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CPAP治疗对中重度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C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中重度OSAS患者80例,于CPAP治疗前行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检测,然后进行CPAP治疗三个月,治疗后再次行睡眠呼吸监测,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 (1)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显著降低,睡眠时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增高(P<0.01)。(2)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能通过改善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连环  何鹏程  李彬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39-3041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2例OSA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CPAP治疗.治疗前及3个月后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图(PSG)、多普勒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内径(LVDs、LVDd)、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NT-roBNP)。结果:OSA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LVDs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LVDd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LVEF明显提高(P 〈0.01),夜间平均心率及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浆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经鼻CPAP 治疗可以消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改善低氧血症,明显降低血浆NT-roBNP水平.降低夜间平均心率和收缩压,提高LVEF,改善左心功能。[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效果,寻求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对150例经整夜多导睡眠图(PSG)诊断为OSAS的患者在采用CPAP呼吸机治疗前与积极护理干预下行CPAP呼吸机治疗时两种不同状态下进行PSG监测并分析。结果:经CPAP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呼吸障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次数、血氧饱和度等呼吸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CPAP呼吸机是治疗OSAS患者简单有效的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是CPAP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为OSAS患者62例为观察组,正常对照组33例,对比两组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睡眠呼吸参数。结果:OSAS患者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OSA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呈负相关。结论:OSAS可引起血流变动力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46例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实验组给予CPAP和一般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测量晨起血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均高于正常值,实验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无改善(P〉0.05)。结论CPAP治疗有利于中重度OSAS患者的高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方法依据多导睡眠仪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HI&;lt;5)、轻度OSAS组(5≤AHI&;lt;20)、中度OSAS组(20≤AHI&;lt;40)、重度OSAS组(AHI≥40),对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hsCRP进行检测。结果轻度OSAS组hsCRP高于对照组;中度OSAS组的hsCRP、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OSAS组hsCRP、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SaO2&;lt;90%所占百分比、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与AHI呈正相关(r=0.326;0.458;0.353;0.410)。结论OSAS患者的hsCRP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与OSA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络泰对其影响。方法:选用旋转锥板法对40例NIDDM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择30例患者进行络泰治疗前后对比。结果:NIDDM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及血浆纤维蛋血原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血液流变学治疗后较治疗前全血牯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血原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NIDDM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变化,络泰具降低血液牯度及血浆纤维蛋血原水平、抑制红细胞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中度或重度OSAS患者给予nC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5,30,90 d时的临床表现,早晨(6:00)检测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OSAS患者nCPAP治疗前与治疗15,30 d时的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但PT及APTT明显延长,90 d时以上各项指标均正常,临床表现明显缓解。结论: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nCPAP治疗对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OSAS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代表红细胞膜CR1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SAS患者研究组红细胞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l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OS—AS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呼吸机在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中的特点。方法: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老年与非老年OSAS患者分别为38例和44例。分别有17例和20例进行了nCPAP呼吸机治疗。结果:经nCPAP呼吸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缺氧时间有明显好转;老年组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显著减少(P〈0.01),最快心率也显著降低(P〈0.01),最慢心率升高(P〈0.05);非老年组0SAS患者的平均治疗压力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耐受性均良好。结论:nCPAP呼吸机在有效治疗OSAS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呼吸紊乱相关性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对呼吸机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73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16例OSAS组和57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轻、中、重等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小于90%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睡眠时间(min)占总睡眠时间(min)之比值(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重度OSAS组行nCPAP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OSAS患者的AHI、R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增多,OSAS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CPAP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周后差异达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多,n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凝固术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28例OSAS患者分成射频组148例与微波组80例,分别行腭咽成形、双扁桃体、肥厚腭咽弓,双侧肥厚下鼻甲等的射频消融术和微波凝固术。结果:术后2个月行呼吸睡眠监测2组患者睡眠过程中暂停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检查,结果射频组总有效率98.6%,微波组71.3%(P〈0.01)。随访7个月,射频组总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微浦绸(P〈0.01).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OSAS疗效显著,且局部很少残留疤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50例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相比较、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液屈服应力、卡森粘度等均显著增大(P〈0.0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中切还原粘度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纤维蛋白原(FIG)、红细胞压积(Hot)、血液流变性变化及与人健康风险的关系。方法对住院12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OSAHS,以42例无OSAHS的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OSAHS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体重、身高、FIG、Hct、全血低切粘度,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组BMI、AHI、FIG、Hct、低切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FIG、Hct增高程度与AHI相关,重度OSAHS组艰著高于轻度组(P〈0.01);OSAHS合并腑血管病组Fib、Hct、低切粘度冠著高于无OSAHS的脑血管病组(p〈0.01)。结论BMI、AHI、FIG、Hct和血液流变性变化与OSAHS具有显著相关性,FIG、Hct增高是OSAH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5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2例)和葛根素治疗组(23例)。葛根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葛根素注射液400mg与液体静滴,疗程15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ET-1变化。结果两组仝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为低(P〈0.05或0.01)。两组血浆ET-1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粘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使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糖、动态血压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6例OSA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第1天同时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并诊断OSAS严重程度;第1天和第3天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CPAP治疗2 d后,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间和夜间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CPAP长期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发OSAS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变化规律可能与患者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胰腺B细胞功能、OSAS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正常糖耐量(NGT)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对35例OSAS正常糖耐量(NGT)患者CPAP治疗前后,全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治疗前后早时相胰岛素生成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OSAS NGT患者CPAP治疗后患者早时相胰岛素生成指数上升(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P〈0.05)。结论 OSAS患者经过CPAP治疗后能改善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严重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次/h]50例。分别记录CPAP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受试者的ESS评分、血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TNF-α、SCD40L水平。以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根据性别特异的多变量的风险因素算法计算。CPAP治疗1 0周后根据CPAP治疗时间分为2组:依从性好组(≥4 h/晚)及依从性差组(〈4 h/晚)。结果在使用CPAP≥4 h/晚(n=33)的患者可以发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TNF-α、SCD40L水平在治疗后下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相关。而在CPAP治疗〈4 h/晚组患者中未发现上述改变。总体的依从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系统炎症的降低呈直线相关。BMI和面罩漏气可能是预测治疗依从性的可靠因素。结论有效的CPAP治疗可以降低严重OSAS患者的血压、血脂、TNF-α、SCD40L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282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96例OSA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和86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各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接受nCPAP治疗的合并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中、重度OSAS患者行nCPAP治疗2周、12周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结果:OSAS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轻、中、重度比较,心肌缺血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nCPAP治疗2周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nCPAP治疗能改善OSAS患者心肌缺血,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长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0.
对2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者进行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和准备,治疗中的密切观察和护理配合,治疗后的健康宣教和随访。OSAS的患者均有打鼾,睡时被憋醒,白天困倦、嗜睡等典型症状,经CPAP治疗消除了患者睡眠时的打鼾,明显改善了呼吸暂停、白天嗜睡、困倦、头晕、头痛等OSAS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