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以来,海地、琉球、智利、青海玉树先后发生7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月27日的智利8.8级地震后.3月4日我国台湾高雄发生6.7级,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7.1级等地震.地震现象随之再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网上出现了“关于地震预言”的各种帖子,多个地区出现地震谣言,更有甚者,还将本年度地震活动与电影《2012》所述的科幻情景挂钩,大有“世界末日到来恐慌症”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指出,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在期末地震活动会加强。例如,20世纪所有4次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0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科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  相似文献   

3.
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又称瓦尔迪维亚大地震),是迄今观测史上记录到的规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级为里氏9.5级。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波及到智利以外的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阿留申群岛,并引发了断层带两侧板块交错滑移了20米~30米。事后,这场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掀开了地震科学领域的一片新天地。英国自由撰稿人罗夫·斯密思(Roff Smith)为此撰文回顾了50年前的这场地震以及由此展开的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山西断陷带地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乾蕃 《科学通报》1991,36(7):532-53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31年起到现在,山西境内发生M_s≥5级地震63次,其中8级地震2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10次,5—5.9级地震47次.就临汾盆地来  相似文献   

5.
洪汉净 《自然杂志》2011,33(5):266-270
1990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和1991年菲律宾皮那图博火山喷发,引发了菲律宾海板块西缘的活动。全球板块运动以及相应的地震、火山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大地震活动以南半球为主, 发生了2004年苏门答腊Mw 9.1大震(Mw是矩震级),2010年智利Mw 8.8级大地震。火山活动也有类似表现,两个VEI≥5(VEI是火山爆发指数)的喷发都发生在南半球。2011年日本仙台东发生Mw 9.1级大震造成巨大的灾难,也影响了世界地震活动的格局。考虑到1933年日本三陆大震后的图像,日本弧大震可能没有完全改变全球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6.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地面增温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秀登 《科学通报》1992,37(18):1684-1684
地震是一种急剧的构造运动、快速释放应变能的结果。热是各种形式运动和能量的集中表现。通过对1989年以来发生在我国的20多次5级以上地震的地面温度和卫星热红外图象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在短临时段内(震前几天至20多天),震区及其外围出现区域性热红外异  相似文献   

7.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批发生了6.3级地震。此前三天时间里,科学家观察到当地一小群共96只蟾蜍几乎全部跑走。  相似文献   

9.
赁常恭 《科学通报》1993,38(16):1502-1502
1 引言用气象卫星遥测台湾地震,即1991年3月7日根据气象卫星遥测到热红外异常增温,预报在我国台湾岛东侧及东南海域将发生5—6级地震,有效期到3月17日,结果于3月12日在台湾岛的台南市东23.0°N,120.3°E发生了6.0级地震。又如1992年4月16日根据气象卫星遥测到热红外异常增温。又预报4月17日—5月4日在我国台湾海峡将发生4级地震、台湾苏澳东侧海域及台湾岛东侧或琉球群岛将发生5—6级地震,若热红外征兆有进一步发展和变化,将进一步补充预报。结果于4月20日在台湾花莲东南海中(23.8°N,121.7°E)发生了6.8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预报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10.
在龙门山中、北段发生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5年之后,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发生了芦山Ms7.0级地震。基于芦山地震基本特征及其所处的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地貌水系特征、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区域地质背景,并探讨2013年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初步获得以下认识:①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它们是两次独立的地震,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汶川地震可能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②下地壳流向上仰冲可能是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共同的成因机制,这一成因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之间的空区;③龙门山南段在山前发育多条断裂和褶皱带,使得这一地区由北西向南东的应力在山前多个断裂和褶皱带得到一定的释放,因此不具备发生类似汶川地震这样特大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下半年国际新闻纷纷聚焦于“地震”8月17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市发生7.6级地震之后又发生7.0、7.1级余震造成数千人伤亡经济损失巨大9月30日墨西哥发生7.5级地震10月16日美国洛杉矶又发生7.0级地震11月12日土耳其再次发生7.1级地震一时之间.人们谈震色变地震预报离我们有多远地震预报的研究始自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首先在中亚和远东地区建立地震预报实验场,开展现场研究和基础性实验理论研究;日本1964年开始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加强地震观测和预报的基础研究,重点确定地震预报方法;美国…  相似文献   

12.
房屋抗震创奇迹 2010年2月27日,当地时间凌晨3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发生了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为55公里,震中距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100公里,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20公里。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1,(7):7-7
美国宇航局一项新研究表明,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前数天,断裂带上空的大气层显著加热。在这次地震前,震中上空电离层(大气上层的一部分)中的总电子含量急剧增加,在地震前三天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世界上里氏6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大约20%发生在日本,震级在2级、3级的地震日本差不多每月都有。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致使14.3万人死亡,其中90%的人是被地震引起的大火烧死的。在近几十年中,日本又发生过不少次大规模的强烈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和2007年的新溻地震。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中国大陆西部地区接连发生多次6级强震.1月8日青海门源MS 6.9和9月5日四川泸定MS 6.8左旋走滑型地震均造成了显著的财产损失,后者更造成了百余人伤亡.地震前,依据中国地震局在两震中周边地区观测的重力数据获得了区域重力变化.结合此前多个典型地震前重力变化,该变化可能表明2021、2022年在青海门源、四川泸定及其附近地区会发生强震.两次地震实际震中与不同年度预测的地震危险区中心距离均不超过55 km.这两次地震前地表重力正、负变化均围绕震中相间出现,重力变化总体呈现四象限分布特征,且震中破裂区处于重力无变化区域.两次地震前重力变化与震源机制对比表明:四象限重力变化分布的正变化区对应于震源机制显示的压缩区、重力负变化区对应于震源机制显示的膨胀区.该发现有助于地震前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4日,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7°)发生了里氏7.1级大地震,地震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伤亡和损失.这是继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之后,又一次在中西部地区发生的灾难性地震.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发生在智利Coquimbo的M_w8.3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俯冲带地震,其大小、破裂滑移分布与利用震间期GPS观测得到的智利南部俯冲带闭锁模型一致.利用反投影方法得到的破裂过程初步解显示,这次地震的破裂由震中(约25 km深)向浅部传播,并且这次地震破裂的能量辐射与频率明显相关,与2010年发生在Coquimbo地震破裂南部约50 km的M_w8.8级地震的观测结果一致,表明这部分俯冲带的断层性质随深度存在着系统变化.这次2015年8.3级地震的震前及同震观测资料将对地震破裂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提供一个难得的模型约束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地球自转运动与新疆灾害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大伟 《科学通报》1990,35(8):619-619
新疆地处欧亚板块的中南部。它受到南面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挤压的影响,使新疆成为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的内陆地震区,列居全国第三位。新疆自有历史记载的1600年到1988年,新疆发生包括3次M_s≥8.0级大地震和18次7.0—7.9级灾害性地震马宗晋等人在研究内陆地震的动力问题时,曾认为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应考虑为全球地震活动的一种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山呼海啸     
1978年7月17日18时5分,西太平洋距离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北海岸12千米的弹斯麦海区发生了里氏7.1级强烈地震。20分钟后发生余震,震级为里氏5.3级。两次地震的震中在海底20千米深处。之后,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北海岸与西萨诺泻湖之间狭长地带的近万村民,浑然不知更大的灾难即将临头。一种异样的隆隆声由远而近,很多村民都以为那不过是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临这块风光无限的热带旅游宝地。他们同往常一样,纷纷出来看热闹。可热闹没有看成,甚至人们还未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转眼间,20千米长、10米高的巨浪就呼啸着横…  相似文献   

20.
杨志根 《科学》2007,59(3):61-61
2007年4月2日,位于所罗门群岛的西南太平洋海底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数米高的小规模海浪袭击了距震中约45公里的吉佐岛海滩,造成重大的生命与经济损失。据地震监测结果.这次地震的主震发生在近南纬8.6^o、东经157.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