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CaCO3/EPR/PP复合材料性能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辊混炼和挤出制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CaCO3/EPR/PP复合材料。通过PCM、TEM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EPR和CaCO3粒子的分散状况。在纳米CaCO3/EPR/PP复合体系中,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不但使冲击强度显著提高,而且使弯曲弹性模量显著提高。纳米CaCO3粒子的增韧机理在于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使弹性体EPR的分散更加均匀,EPR颗粒的粒径变小,进而与纳米CaCO3粒子产生协同增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详细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和纳米碳酸钙(Nano-CaCO3)的三元复合体系的加工工艺和组成变化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先将CPE等弹性体和纳米CaCO3制成母粒,然后再与PVC进行混合,有利于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在复合体系中,纳米CaCO3和CPE达到了协同增韧PVC的作用,同时,纳米CaCO3具有补强作用,且当母粒的组成为CPE/纳米CaCO3=1∶2时,对PVC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新型的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蒙脱土复合粉末(UFPRM),可以制备出剥离型的尼龙6/橡胶/天然粘土(尼龙6/UFPRM)纳米复合材料,所用的橡胶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UFPR).微观分析表明,橡胶粒子在尼龙6基体中分散良好,同时天然粘土在橡胶粒子之间的基体中剥离.在一定份数下,复合粉末可以同时提高尼龙6的韧性、刚性及耐热性;随着复合粉末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进一步增加.而且,复合粉末对高分子量尼龙6的增强、增韧效果好于低分子量尼龙6.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适当的剪切速率下,尼龙6/橡胶/天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运用TEM,FTIR对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具备以纳米氧化铝为核、以聚苯乙烯为壳的核壳式结构;并将核壳式复合粒子用来增韧选区激光烧结聚苯乙烯,结果发现,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2.1kJ/m2,较纯聚苯乙烯提高了50%左右,比添加未经任何改性处理纳米氧化铝粒子的复合材料提高了30%;利用FE-SEM对试件的冲击断面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核壳式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改善了纳米粒子与基体表面极性的差异,增强了其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从而改性了选区激光烧结制备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并很好地起到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纳米CaCO3浆料和丁苯胶乳(SBR)为原料,将两者直接混合制得了纳米CaCO3填充型粉末橡胶复合粒子。研究表明,当粉末化体系中纳米CaCO3和SBR的重量比≥1时,纳米CaCO3兼具隔离剂和凝聚剂的作用。复合粒子的粒径随着纳米CaCO3填充量的增加而减小,所制得的复合粒子的颗粒尺寸均小于200tLm,纳米CaCO3以50nm原始粒径均匀分散在复合粒子中;其成粉机理为纳米CaCO3表面的钙离子和胶乳粒子表面的负离子发生键合作用,破乳而形成粉末橡胶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酸化蓖麻油(MACO)为主要原料,利用无机矿物碳酸钙(CaCO3)粒子作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环境友好的CaCO3/MACO复合材料及其泡沫塑料,研究了CaCO3对MACO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无机粒子与基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aCO3含量及其与MACO基体聚合物间的界面黏结是影响复合材料强度的关键因素.随CaCO3含量增加,CaCO3/MACO复合材料的刚性增加,当CaCO3添加量为60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达到最优,分别为26.7 MPa 和46.2 MPa,基本达到部分通用塑料的水平.动态力学和热稳定性分析证明:CaCO3作为增强填料可有效提高蓖麻油基塑料的储存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这些行为归于MACO树脂中的羧基和羰基官能团能与CaCO3发生氢键和配位键合作用,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CaCO3也能增强CaCO3/MACO复合泡沫塑料,当泡沫塑料密度为0.24 g/cm3时,加入20wt%的 CaCO3,其压缩强度和模量比纯泡沫塑料的分别提高142.0%和211.5%.添加矿物填料可降低材料中石油基原料的用量,降低材料成本,增加复合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聚砜复合纳米纤维.由于碳纳米管的增强作用、聚砜的增韧作用以及聚砜纳米纤维良好的相容性,使得该复合纳米纤维对环氧树脂基体能够同时起到增强和增韧效果.应用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碳纳米管/聚砜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通过测试拉伸和冲击性能分析了复合纳米纤维对环氧树脂的增强和增韧作用,对断裂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并测试了添加复合纳米纤维的环氧树脂动态力学性能.与环氧树脂基体相比,含3wt%CNTs的复合纳米纤维增强增韧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13.9%和14.2%,冲击强度提高18.3%.  相似文献   

8.
辜琳然  刘文娟  熊欢  吴汉美 《功能材料》2022,53(4):4150-4154
以纳米CaCO3作为掺杂填料,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入不同含量的纳米CaCO3(0,2%,4%和6%)(质量分数),制备出了一系列纳米CaCO3混凝土复合材料。对其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孔隙分布、力学性能和抗碳化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探讨了纳米CaCO3增韧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纳米CaCO3的掺杂,使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水化产物晶型更好、结晶度更高,表面变得更加致密化和均匀化,且有效降低了有害孔及多害孔的占比,提高了无害孔和少害孔的占比。当纳米CaCO3的掺杂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混凝土复合材料表面的改善效果最好,碳化深度最低为5.91 mm,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37.92和2.37 MPa。综合可知,纳米CaCO3的最佳掺杂比例为4%(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接缩聚法制备了乳酸低聚物,用该物质对纳米碳酸钙(CaCO3)进行改性,得到改性纳米碳酸钙(g-CaCO3)。将g-CaCO3与聚乳酸(PLA)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g-CaCO3/PLA复合材料。通过FTIR、吸油值等对g-CaCO3进行了表征,并采用SEM、DSC、万能试验机、流变测试仪、透湿仪、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AIR)分光光度计研究了g-CaCO3对PL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低聚物的改性降低了CaCO3的吸油值,改善了CaCO3与PLA的界面相容性,促进了CaCO3在PLA基体中的分散;同时,g-CaCO3在PLA基体中起到成核剂的作用,改善了PLA材料的结晶能力;随着g-CaCO3添加量的增加,g-CaCO3/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添加5wt%的g-CaCO3时,拉伸强度比5%CaCO3/PLA复合材料高50%,比纯PLA高20%,当添加量达到10wt%时,拉伸强度仍比纯PLA高出13%;加入g-CaCO3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此外,g-CaCO3的加入,提高了PLA材料对紫外可见光和水蒸气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10.
纳米CaCO3复合微粒的制备以及在PVC塑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双单体在纳米碳酸钙粒子存在下的水相悬浮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微粒,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的加入对PVC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纳米CaCO3复合微粒/PV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断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双单体无皂乳液聚合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方法,当单体的配比和种类适当时,复合微粒对PVC可同时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与基体的牢固结合以及大量的拉丝状结构是复合微粒对PVC增强增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人体防护装备的轻便性和灵活性,以剪切增稠胶(STG)为基体,并用纳米CaCO3对其进行补强,制备了缓冲吸能性能优异的剪切增稠STG/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CaCO3含量和粒径对STG剪切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aCO3后复合材料的最大储能模量比未添加时增加455%;添加的CaCO3粒径越小,复合材料的剪切增稠性能越优异。通过落锤冲击实验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CaCO3的填充可使复合材料在具有最小变形量的情况下吸收更多的冲击力。探究了STG剪切增稠和CaCO3补强的作用机理,指出剪切增稠现象是由交联键的形成和分子链的缠结作用产生的,CaCO3通过吸能阻裂,分散冲击力产生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掺量为0.2%(以水泥质量为基准)的纳米Fe2O3(NF)、复掺纳米Fe2O3和纳米CaCO3 2种纳米材料(NFC)以及复掺纳米Fe2O3、纳米CaCO3和纳米SiO2 3种纳米材料(NFCS)的混凝土,之后采用直径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测试了养护龄期为28 d的3种混凝土在不同平均应变率等级下的动力特性并与普通混凝土(PC)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准静态载荷下,复合纳米材料的掺入可有效调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冲击载荷作用下,中低水平平均应变率时, NFC动态抗压强度最高, 80 s-1时NFC比PC高31.6%,高水平平均应变率下NF动态抗压强度具有优势,在125 s-1时, NF比PC高16%;NF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峰值应变具有显著优势,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以比能量吸收作为韧性评价指标,在平均应变率为75 s-1和125 s-1时, NF比PC增幅达到66.6%和75.7%。通过SEM照片分析,纳米Fe2O3颗粒增大了水泥石密实度,进而改善了NF的强度和韧性;由压汞试验分析,纳米CaCO3颗粒在混凝土中,改善了水泥石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O)-SiO2(GO-SiO2)杂化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杂化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成功制得了具有三维结构的GO-SiO2杂化材料;将GO、SiO2颗粒和GO-SiO2以相同的含量(质量分数均为0.1%)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材料,利用万能强力仪测试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比较3种填料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再分别将质量分数为0.1%、0.3%和0.5%的GO-SiO2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GO-Si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GO-SiO2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对拉伸样条的断截面进行扫描测试,分析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比例的填料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并分析其增强增韧机制。结果表明: GO-SiO2的增强增韧效果明显优于GO和SiO2颗粒,当GO-SiO2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3%时,其增强增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ZnO/CaCO3复合粉体,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形貌和分散状态的影响,分析了ZnO在CaCO3表面的组装过程和ZnO的生长方式,测试了复合粉体的硫化活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ZnO和CaCO3质量比为1∶2,沉淀反应物物质的量的配比为1∶1,煅烧温度为300~350℃时,ZnO/CaCO3复合粉体比表面积可达19.827 m2/g且有着良好的分散状态,CaCO3表面ZnO的粒径较小(5~10 nm)。在CaCO3表面上反应生成的羟基磷灰石对Zn2+的吸附的作用是将ZnO与CaCO3成功组装在一起的关键,也是ZnO沿垂直CaCO3表面方向生长的原因。将复合粉体应用于丁苯橡胶硫化中,硫化时转矩值最高达10.07 dN·m,硫化速率CRI最快为0.247 s-1。  相似文献   

15.
微纳米SiO2/PP复合材料增强增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无机刚性颗粒对通用塑料聚丙烯 (PP) 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经硅烷偶联剂A-151处理的SiO2/PP 复合材料, 并通过其缺口冲击、 拉伸、 弯曲试验和冲击断面的形貌观察, 分析研究了微纳米SiO2颗粒大小、 填充量、 表面改性以及不同颗粒大小SiO2混合物对PP复合材料增韧、 增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SiO2的加入可以同时改善其韧性、 刚性和强度; 填充量相同, 颗粒越细, SiO2/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SiO2经改性后填充到PP基体中, 明显改善了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基体与颗粒之间界面结合性能, 使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不同颗粒大小的SiO2混合后填充到PP基体中, 混合SiO2的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拉伸、 弯曲性能进一步提高, 对PP基体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 但其冲击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张宁  郭强 《复合材料学报》2014,31(3):591-596
研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AH-SBS)、纳米CaCO3单独填加与复配填加对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二烯三元共聚物(ABS)共混物(PC-ABS)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质量比PC:ABS=1:1时,共混材料综合性能最好;单独添加4wt%的纳米CaCO3,PC-ABS的拉伸强度明显上升,冲击强度略有上升;单独添加SBS无法起到改良效果;单独添加MAH-SBS,MAH-SBS/PC-ABS的冲击强度上升,但拉伸强度严重下降;MAH-SBS与纳米CaCO3复配时,可以起到协同作用,PC-ABS的冲击强度由80 kJ/m2上升至约108 kJ/m2,拉伸强度由57.0 MPa上升至约61.5 MPa。  相似文献   

17.
辐射接枝粉末橡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等方法分析了辐射接枝粉末橡胶的形态和尺寸 ,并实验研究了辐射接枝粉末橡胶对PVC、PS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黎  曹明莉 《复合材料学报》2018,35(5):1349-1353
基于掺加CaCO3晶须的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梁和板四点弯曲试验,提出了确定弯曲韧性指标与纤维增强指数(S)关系的数学公式。S考虑了纤维抗拉强度和机械锚固性能对混杂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弯拉性能的影响,物理意义明确。公式为二次函数形式,可以反映混杂纤维体系对混杂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增韧效果,而通过确定二次函数极值,能对纤维配比进行优化。该数学模型对钢-合成纤维和钢-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均有良好的适用性,且无需考虑基体(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和试件形状(梁或板)。另外,该公式不仅适用于指定挠度处弯曲韧性和等效抗弯强度表征的韧性指标,对ASTM C1018规定的弯曲韧性指标,如I5、I10、I30和I50等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