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最新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对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068.03×108元/a,其中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6项生态因子的服务价值合计为3848.90×108元/a,占天然草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的94.62%。生态环境严酷的高寒类草地组生态服务价值为3544.33×108元/a,对青海天然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率达87.12%,合理利用此类草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对青海省甘德县天然草地植被固定CO2释放O2的生态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德县天然草地植被年固定CO2释放O2生态价值为1.87×109元,平均为3046元/hm2,远高于用同等面积天然草地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陇东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甘肃陇东耕地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采用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对研究区域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变化不明显,而总量略有上升。同时,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该区域可分成NPP和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西北区和相对较高的东南区。在西北区,耕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7.7万元/(hm2·a),NPP只有3.54 t/(hm2·a);在东南区,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10.2万元/(hm2·a),NPP为5.94 t/(hm2·a)。因此,要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以提高研究区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拉萨河谷地区达孜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对山地灌丛草地生态系统生产产品、固定CO2、释放O2、涵养水分、维持营养循环等服务功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达孜县山地灌丛草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65.03万元/a,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依次为:产品价值45.60万元/a(17.20%)、固定CO2价值83.80万元/a(31.62%)、释放O2价值113.33万元/a(42.76%)、涵养水分价值13.16万元/a(4.97%)、营养循环价值9.14万元/a(3.45%)。由此可知,达孜县山地灌丛草地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其释放O2的服务功能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植被固定CO2释放O2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被在固定CO2释放O2和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间的碳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反馈和调节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体现出生态服务价值。根据青海省都兰县草地资源调查及相关资料,计算各种草地植被类型的净初级生长量,进而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工业制氧法估算其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及其价值量。结果表明,都兰县草地植被年净初级生长量为364.04万t,固定CO2593.38万t/年,释放O2436.85万t/年。根据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估算出都兰县植被固定CO2的价值为10.3385亿元/年;利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估算出释放O2的价值为16.4457亿元/年。都兰县草地植被固定CO2释放O2物质量和价值量中,干荒漠类草地贡献率最高,其次是高寒草原类、山地草原类、沼泽类和高寒草甸类。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有大量的荒山草坡,其中甘肃中部的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就有百万亩,是耕地面积的二倍。该区大部分地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对草山草坡的放牧过度和人为的铲草皮挖草根,很多地方的天然植被已经荡然无存,大部分荒山的植被复盖度只有14—30%。因此,改造利用荒山荒坡,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量,是发展畜牧,解决饲料、燃料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必要步骤。为此,我们于1983年至1985年在榆中北部干草山区开展了利用荒山种草的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基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1980-2017 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研究了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草地以 183. 18 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成为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林地、湿地、耕地,且 37 年间 4 种土地利用类型仅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 29. 46 亿元,其他均不同程度下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 1980 年的 328. 50 亿元上升至 2017 年的 329. 63 亿元,基本维持平稳状态,期间经历“下降—增长”的双时段波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现波动变化特征,其中,调节功能价值最大,达 211. 86 亿元,支持功能 77. 82 亿元,供给功能 21. 39 亿元,文化服务 18. 56 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差异显著,玛曲县以 113. 55 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高居首位,夏河县位居第二,临潭县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仅为 10. 26 亿元。各区域的调节功能价值均最大,玛曲县以 79. 77 亿元的价值承担了研究区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贯彻落实森林保护工程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拓宽研究区居民生计,减少对当地生态的依赖,进行区域统筹与联防联控,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可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目前,草地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基础上,再叙述2003年即千年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以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域及全国尺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目前,草地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基础上,再叙述2003年即千年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以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域及全国尺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山西省13个县区,2006年前完成的基本草地、人工种草、草种基地、飞播牧草、围栏封育等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依据学者提出的9种生态服务功能,结合生物量因子等校正,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山西省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建植或恢复的草地植被,能够为13个县区带来0.754~2.493×108元/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食物生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体调节、原材料、娱乐文化,各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9%、22.0%、13.0%、12.8%、11.0%、9.0%、7.8%、1.3%、0.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总计可为山西省产生2.338×109元/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1.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牟月亭 《草业学报》2012,21(6):286-295
草地生态系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畜牧业生产和传承草原文化的基础。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对认识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资产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文献基础上,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内涵、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闵庆文  刘寿东  杨霞 《草地学报》2004,12(3):165-169,175
本文参照Constanza等的思路与方法,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有机物生产为基础,分别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等估算其主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经济价值3325.9×108元/a,其中,气体调节价值272.3×108元/a,占8.19%;水土保持价值2988.0×108元/a,占89.84%;涵养水源价值为18.2×108元/a,占0.55%;有机物质生产价值27.52×108元/a,占0.83%;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16.1×108元/a,占0.48%;生态旅游价值3.8×108元/a,占0.11%;在各种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最为重要;因此,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草地地上生物量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的市场价值法、物质量法、水量平衡法等方法对太仆寺旗和沽源县境内的农牧交错区草地的固定CO2、释放O2、土壤侵蚀控制、涵养水源、营养物质循环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初步的评估。结果表明:由这5项功能构成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在农区为16 668元/(hm2·a),在草原区为17 223元/(hm2·a)。尽管草原区的间接价值比农区的高3.33%,但研究所选的农牧交错区由于农业活动的干扰,并没有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的显著下降。这说明维持现阶段的农业活动或退耕还草可能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的可持续性发展;但若继续开垦和破坏草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能会显著下降,草地所具有的生态屏障作用也会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还草是西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植被地理格局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状况的作用,认为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初级生产力和系统稳定性以及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是实现该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格局安全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是建立西北地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安全格局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锡林郭勒羊草样地生态系统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内在过程、生态资产贮量及其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hm^2草地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对区域经济贡献的宏观经济实际价值约为7285.94元,主要生态资产的宏观经济理论价值约为10580.06元,而1hm^2羊草样地生态系统的替代价值约为39724元。由此可以估算出对羊草草地在开发过程中其环境服务功能及生态资本的损失,另外,也可以根据生物量的减少及GPP的变动情况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生态资本变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可以根据草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程度进一步估算出区域生态系统损失的情况.可为毕杰粟缔补偿棚制的律寺据供科举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然后结合甘肃省各种草原类生物量,修正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草原提供的其他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的3.1倍和3.7倍以上;2)甘肃省暖性灌草丛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84418.28元·hm?2,温性荒漠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为10120.21元·hm?2;3)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069.73×108元,是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的23倍,约等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733.27×108元,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4.5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低,为58.51×108元,占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0.83%.本研究不仅为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维持敏感而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年土壤保持总量为1.65×108 t/a,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168.18 t/hm2;流域土壤保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草甸草原的土壤保持功能最高,农田和典型草原其次,沙地植被和草甸最差;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见,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保持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维持锡林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农业可持续循环系统,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科学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应用条件价值法2种形式获取数据,分别对桑园提供产品、桑园气体调节、桑园涵养水源、桑园减少尘沙、桑园保持土壤、鱼塘提供产品、鱼塘蓄水防洪、桑基鱼塘休闲旅游以及桑基鱼塘历史文化共9项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桑园、鱼塘和桑基鱼塘整体3个部分每年提供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107亿元,其中:桑园系统每年提供服务价值最低,为1.24亿元,占总价值的1.16%;其次是鱼塘系统,提供价值为7.44亿元,占总价值的6.96%;最高的是桑基鱼塘整体系统服务价值,约98.32亿元,占总价值的91.88%。研究结果显示桑基鱼塘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远远高于单一的桑园生态系统和鱼塘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价值,明确了桑基鱼塘只有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有机组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更高的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桑树在三峡库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芸 《蚕业科学》2011,37(1):93-97
面对生态恢复日趋紧迫的三峡库区,目前最为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实施植被重建工程。桑树以其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突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受到关注。在阐述桑树的生态适应性以及生态作用与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为三峡库区环境治理和缓解人地矛盾服务,同时对桑树在库区植被重建中尚需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注重库区桑树产业化开发的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建立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6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29 ℃/a的速率升高,年降水量以1.38 mm/a的速率增多,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以0.013 t/(hm2·a)的速率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是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化变化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开始明显增长的“突变点”。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 ℃或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