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腈纶工艺废水复合絮凝剂的开发及其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几种有机、元机絮凝药剂进行单一、复配絮凝实验,研究丁不同絮凝剂处理腈纶工艺废水的絮凝效果,找出一种能够提高腈纶工艺废水预处理效果的复合絮凝剂。实验表明:对腈纶工艺废水来说,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效果较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要好,其中PFS絮凝效果最好;无机、有机絮凝剂进行复配的絮凝效果明显比使用单一无机、有机絮凝剂要好,最佳组合为PFS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若该复合絮凝剂加入一定量的MgSO4后。对CODcr去除效率有较大提高,并且MgSO4用量越多,效果越好;改性聚丙烯酰胺与MgSO4、PFS复配,可使CODCr去除率达到32.5%。  相似文献   

2.
FMA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Al(OH)3、FeCl3、MgCl2和HCl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FMA,实验了其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并与其它三种絮凝剂作了比较。其中包括FMA投加量对絮凝程度、沉淀分离效果的影响: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不同絮凝剂的沉降性能比较;不同絮剂对污染因子去除率比较并结合在现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丙烯酰胺改性蜜胺甲醛树脂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合成了丙烯酰胺改性三聚氰胺(蜜胺)甲醛树脂,研究了其絮凝性能,利用烧杯澄清试验法,考察了酸碱条件,絮凝剂投加量和静置时间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酸性条件,絮凝剂投加量为50mg/L,静置时间为20min时改性树脂的絮凝效果最好。并且与不同絮凝剂进行了浊度去除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淀粉改性阳离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云生  赵欣  董国文 《化工时刊》2002,16(10):39-4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苛化后,与丙烯酰胺接枝聚合,再引入叔胺基团而制备絮凝剂(PSF)。探讨了PSF对高岭土悬浊液及工厂排泄废水的絮凝作用,以及投药量、体系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PSF对制糖及制革厂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絮凝沉淀预处理过程中采用传统絮凝剂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改性阳离子单体(WA-1)为原料,并引入改性纳米Fe3O4,制备了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絮凝预处理的新型磁性复合絮凝剂AFC-Ⅱ。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反应。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絮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新型磁性复合絮凝剂AFC-Ⅱ加量为800 mg/L、废水pH为8、搅拌速度为120 r/min、搅拌时间为8 min、沉降时间为15 min时,高浓度煤化工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6.74%。在实验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新型磁性复合絮凝剂AFC-Ⅱ对实验用高浓度煤化工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常用的絮凝剂。研究结果证明,该新型磁性复合絮凝剂AFC-Ⅱ可以有效提高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的絮凝处理效率,为此类废水的后续深度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硅酸(TEO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制备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TEOS-PAC),以复合成分之间的作用特性作为研究复合絮凝剂凝聚絮凝作用机理的基础,采用离子交换法完全置换复合成分中与Al复合的Si,通过测Si形态,计算Si-Al复合率;同时,考查碱化度和硅铝摩尔比对复合率的影响以及复合率对混凝除浊效果的影响,并由此探究絮凝剂的凝聚絮凝机理;最后与传统的^27Al NMR研究结果进行对照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聚铝硅相比,以正硅酸为硅源的铝硅复合絮凝剂含有更多的硅氧铝键,其硅铝间作用特性更强,絮凝效果更好;复合絮凝剂中聚硅与聚铝相互反应生成的新产物在絮凝剂凝聚絮凝作用中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絮凝法处理中药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中药制药废水絮凝处理方法及其机理,所选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以及自制聚合硅酸硫酸铁(PFSS)等,研究内容包括:最佳投药量、pH值影响、温度影响以及与有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配合使用效果等。研究结果表明:PFS较PAC有更好的絮凝效果;PFSS更适合该类废水的治理,所用絮凝剂都存在一最佳投药量:PAC、PFS为80-100mg/L,液体PFSS为1.0mL/L。有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对PFS、PAC可增强絮凝处理效果,而对PFSS则效果不明显;水温在20-40℃时对絮凝效果影响不大;pH值是影响絮凝效果的重要因素,如用纯碱或石灰调至碱性范围,可以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甘油发酵液的絮凝除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毕喜婧  张建安  刘德华 《精细化工》2002,19(7):394-397,411
利用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去除甘油发酵液中的菌体,考察了pH值,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絮凝条件为pH=5-10,温度30-40℃,ρ(絮凝剂)=0.7-0.8g/L,此时菌体絮凝剂(FR)可达90%以上。经絮凝处理后,滤速为未加絮凝剂的2.5-4.5倍;滤液中菌体去除率达100%,固形物的回收量为未知絮凝剂的2.1倍,滤饼的含湿量由71%增加到78%。  相似文献   

9.
zeta电位与菌悬液絮凝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敏  崔秀云  苗茂栋 《化工学报》2008,59(9):2263-2269
通过克雷伯杆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表面zeta电位分析和絮凝实验,初步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克雷伯杆菌的絮凝特性和絮凝机理。zeta电位测定表明克雷伯杆菌的等电点大致为2.2,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表面的零电点约为8.0,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表面均带有少量负电荷。pH<8,cPAM带正电,能与带负电的菌体电中和,显示良好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条件为pH7,絮凝率(FR)达94.5%。加入无机电解质后,nPAM絮凝效果变化最明显,pH4时絮凝率达95.1%,结果表明,克雷伯杆菌发酵液絮凝除菌过程是以电性中和为主,吸附架桥为辅。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420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420,并对该菌所产絮凝剂MBF-420的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为微生物胞外产物,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该絮凝剂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于100℃水浴中保持30 min,絮凝率仍能达到93%以上;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当絮凝剂用量为2.4 mg·L-1时,絮凝率高达95.99%;以金属离子作助凝剂能有效提高絮凝率,最适宜的助凝剂为Ca2 ;该絮凝剂对高岭土、土壤悬液、矿石粉等几种常见悬浊液体系均有较好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硼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充分利用其中的镁元素制备镁盐和其他镁化工产品,进行了硼泥的盐酸浸出实验研究。首先采取煅烧的方式对硼泥活化预处理,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工艺的影响,得到适宜的煅烧工艺条件:煅烧温度为600 ℃、煅烧时间为2 h;在盐酸浸出硼泥工艺过程中,研究了盐酸用量、酸浸温度、酸浸时间对硼泥中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酸浸工艺条件:盐酸用量为2.5 mL/g、酸浸温度为95 ℃、酸浸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氧化镁的浸出率达到95.8%。硼泥浸出渣的XRD测试表明,硼泥主要含有的镁物相镁橄榄石和菱镁矿已被完全浸出。  相似文献   

12.
熊孟雪  杨敏  陈前林 《硅酸盐通报》2022,41(7):2360-2367
赤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这对赤泥应用性能影响很大。本研究通过制备吸附剂来分离钠离子,应用Design-Expert软件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程序,对吸附剂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钠离子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Al掺量三因素的适宜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钠离子去除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400 ℃,煅烧时间5 h,Al掺量40%。在此条件下,钠离子去除率为95.30%,这为赤泥中钠离子的分离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炼铝工业固体废料(赤泥)可作为吸附剂去除酸性废水中Mn (Ⅱ),采用序批试验研究不同改性赤泥除Mn (Ⅱ)特性,同时考察了动态条件下赤泥微球除锰能力,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解析赤泥去除Mn (Ⅱ)的机理。序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赤泥对Mn (Ⅱ)的吸附能力为:热处理赤泥<酸活化赤泥  相似文献   

14.
赤泥是一种碱性污染物,强碱性是制约其综合利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拜耳法赤泥水浸脱碱实验及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赤泥在水浸次数为4次、液固体积质量比为9 mL/g、反应温度为90 ℃和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赤泥的脱碱率可达71%。采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水浸脱碱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动力学分析表明:活化焙烧后赤泥的水浸脱碱过程受扩散步骤控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7,表观活化能为11.72 kJ/mol。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降解生活垃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乔德阳 《江苏化工》2006,34(14):16-17
为实现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采用活性污泥处理生活垃圾,通过不同的活性污泥来源、活性污泥与水的配制比例以及不同的搅拌速度,使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降解生活垃圾,并对最佳降解条件之后的处理物进行CODCr和pH值的测定,取得了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丽  周明达 《化工时刊》2012,26(2):14-17
利用拜耳赤泥和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备出方便保存的聚硅酸铝铁固体絮凝剂。探讨了赤泥中铝铁的最佳提取工艺,如盐酸浓度、盐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结果表明,盐酸浓度8 mol/L,反应温度85℃,盐酸与赤泥的液固比为6∶1,反应时间为2.5 h,铝铁溶出率较理想。制得的聚硅酸铝铁对废水处理效果优于市售聚硅酸铝铁,且絮体较大、致密、沉降速度快,对COD去除效果达98.6%,色度去除率达87%。  相似文献   

17.
在保证各标号混凝土配比和原材料不变的基础上,依次改变河砂含泥量(0%、2.0%、4.0%、6.0%),进行河砂不同含泥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外加剂掺量、坍落度损失以及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对相应机理做出简要分析。试验表明,混凝土的扩展度、抗压强度均随含泥量的增加而减小,混凝土的外加剂掺量、坍落度损失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某蒙脱石含量为43%的钠化膨润土,对其进行造浆性能检测,发现该膨润土Φ600为5 mPa·s,滤失量为27 mL,造浆性能指标无法满足国标用土的要求,进而提出添加不同高分子聚合物来改善其造浆性能的方案。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对膨润土造浆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探究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影响膨润土造浆性能的机理,再通过正交试验及优化试验,得到最优的高分子聚合物组合及用量。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可吸附在膨润土颗粒表面,这不仅有利于晶格表面氢键的形成,还可形成网状结构,使得泥浆黏度增大,滤失量降低。当添加高分子聚合物为0.1%(质量分数)的聚丙烯酸钠+0.4%(质量分数)的羧甲基淀粉时,膨润土的Φ600为60.5 mPa·s,滤失量为14.5 mL,其他性能也均满足国标对泥浆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制鼓泡反应器和XRD等手段研究赤泥处理低浓度SO2的脱硫效果及其脱硫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赤泥浆液固液比为1∶20,赤泥浆液在排放标准内能容硫362.7 mg/g,且赤泥浆液能够在酸性条件下净化SO2,其浆液pH值能降至1.58左右.浆液脱硫过程中固相物质发挥了更大脱硫作用,并提出赤泥分阶段脱硫机理:碱性物质脱硫阶段和铁离子催化氧化脱硫阶段.试验还证明了在赤泥浆液pH≤4时,浆液中铁离子的溶出促进SO2的吸收,且这种促进作用为催化氧化作用.SO2与赤泥反应的最终产物主要为硫酸钙和斜钠明矾.  相似文献   

20.
拜耳法赤泥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氧化铝,从赤泥中回收氧化铝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以电石渣为助剂活化赤泥,并考察了活化条件和浸出条件对赤泥中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活化条件:电石渣与赤泥质量比为2.5、烧成温度为1 250 ℃、烧成时间为120 min。最佳浸出条件:浸出温度为85 ℃、浸出时间为120 min、Na2CO3质量分数为8%、液固比为3.0。在此条件下,赤泥中氧化铝的浸出率高达88.1%,得到的浸出残渣是一种良好的水泥混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