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双耳PL、IPL之间差值(ILD)等数值.结合MRI、CT影象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与36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AN组与正常对照组BAEP各波PL、IPL测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N患侧BAEP异常率98.3%(58/59);主要表现:①Ⅰ、Ⅲ、Ⅴ波缺失;②Ⅲ、Ⅴ波PL延长;③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延长.AN患者健侧BAEP的异常率69.5%(41/59),主要表现:①Ⅴ波PL延长;②Ⅲ~Ⅴ及Ⅰ~Ⅴ波IPL延长;③Ⅲ~Ⅴ/Ⅰ~Ⅲ波IPL比值>1.肿瘤直径>2cm,BAEP的异常率有显著提高.不同大小肿瘤组间健侧BAEP测值比较:健侧Ⅴ波PL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Ⅴ及Ⅰ~ⅤIP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BAEP对AN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病变提供了定位诊断依据,尤其健侧Ⅲ~Ⅴ/Ⅰ~Ⅲ波IPL比值异常,是脑干受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对诊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可临床确诊为VBI的60例老年患者为病例组,在眩晕症状发作期进行BAEP测定.并选择60例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60例中有26例(43.3%)BAEP测定异常,BAEP测定异常病例中内耳型异常有10例(38.5%),8例表现为波I PL延长,2例表现为波I PL的ILD>0.4ms.脑干型异常16例(61.5%),10例表现为Ⅰ~Ⅲ IPL延长,2例为Ⅲ一Ⅴ的IPL延长和2例为Ⅰ-Ⅴ IPL的ILD>0.4ms等.对照组BAEP检查无异常.结论 BAEP检查为无创和客观测定,对老年人VBI的损伤部位(脑干或听神经通路)及损伤的程度都具有诊断意义,可作为老年人内耳型和脑干型病变定位的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干诱发电位在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24h内及治疗18d后进行疗效评价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 41例患者BAEP检测的异常率为100%,治疗有效率70.7%.治疗后BAEP Ⅰ、Ⅲ、Ⅴ波和峰间潜伏期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组较无效组明显好转,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AEP是诊断突聋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功能变化。方法比较分析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患者(颈部向右侧扭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侧Ⅰ/Ⅴ波高比及Ⅰ~Ⅲ、Ⅲ~Ⅴ波间期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侧的Ⅰ~Ⅲ、Ⅲ~Ⅴ波间期正常,斜颈同侧的Ⅰ~Ⅲ波间期较对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Ⅲ~Ⅴ波间期及Ⅰ/Ⅴ波高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颈部向右侧扭转时双侧比较Ⅰ~Ⅲ波间期、Ⅲ~Ⅴ波间期、Ⅰ/Ⅴ波高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侧Ⅰ~Ⅲ、Ⅲ~Ⅴ波间期正常提示脑干上部传导通路结构正常,斜颈扭转方向的同侧Ⅰ~Ⅲ波间期较对侧延长提示同侧的传导通路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和慢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特点,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在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识别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 对象,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慢性脑梗死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BAEP的Ⅰ、Ⅲ、Ⅴ各波峰 潜伏期(peak latency,PL),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Ⅲ~Ⅴ波 /Ⅰ~Ⅲ波I PL的比值等指标的特点。 结果 研究共入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36例,慢性脑梗死组32例,健康对照组32例。急性脑梗死组 Ⅲ波、Ⅴ波PL较慢性脑梗死组(P<0.001、P =0.005)和对照组(均为P<0.001)均延长;慢性脑梗死组 Ⅴ波PL较对照组延长(P<0.001)。急性脑梗死组Ⅰ~Ⅲ波、Ⅰ~Ⅴ波I PL较慢性脑梗死组延长(P<0.001、 P =0.029);急性脑梗死组Ⅰ~Ⅲ波(P<0.001)、Ⅲ~Ⅴ波(P =0.006)和Ⅰ~Ⅴ波(P<0.001)IPL较对照 组延长;慢性脑梗死组Ⅲ~Ⅴ波I PL(P =0.003)较对照组延长。慢性脑梗死组Ⅲ~Ⅴ/Ⅰ~Ⅲ波IPL比值 异常者有9例(25.0%),急性脑梗死组2例(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 ①BAEP检查能灵敏地检测出急性和慢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听觉感觉通路的电生理异常。 ②急性脑梗死患者BAEP的Ⅲ波和Ⅴ波PL、Ⅰ~Ⅲ波和Ⅰ~Ⅴ波IPL均显著延长,以Ⅲ波PL、Ⅰ~Ⅲ波IPL延 长为主;慢性脑梗死患者BAEP以Ⅴ波PL、Ⅲ~Ⅴ波IPL的延长为主。  相似文献   

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护在脑干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损伤时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脑干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准确和安全的术中监测手段。方法对18例脑干肿瘤病人,用同一进口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连续实时监护,测定手术操作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干肿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L)及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明显延长(P<0.01),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1),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是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手术中及手术后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减少或避免病人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3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比较.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多见,50 ~60岁为发病高峰段,潜伏期为(1.52±1.22)s,无明显潜伏期患者43例(13.2%),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0 s,持续时间<60s患者312例(95.7%),持续时间60 ~180 s患者13例(4.0%);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比,潜伏期较长,分别为(1.74±1.21)s、(0.96±1.06)s(t=5.546,P<0.01),而在性别构成、病程、眩晕持续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后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年龄较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更年轻,持续时间更长;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潜伏期、持续时间均较长,年龄更大.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水平半规管相比,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潜伏期更长;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年龄更大,潜伏期、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作为飞机噪声听力影响测试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1)用意大利产VAGA—10型电生理仪对60名飞机维修保养人员及120名对照人群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测试。(2)根据统计分析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作为飞机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及相关职业因素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1)飞机噪声职业接触人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值及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耳Ⅰ-Ⅲ波、右耳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值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别,P<0.05。(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数据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AEP各波的潜伏期值与工龄、职业接触飞机噪声、接触噪声强度、日接触时间等因素均有关。年龄、工龄等因素对职业接触高强度飞机噪声产生的听力影响有增效作用。结论 BAEP潜伏期值可预测飞机噪声对听力的早期影响,BAEP测试方法可作为飞机噪声职业危害的早期敏感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早期多种诱发电位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早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异常特征.寻找敏感可靠的诊断指标。方法 对一组52例Yahr分期为Ⅰ期的帕金森病人和一组4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三种诱发电位观测。结果帕金森病早期SLSEP异常率为69.2%;BAEP的异常率为32.7%:PR-VEP的异常率为30、7%,病例组SL-SEP各主波峰潜伏期、峰间潜伏期、P25和N30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湿著性意义;病例组BAEPⅠ—ⅢIPL、Ⅲ—ⅤIPL、Ⅰ一Ⅲ/Ⅲ一Ⅴ比值和PR-VEP的P100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帕金森病的早期,皮层感觉处理过程已受到干扰:体感诱发电位中央前成份以及顶成份P25是一个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对周围性眩晕组(85例)和中枢性眩晕组(61例)患者进行眼震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周围性眩晕组眼震电图异常67例(78.8%),其中视测距障碍试验过冲及欠冲6例(7.1%);自发性眼震5例(5.9%);凝视试验异常16例(18.8%);视跟踪试验Ⅰ型42例(49.4%),Ⅱ型17例(20.0%),Ⅲ型8例(9.4%);视动性眼震试验双侧不对称19例(22.4%);变位性眼震阳性51例(60.0%);冷热试验异常31例(36.5%)。中枢性眩晕组眼震电图异常42例(68.9%),视测距障碍试验过冲及欠冲19例(31.1%);自发性眼震13例(21.3%);凝视试验异常23例(37.7%);视跟踪试验Ⅰ型35例(57.4%),Ⅱ型13例(21.3%),Ⅲ型8例(13.1%),Ⅳ型5例(8.2%);视动性眼震试验双侧不对称33例(54.1%);变位性眼震阳性2例(3.3%);冷热试验异常6例(9.8%)。与周围性眩晕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视测距障碍试验、凝视试验、视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异常率显著升高,变位实验和冷热实验异常率显著降低(均P0.05)。周围性眩晕组BAEP异常32例(37.6%),中枢性眩晕组BAEP异常31例(50.8%)。与中枢性眩晕组比较,周围性眩晕组Ⅰ波潜伏期及Ⅰ-Ⅲ波的波峰潜伏期显著升高,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峰潜伏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眼震电图视测距障碍试验、凝视试验、视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对中枢性眩晕敏感性较高,变位性眼震实验对耳石症检出率高,冷热实验对半规管功能评价敏感度高。BAEP阳性率较低,但可对眩晕患者定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 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 者血液透析前及平均透析5个月后分别行BAEP测定。结果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AEP异常率为83.3%,主要表现为Ⅰ、Ⅲ、 Ⅴ主波潜伏期(PLs)延长及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s)延长;平均透析5个月,患者透析前后比较,透析后Ⅲ、Ⅴ PLs和Ⅰ-Ⅲ、 Ⅰ-Ⅴ IPLs缩短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BAEP的测定及动态观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听觉神经系统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三种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PCI患者(病例组),分别于人院一周之内行BAEP、BR、TSEP检查,观察BAEP波形及Ⅰ、Ⅲ、Ⅴ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计算BR的R1、R2、R2′波平均PL、波幅及TSEP各成分PL,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60例中BAEP异常35例(58%),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Ⅴ波的PL、Ⅰ-Ⅴ波的IPL延长和Ⅰ/Ⅴ波幅比>1.BR异常33例(55%),异常主要表现为R2波的PL延长,R2、R2′波幅下降.TSEP检查病例组与对照组P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AEP、BR两种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PCI患者神经功能异常,联合应用BAEP及BR能够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自发和诱发脑电特征。方法应用脑电图和多项脑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2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P300等检测。结果(1)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EEG异常率及异常者的EEG表现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程度的加重,EEG异常率及异常者的EEG表现与对照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BAEPⅢ波和Ⅴ波绝对波潜伏期延长及绝对波幅降低,VEP的P2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且轻、中、重度患者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和多项脑诱发电位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有可能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辅助的脑电生理诊断方法,也是近年来提出病因假说的间接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t-BPPV)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所诊治的19例t-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51例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I-BPPV)进行对比.结果 t-BPPV组平均发病年龄(51.3±19.1)岁,I-BPPV组(63.2±1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t-BPPV组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受累者9例,I-BPPV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1).t-BPPV组眩晕发作的潜伏期为(2.64±2.01)s,持续时间为(16.73±10.92)s,而I-BPPV组两者分别为(2.87±0.92)s和(12.57±10.03)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成功率t-BPPV组为62.5%,I-BPPV组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首次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t-BPPV组为(3.91±3.11)次,而I-BPPV组为(2.58±1.4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1).残留症状发生率t-BPPV组为42.1%,I-BPPV组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随访至今,t-BPPV组11例复发,I-BPPV组12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结论 t-BPPV患者发病年龄轻,多个半规管受累率高,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多,残留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探讨合并糖尿病(DM)的后循环TIA患者受损部位的特点。方法入组后循环TIA病例共5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20例,无糖尿病组38例,使用诱发电位仪分别检测其BAEP的变化。结果2组后循环TIA患者的Ⅲ波、Ⅴ波波峰潜伏期(Peaklatency,PL),Ⅰ~Ⅲ波、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均较正常值延长,其中合并DM组Ⅲ波PL、Ⅰ~Ⅲ波IPL与无DM组的Ⅲ波PL、Ⅰ~Ⅲ波IP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DM组的Ⅲ-Ⅴ波IPL与合并DM组的Ⅲ~Ⅴ波IP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DM的后循环TIA患者听神经及脑桥下段较无DM的TIA患者更容易受到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定位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价值。方法:对138例临床确诊的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了BAEP的检测。结果:138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行BAEP检查有98例异常,异常率为71%,其中内耳型13/98例(13%),表现为Ⅰ、Ⅱ波各项指标的改变;脑干型48/98例(49%),表现为Ⅰ、Ⅱ波正常,Ⅲ、Ⅳ、Ⅴ波各项指标存在异常;混合型37/98例(38%),各波指标均出现改变。结论:BAEP有助于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在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中有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后颅窝肿瘤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2001年2月至2002年7月间入院的后颅窝肿瘤20例,平均年龄28.6岁。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静脉全麻,诱导用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维持用异丙酚+利多卡因+氯胺酮。采用美国Nicolet Endeavor Bravo型术中监护系统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二、结果 麻醉用药前后BAEP略有改变,麻醉后Ⅰ、Ⅲ、Ⅴ绝对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平均延长0.201ms,而Ⅰ~Ⅲ、Ⅲ~Ⅴ、Ⅰ~Ⅴ波间距基本不变(P>0.05)。麻醉后20min、40min,各指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麻醉后Ⅴ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PV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潜伏期,眩晕持续时间短暂,病变部位受累以单侧为主,右侧发病明显高于左侧,PC-BPPV发病率明显高于HC-BPPV及AC-BPPV;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效果肯定,1次治疗有效率为81.82%,2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123例治疗有效患者随访观察半年,复发率为17.89%;PC-BPPV潜伏期明显长于HC-BPPV(P<0.05),无明显潜伏期比例显著少于HC-BPPV(P<0.01)。结论 BPPV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