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试验断面上下游设置两坎的固化方案,河道断面冲淤变化最小,水位流量关系线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对于河道断面固化方案下的断面冲淤变化和探求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受断面冲淤变化影响较大,为定量分析断面固化后对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方法进行试验,对断面进行固化,推求不同放水条件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断面固化后,在高中水位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但低水位下其水位流量关系依旧较为散乱。研究成果对于断面固化情况下水位流量关系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研究不同河流断面固化方案下测流断面水位—流量关系,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设定模拟天然河道和固化测流断面两个方案,采集测流断面水位、流量数据,分析不同方案下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后的测流断面相比于天然河道,其水位—流量关系更加稳定,可通过河道水位推求流量。研究成果可以为汛期河流测流效率提高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山区型凉水河子河河道为例,在不同来水量的条件下设定了有坎断面与天然河道两种试验方案,运用物理模型试验法分析了河道冲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不同来水量条件下,有坎断面试验方案相对于天然河道具有更大的淤积程度和冲刷厚度,天然河道试验方案的冲淤变化幅度明显低于有坎断面方案,文章可为河道冲淤整治措施及河道治理方案的优选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陵矶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洞庭湖出口控制站城陵矶站1956~1998 年实测断面和流量等资料, 分析该站水文断面年内及年际冲淤变化规律, 并运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技术, 分析该站水位流量关系历年的变化。分析表明, 城陵矶站河道断面年内冲淤变化渐趋稳定, 年际冲淤变化呈淤积状态, 从1988 年起出现冲刷趋势; 其水位流量关系历年变化, 同水位下泄洪能力高、中、低水均呈减小趋势, 同流量下水位低、中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抬高, 高水变化趋小。本成果可供洞庭湖综合治理、三峡工程运行调度和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等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文测验的基本原理,分析确定了匹里青水文站新迁测验断面,并经过人工干预处理了河道基本水尺测验断面冲淤变化的问题,经测站实际测验成果显示,新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实现了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巴彦高勒水文站历史断面形态、同水位面积、平滩流量、水位流量关系线变化,给出了水沙变化条件下巴彦高勒断面冲淤变化特征及现状过流能力。结果表明:该站河床冲淤变化较大,年内变化一般表现为封河期淤积、开河期冲刷,汛期冲刷、汛后至次年封河期淤积;同水位断面面积和平滩流量均随水沙条件改变有明显减小趋势;与1981年相比,近期同流量水位明显抬高,同水位过流能力明显减弱;参照邻近年份曲线趋势延长法绘制的高水报汛曲线及过流能力更接近该站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三湖河口水文站历史典型大洪水期间断面形态变化、同水位下过水断面的面积增减情况、平滩流量变化、水位流量关系线变化,提出了当前水沙条件下三湖河口水文测验断面冲淤变化特征及过流能力现状。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洪水涨落迅速,河床易冲易淤,水位变化无常,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成扇形散开变化,比较同流量水位值,历年最大差近3.0米,一次洪水涨落过程差也达0.7—1.0米。(如图1)造成这种变化和差值的主要原因是断面冲淤变化大,而断面冲淤又取决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前期河床情况。此外,河势、断面形态的变化和河道冲淤引起的河床组成的粗化和细化等,又直接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变动河床断面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快速获取河道断面过水面积,提高洪水过程流量测验的时效性,以黄河干流龙门、吴堡两站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水深代表垂线法等对洪水过程中的断面冲淤、形态变化与水位、流速及流速横向分布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洪水过程断面形态预测模型。以断面流速分布为参照,科学合理地预测过水断面水深及流速分布,快速计算实时流量,并构建了适用性较强的断面借用技术体系,有效提高了现代测验技术条件下流量测验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6):116-118
介绍了圆弧底渠道水力最佳断面计算公式、圆弧底渠道的外切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及圆弧底渠道的实用经济断面,对比了圆弧底渠道与外切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及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有关指标。结果表明:《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的U形渠道断面及弧底梯形渠道断面并不是水力最佳断面,且距水力最佳断面甚远,圆弧底渠道水力最佳断面水深通过圆心,而规范规定的U形渠道水深比半径大得多,弧底梯形渠道水深比半径小很多,这样便使圆弧底渠道的优势大打折扣。圆弧底渠道水力最佳断面比梯形水力最佳断面优越,规范规定的圆弧底渠道实用经济断面偏离水力最佳断面较远。  相似文献   

12.
在糯扎渡水电站导流隧洞进口大断面渐变段施工中,采用了悬吊锚筋桩和工字钢横梁联合支护、洞脸预应力锚索与锁口预应力锚杆预加固等先进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洞口平顶一次开挖成型及渐变段安全稳定成型,保证了导流隧洞的开挖施工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江淮沟通段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关键段落,该渠段地形和水文地质复杂,渠段上部边坡主要是膨胀土,下部则是遇水崩解的软岩,不利于边坡稳定。以江淮沟通段切岭段最深断面45+358为研究对象,详尽剖析了该断面的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然后针对复合高边坡稳定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对无法放置反射棱镜的测点进行测量时 ,采用无棱镜反射测距仪配经纬仪测量该点坐标的方法 .在用该方法进行断面验收测量时 ,配以计算机野外实测实记 ,可自动绘制断面 .该法在三峡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形体断面测量中的运用说明 ,采用无棱镜反射断面测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河道冲淤量的计算通常有“断面比较法”(简称断面法)和“输沙平衡法”(简称沙量法)等。黄河下游艾山一利津河段为弯曲性河道,弯道段和浅滩段存在不同的冲淤特性,一般情况下,弯道段涨冲落淤,浅滩段涨淤落冲。由于测验断面布设于弯道河段的多于浅滩河段,因此在汛期一定的水沙条件下,造成计算冲淤量汛期和非汛期出现较大偏差。通过弯道段和浅滩段不同冲淤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在弯道段及过渡段布设数量相同的实测大断面、尽可能避开局部冲刷坑的影响、尽可能加密测验断面等断面布设原则。  相似文献   

16.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规模大,目前为国内最大的泄洪消能设施.该泄洪洞龙落尾段结构复杂,工期紧,开挖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根据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实践过程,总结了特大型龙落尾开挖施工技术,可为业内同类型工程合理编排施工程序和选择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狮子坪水电站压力管道上平段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修建道路,为满足施工需要,采用桩基结合钢结构方案,在崩坡积体上建造了一座运输滑道,解决了压力管道上平段的施工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邹伟  王斐 《四川水力发电》2004,23(Z1):28-29
结合青藏铁路十九标段工程实际,浅谈质量段落的划分,为质量管理进行量化的依据,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射流清淤对河势的调整作用主要是依靠疏浚浅滩和封堵支流汊道来实现的。经过清淤,浅滩段河床受到冲刷,河槽刷深,水流趋于集中,黄淤41~37河段河势归顺,中小流量时河势相对稳定,河道输沙条件得到了改善。射流清淤对断面形态的调整,是在疏浚浅滩、封堵汊道与自然水流冲淤调整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潼关以下河道经过清淤和自然水流的冲淤,比降得以调整,从而为洪水冲刷创造了良好的河床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20.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床横断面调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大断面实测资料对比与河流能量耗散角度,分析了近50 a内蒙古河段的河床横断面调整规律以及断面主要特征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刘家峡和龙羊峡两水库相继投入运用,对黄河天然径流量进行了很大的干预性调节,体现在洪水过程的改变和径流的年内重新分配两方面;刘家峡、龙羊峡水库相继投入运用后,改变了宁蒙河段的水沙过程,内蒙古河段由冲淤基本平衡转变为持续性淤积,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宽深比增大,河槽过流面积减小,平滩流量减小,主流平面摆动频繁,河床更加宽浅散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