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0月30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阿克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克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送来1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咽拭子标本,对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10月31日,标本送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复测,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这是克州首例确诊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2.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7月将甲型H1N1流感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09年11月6日-11月24日我院累计对160份呼吸道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50例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12例为确诊病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9年7月将甲型H1N1流感规定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流感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在墨西哥暴发,随后在全球迅速蔓延,数百万人感染,并有数千人死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样症状类似,但病情严重者,恶化迅速,有肺炎,少数伴随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丧失,重者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研究早期症状与出现重症/危重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H1N1流感病毒概述: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基因组由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而成,可看作是一种杂交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所引起的流感具有高度传染、传播迅速、易流行的特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14-1414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快特点,常引起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作为医疗卫生单位,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认识,及时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人。切断传播途径,防止院内感染,有效地防控甲型H1N1流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和分析2009年广东省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流行期间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方法 对2009年广东省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病毒核酸,采用H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获得2009年广东省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大小为1710 bp,命名为A/GuangzhouSB/01/2009(H1N1)HA,GenBank登录号为GQ268003.与疫情发源地近期报告的277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比对,同源性为99.0%~99.8%;其中与美国报告的病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9.8%,与患者发病前曾到美国旅游的流行病学史一致.与25株中国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比对,同源性为72.3%~85.6%.结论 2009年广东省甲型流感暴发流行期间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高,与中国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负压病区3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基础疾病及特殊因素,符合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诊断标准。32例患者经过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对症、中药等治疗和护理后25例治愈出院,7例5天后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RT-PCR法)症状好转。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类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全球的发病人数及其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不断增加。现对我院治愈出院的39例感重症和危重症甲型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4.
甲型H1N1流感,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较强。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负压病区65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15例患儿治愈出院,3例患儿5天后症状好转,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RT—PCR法)转入我院呼吸科继续治疗。收住负压病房的甲流患儿因其疾病及病房环境的特殊性在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感预防干预措施应用技术指南(试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指导应用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干预措施,控制或减缓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我国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和社区水平的暴发流行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新发疾病,其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现将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 从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分离到病毒毒株共69株,提取病毒总RNA,RT-PCR扩增NA基因,并测序分析;同时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检索获得 52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禽H5N1流感病毒同源性较高,为87.1%,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具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5个位点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换,但与2001年禽H5N1毒株的糖基化位点的氨基酸相同.结论 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禽H5N1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与NA抑制剂的特异性结合位点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化以及对达菲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福建省流感监测网络中随机选取2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病毒核酸提取和一步法RT-PCR扩增,获得NA基因片段,双向测定核苷酸序列,分析NA基因序列和重要氨基酸位点特征。结果 2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片段基因与A/California/07/2009(H1N1)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高达98.1%以上;23株毒株NA蛋白第275位氨基酸均为组氨酸。结论随机选取的2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片段保持高度同源并且对达菲仍然敏感。随着国内外达菲耐药株的不断出现,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制定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女性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易感性高于一般人群,病程中出现心肺并发症和妊娠异常的风险增加。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可造成流产、早产、死产、新生儿死亡和低出生体重,影响孕妇及婴儿健康[1]。明确妊娠期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揭示妊娠激素在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中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完善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措施[2]。本文对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激素水平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甲型H1NI流感是变异后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气溶胶直接、间接接触传播。卫生部于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管理。目前,甲型H1N1流感患者遍及全国,学校、家庭为主要聚集性发病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