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西茅坪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茅坪钨锡矿床是一个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化花岗岩浸染型共存的矿床。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产于燕山早期(γ52-2b)隐伏花岗岩外接触带,赋存于寒武系中下统浅变质岩中,多组成矿裂隙发育,产状复杂,在走向上相互交叉,在倾向上交叉呈"X"型,呈共轭形式出现;云英岩化花岗岩浸染型钨锡矿床位于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下部,赋存于燕山早期(γ52-2b)隐伏花岗岩内接触带小突起部位,呈似层状,透镜状沿花岗岩顶部呈面型分布,构成"上脉下体"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江西樟东坑钨钼矿床“上钨下钼”垂向分带规律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西大余樟东坑钨钼矿属外接触带石英单脉型矿床,含矿石英脉具"上钨下钼"垂向矿化分带规律,近年在矿区深部发现蚀变花岗岩钼(钨)矿化,矿床呈现"上脉下体、上钨下钼"成矿构式。初步分析认为,这一成矿构式是区域构造应力与成矿花岗岩演化耦合的结果,隐伏花岗岩侵位高度是影响石英脉垂向矿化分带的主导要素,蚀变岩脉是矿区花岗岩型钼(钨)矿找矿标志和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3.
峪耳崖金矿是一个产于小型花岗岩体中的大型金矿床,为了找到同类型金矿,从研究和总结峪耳崖金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入手,采用沿控制峪耳崖岩体NE向断层带追索的方法,在其南西约7 km的二河店东山发现了一条NE走向的花岗斑岩脉。该花岗岩脉宏观特征及岩性特征与峪耳崖含矿花岗岩极为相似,只是其中的石英多为六方双锥体,属高温β石英,预示着其深部可能有中低温花岗岩体发育。在该岩脉南侧发育有2条NW向含金石英脉,其品位和厚度变化趋势显示成矿溶液来自该岩脉的深部。另外,通过化探扫面在该岩脉周围圈出一个金的化探异常。根据这些情况,预测在该处地下的深部可能有隐伏的第二个峪耳崖型含金花岗岩体存在。期望这一认识能够成为寻找隐伏峪耳崖型金矿的一个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官山钨矿位于于山成矿亚带南西端“三南”钨锡矿集区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平面上似帚状、剖面上呈扇形展布的石英细脉带钨矿床,分布于官山南面,东部紧依官山断裂,呈东西或近东西向展布。目前矿山尚未揭露出隐伏的花岗岩体。作者通过对官山钨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矿山揭露的细脉带在“五层楼+地下室”的上部,向下的矿体脉幅有变大趋势,可继续追索大脉带-根部带;并根据已有线索追踪隐伏花岗岩体,“以脉找体”控制深部资源,扩大规模,在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茅坪钨锡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定堂 《中国钨业》1999,14(3):23-24,27
简要介绍了江西省崇义县茅坪钨锡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的时空关系。进而论述了该矿床与隐伏花岗岩的成因联系。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鱼菜花岗岩型锡钨矿床与第二阶段花岗岩有关。通过与第三阶段花岗岩相关的锡铌钽矿床特征对比,二者存在一系列差异,应属于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在隐伏含矿岩体的顶上带,发育多种类型线细脉及细晶岩脉,可作为预测寻找隐伏花岗岩型矿床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广西全州越城岭东侧钨锡矿化普遍发育,成矿条件良好。通过对将军岭锡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认为燕山早期岩体侵入与成矿关系密切,北东向、北西向三级断裂控制着含锡石英脉的分布与产状,云英岩化与锡矿化密切相关。从而指导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8.
石雷钨锡矿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崇义—大余—上犹矿化集中区西华山—扬眉寺矿带,是漂塘矿田组成部分,属外接触带型石英脉型矿床,产细脉带和单脉矿体;成矿围岩以寒武系砂板岩和石英闪长岩,成矿定位和矿化富集受隐伏岩体凸起部位控制。矿床由北、中、东、南四个近东西走向矿带组成,含矿石英脉受近东向裂隙控制,平面上呈疏密相间的侧幕状分布,垂向上脉带呈上宽下窄的"楔形"产出,具"五层楼"结构分带特征。矿区南带勘查程度相对较低找矿潜力较大,北带、东带仍有找矿空间,中带围岩石英闪长岩有浸染型钨矿化线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钨业》2016,(2):6-10
左拔矿区地处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岩浆带东段与诸广山北北东断裂构造隆起区的复合交切部位,石英脉型钨矿体产于寒武系中下统浅变质岩中,受隐伏花岗岩凸起和构造裂隙复合控制。文章针对矿床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进行分析,结合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得出该矿床内接触带有望找到花岗岩浸染型钨矿体("五层楼"的"地下室")和内接触带石英脉型钨矿体("楼下楼")。隐伏岩体最高凸起位置可能位于中组脉带,中组脉带深部是寻找"地下室""楼下楼"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0.
毛登锡矿矿床类型属角砾岩型高—中温热液钼矿床。钼矿床规模较大,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厚大透镜状,矿体埋藏深度为中等,矿体分布主要受花岗岩体外接触带角砾岩控制;锡铜矿体位于中浅部,属陡倾斜平行密集脉状矿,矿体形态一般呈板状体,矿体分布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钼矿和锡铜在成因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一个统一的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1.
浒坑钨矿大脉区矿脉赋存规律及深部探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萍  徐勇 《中国钨业》2004,19(6):30-33
浒坑钨矿属高—中温热液矿床,矿床大部分产于花岗岩外凸于变质岩的内接触带附近。通过分析矿区矿脉产状、形态、规模及其与构造、岩体的关系,总结出矿脉赋存规律,论证了深部矿脉随内接触带的南倾而向南平移,呈现出东疏西密、南繁北简的特征,指明了深部探矿的重点应在西南部,为浒坑钨矿深部探矿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八渡钼矿床位于北秦岭加力东褶皱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秦岭群地层中,矿体形态、产状明显受SN向断裂或密集裂隙带控制,矿体厚度小、条数多、品位高。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铜矿为主。矿床成因属广义上的斑岩型矿床。研究表明,在矿区深部、已知矿带的延伸部位及岩体周边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庆超 《黄金》2004,25(10):19-21
杨砦峪金矿床为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一重要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空间产出受太华群变质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控制,层间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矿脉内矿体产出表现出“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综合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深部具有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的可能性,在杨砦峪矿区,矿脉东段深部仍存在较好的成矿远景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浒坑钨业是一个开采60年的老矿山,矿床受区域断裂与花岗岩株及其围岩的联合控制。区域构造一方面控制浒坑岩株的侵位,另一方面拓展容矿裂隙。含钨石英矿脉主要赋存于自接触面往岩体深处300-500m内接触带中,近于垂直接触面发育,在剖面上呈后侧式排列。根据前人的有关资料和浒坑钨矿床近年来勘查成果和采矿实践,分析总结出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新认识。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条件和找矿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围绕浒坑花岗岩体边缘内外接触带,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胶东英格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的牟乳金矿带内石沟—巫山断裂的南端,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荆山群、NNE向断裂构造及昆嵛山花岗岩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含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在综合分析矿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观察及光薄片鉴定,研究了矿石及蚀变围岩的特征。依据石英脉体特征及穿插关系、矿石组构和矿物生成顺序,将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围岩蚀变以矿脉为中心,大体呈带状分布,各带渐变过渡。进而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指出在本矿区东侧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青海大黑山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大黑山钨矿床受岩性—构造控制明显,白钨矿(化)体主要赋存在加里东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的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和靠近岩体一侧的云英岩化带中,在与接触带构造相连的次级裂隙中可见石英脉型白钨矿体和萤石脉型白钨矿体;矿体形成多变,以似层状、分支状、透镜体状等为主;矿石品位稳定、厚度变化稳定,属于稳定性矿体。认为大黑山钨矿床主体为矽卡岩型白钨矿体,但具有寻找云英岩化型白钨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崇义县高坌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崇余犹钨锡矿集区九龙脑花岗岩株北部外接触带,具有石英脉型、夕卡岩型多型共生矿化特点,对赣南寻找钨矿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矿区具有良好找矿前景,钨矿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李青锋  高卫宏  王建涛 《黄金》2013,(12):15-18
温江寺金矿床赋存于三叠系断陷盆地深水-半深水复理石建造中,该套沉积岩系是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金矿(化)体严格受具韧-脆性的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和北东向断层破碎带控制,二者交汇部位往往是矿体产出部位,岩脉的侵入主要起着改变岩石力学结构以便含矿热液渗入和萃取金矿化物质的作用。矿区已发现4条矿带,容矿岩石主要为钙质板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化)石英脉型。综合矿区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成矿作用等认识,认为矿区深部及外围化探异常较好,构造发育部位是下一步扩大矿体规模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胶东半岛招平断裂带北段是我国著名的金矿资源产出地,近年来一直被勘查人员及相关部门所重点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招平断裂带北段金属矿床脉岩成矿及成因探讨。首先,分析招平断裂带北段金属矿床脉岩成矿,通过对招平断裂带北段金属矿床成因探讨,剖析了成矿构造应力场转换,综合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致力于为招平断裂带北段金属矿床金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