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小红  方理本 《浙江医学》2010,32(11):1657-1659
目的观察豚鼠2h内吸入香烟烟雾360ml后引起肺气道急性损伤的迟后反应以及低剂量哌替啶对该迟后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模型制作:豚鼠经自主吸烟装置吸入75%浓度香烟烟雾60ml,间隔20min,重复吸烟共6次。将豚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以0.01、01、1mg·kg^-1哌替啶进行干预)及纳洛酮拮抗组(首次剂量0.4mg·kg^-1,重复剂量0.2mg·kg^-1),观察各组豚鼠肺气道微血管通透性和肺机械功能的变化,检测肺组织内一氧化氮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豚鼠吸烟2h后,气道和肺实质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阻力增加以及肺顺应性降低。低剂量哌替啶可以明显抑制香烟烟雾引起的肺气道血管通透性增加,尤以01mg·kg^-1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预先给予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01mg·kg^-1哌替啶的抑制作用几乎消失。吸烟前10min给予0.01、0.1、1mg·kg^-1的哌替啶,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吸烟所致的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降低(P〈0.05或0.01);而预先给予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0.1mg·kg^-1哌替啶的抑制作用几乎消失。结论低剂量哌替啶能有效减轻豚鼠2h内吸入香烟烟雾360ml后所引起的神经源性的肺气道急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创伤急症手术时静脉注射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初期以争取手术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常规硬膜外给药,待出现温度感觉平面后,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1.5mg/kg,观察各组病人在麻醉前、出现温度感觉平面时、用药后2min时、用药后7min时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同时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并评价各辅助药的争取手术时间的可行性。[结果]用药后2min(即搬动患肢清洗及消毒)与出现温度感觉平面时比较,芬太尼组病人的血压轻度下降且波动较小,而哌替啶组及对照组病人则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波动幅度比哌替啶组大。用药后7min与用药后2min时相比,芬太尼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哌替啶组及对照组的心率及血压有一定的下降术中各组患镇痛效果均满意。[结论]芬太尼应用于急症手术硬膜外麻醉初期可以争取手术时间,是方便、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哌替啶或曲马多治疗麻醉后寒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麻醉后寒战患者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哌替啶组患者使用哌替啶进行治疗,为曲马多组患者使用曲马多进行治疗,为生理盐水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获得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哌替啶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的寒战症状消失,有4例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在曲马多组患者中,有33例患者的寒战症状消失,在用药后未出现不适症状。在生理盐水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寒战症状未消失,但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了不适症状。结论:与使用哌替啶相比,用曲马多治疗麻醉后寒战能获得更优的疗效,而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较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探讨哌替啶能否有效拮抗麻醉后寒颤及其较好的给药途径、剂量,为临床治疗麻醉后寒颤提供切实可行有效方法。方法 对300例麻醉后出现寒颤的患者静注哌替啶10~25mg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静注哌替啶3—15分钟左右寒颤均消失或缓解,有效率达100%。而所观察的300例病例中有60例虽麻醉前后肌注了杜冷丁(杜非合剂)亦未能有效防止和抑制麻醉后寒颤的发生。结论 静注哌替啶能有效拮抗麻醉后寒颤合并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中预防寒战发生的方法。方法 90例硬膜外麻醉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对照组30例;硬膜外麻醉后分别给于哌替啶0.5mg/kg(B组)、曲马多0.5mg/kg(C组)各30例,将随后发生寒战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及C组发生寒战率显著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呈显著性,而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曲马多与哌替啶均可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发生,而与哌替啶相比,曲马多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度冷丁注射液)在临床上做为镇痛药而经常使用。鉴于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毒性及盐酸哌替啶止痛效果不理想、作用时间短,国外的应用逐年下降,而国内仍是大量使用,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哌替啶预防雷米芬太尼停药后急性疼痛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P组在停药前5min静脉注射哌替啶1mg/kg;F组在停药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观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监测术前(T0)、术毕停药时(T1)、术后5min(T2)、术后10min(T3)、术后15min(T4)、术后30min(T5)的MAP、HR、SpO2。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毕停药后的MAP、HR、SpO2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示有镇痛效果。术毕拔管时间P组平均为15min,F组平均为30min,两组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烦躁、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哌替啶预注可以有效预防雷米芬太尼停药后的急性疼痛,不影响术后拔管时间,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氢化可的松和哌替啶对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剖宫产初产妇术后,Wrench分级2级及其2级以上患者80例,分为氢化可的松2.0mg/kg组、哌替啶0.05mg/kg组和生理盐水10ml组。术中监测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肛温(T)。记录各组寒战发生时(T1),寒战后10min(T2)、30min(T3)、60min(T4)体温,对以上4个时间点的寒战进行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哌替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氢化可的松高(P〈0.05)。哌替啶组和氢化可的松组患者麻醉后寒战缓解迅速,寒战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结论:氢化可的松治疗麻醉后寒战较少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可用于剖宫产麻醉后寒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骶管阻滞辅助用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氯胺酮分别与哌替啶、安全、γ-OH复合作为小儿骶管阻滞的辅助用药。将120例患儿随机分3组,每组40例。结果显示:3组均有良好的镇静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后换药镇痛方法。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287例患者随机分为哌替啶联合地卡因和肾上腺素镇痛组(治疗组)和常规处理组(对照组),治疗组在换药前5min静滴哌替啶0.5~1.0mg/kg,取出填塞物后以2%地卡因加1:1000肾上腺素棉片填塞鼻腔;对照组常规使用2%地卡因和1:1000肾上腺素,观察两组换药过程中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换药后疼痛记忆情况以及如期返院复查率。结果 两组镇痛优良率分别为99.31%和29、5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哌替啶联合地卡因和肾上腺素用于鼻内镜术后换药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樊映红  谢诚  张国英 《四川医学》2006,27(5):544-544
患儿,男,30min。因出生15min后发生呼吸困难、发绀15min入院。足月顺产,否认产伤窒息史,否认羊水粪染史。入院前15min,患儿出现面色及四肢端发绀,伴明显吸气性三凹征,阵阵呻吟、喉喘鸣,哭闹后症状加重,哭声大而婉转与体位无关。无呛咳、未见惊厥。母孕后期常腿抽筋,未添加钙剂。查体:HR182次/min,R82次/min,足月儿貌,无小下领及腭裂,吸气性三凹征明显,全身发绀,喉鸣明显。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于湿啰音。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患儿男,4个月,因咳嗽10d伴颜面发绀入院。患儿系第一胎,足月剖宫产,无窒息史,出生后有呛咳、多汗、易惊及喂养困难。10d前患儿出现阵发性咳嗽,口吐泡沫,哭闹时颜面发绀。父母体健,母早孕期问有病毒性感冒,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7.3℃,脉搏148次/min,呼吸40次/min。营养中等,反应可,鼻翼扇动,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多汗,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阐及中细湿哕音。心前区无隆起,  相似文献   

13.
韦义军  麦艳红 《华夏医学》2007,20(2):187-187
1病例介绍 患儿女,出生20h,因发现口唇、面色发绀约14h入院,无气促、呼吸困难等。患儿系G1P1孕41周经阴道顺产,羊水清,无窒息抢救史,阿氏评分1min9分,5min、10min均评10分。父母非近亲婚配,身体健康,母孕期无疾病史,无放射线及化学毒品接触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检:体温37℃,呼吸40次/min,体重2912g,神清,口唇、面色及甲床发绀,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14.
例1,男,50岁,于2006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2年前患过心肌梗死。0.5h前突发心前区疼痛,10min后突然倒地,唤不醒,急呼120,当医生抵达时,患者已停止了心跳和呼吸,立即持续的胸外按压、人工呼吸,10min后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和心跳,急送我院。查体:面部及四肢重度发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心电监护显示为一直线,立即胸外按压,同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路,肾上腺素1mg反复静注、碳酸氢钠静滴,当显示粗室颤时,立即给予360J电除颤,接着胸外按压约2min,再除颤、按压……当第八次电击后,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出现了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8d。孕7个月早产行剖宫产,于1999-05-21收治人院。查体:体温35℃,脉搏160次/min。颜面发青,121唇发绀,四肢皮下脂肪0.8mm以上。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早产合并呼衰、心衰,入院后立即给予保温,抗炎治疗,给予呼吸兴奋剂对症治疗。患儿入院1h后,当护士处置时,发现患儿突然抽搐,颜面发青、唇指发柑,呼吸停止,护士在迅速通知医生的同时,立即为患儿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全力投入复苏抢救,经人工呼吸,胸外挤压、鼻导管给氧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等紧急处理,患儿于2min后心跳复苏,5min后恢复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安定在治疗肾绞痛中的作用。方法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哌替啶组与安定组(n=82),哌替啶组采用哌替啶50 mg进行肌注,并配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安定组采用安定10 mg肌注,并配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哌替啶组显效46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2%,安定组显效44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3%,2组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3,P=0.686),而不良反应情况安定组患者显著优于哌替啶组(χ2=4.473,P=0.034)。结论安定在肾绞痛的治疗中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肺炎常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及呼吸哀竭,且在抢救治疗中的不同阶段会冉度出现,直接威胁患儿生命的安危,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儿,女性,7d,足月顺产,体重3750g,母乳喂养,出生后5d,家人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嗜睡,表情淡漠,呼吸浅表而促。出生后第7天病情加重急诊入院。检查:T37℃,R110次/min,心率180次/min。口周发绀,鼻翼煽动,呈焦虑面容,躁动不安,四肢抖动,立即进入急诊室抢救。依据患儿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后紫钳不消失,血气分析结果,血中白细胞增高,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哌替啶不同给药途径下瘙痒发生率有何差异。方法:将盐酸哌替啶1mg/kg(浓度5%)经滴鼻,口服、皮下注射,直肠注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腔注射,蛛网膜下腔注射(分别为I-Ⅷ组,每组50例),然后观察瘙痒发生率。结果:各组瘙痒发生为Ⅷ组41例(82%),Ⅶ组31例(62%),I,V,VI组各1例(2%),余组0例,Ⅷ及Ⅶ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Ⅷ高于Ⅶ组(P<0.05),I-Ⅵ组间无差异,结论:派替啶蛛网膜下腔注射时最易发生瘙痒,硬膜外腔注射次之,而哌替啶经滴鼻,口服,皮下注射,直肠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瘙痒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5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痛力克组和哌替啶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结果镇痛时间痛力克组明显大于哌替啶组(P<0.05),镇痛优良率痛力克组为64%,哌替啶组为92%,两组比较(P<0.05)。痛力克组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而哌替啶组不良反应多见。作者认为痛力克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且副作用少,术后镇痛首选痛力克,效果不佳再辅用哌替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哌替啶腰麻下剖腹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30例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 )I级足月妊娠患者 ,用哌替啶 5 0mg加 2 5 %葡萄糖 2ml作为重比重液 ,针刺法测定麻醉作用出现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高度和时间 ,记录麻醉作用维持时间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结果 麻醉作用平均在 1.5± 0 .4min出现 ,麻醉平面在 7.9± 2 .2min固定 ,麻醉作用维持平均 5 8.7± 12 .3min。 17例 (5 6 .7% )发生低血压 ,2例 (6 .6 7% )出现心动过缓 ,呼吸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无变化 ;新生儿评分 7分 1例 ,9分 11例 ,10分 18例。结论 哌替啶腰麻对血压和心率有影响 ,不影响新生儿的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