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2000年5月开始至2006年12月为止,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会同源流各管理处向塔里木河下游组织了8次生态应急输水。8次输水后,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践表明,对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展开环境影响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公众参与可以真实反映输水后实际环境影响,从而为今后拟建项目科学决策论证提供参考依据。对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通过编制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公众参与调查表,得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的泥沙及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的泥沙及生态环境郑金丰,陈东风(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水利系阿拉尔843300)关键词泥沙,生态环境,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其干流在阿克苏和巴音郭楞两地州境内,若包括各源流,则涉及南疆各地州。塔里木河源流主要有喀...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5月开始至2006年12月为止,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会同源流各管理处向塔里木河下游组织了8次生态应急输水.8次输水后,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践表明,对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展开环境影响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公众参与可以真实反映输水后实际环境影响,从而为今后拟建项目科学决策论证提供参考依据.对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通过编制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公众参与调查表,得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措施.采取实证分析模式,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技术路线及结构,计算出流域配置的关键管控阿拉尔断面的水流量,阐述了“源流、干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配置目标及措施,给出了源流、干流及干流下游依序展开“集中同步组合、分段耗水管控、地下水深管控”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5.
分析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前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以及输水后生态恢复过程中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基于RS/GIS技术,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同时结合谢高地、Costanza等计算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0年到2000年减少了11.43亿元,减少了8.5%,以每年1.14亿元的速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天然林地、灌草地、湿地和内陆水体面积大幅减少,导致该区的自然资本的价值不断损失;在塔里木河生态输水期间(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2.57亿元,增加了10.21%,以每年1.26亿元的速度增加,主要是由于自2000年开始的生态输水工程引起内陆水体面积的增加所至。结论:生态输水前,塔河干流生态服务价值呈总体下降趋势;生态输水过程中,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用动态规划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5次应急输水观测资料为基础,以动态规划理论为指导,以大系统优化理论为手段,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5次应急输水后河道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值与单位河长耗水量、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应的高程与生态改善面积等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水量在各研究区合理配置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出各研究区合理配置的水量,为今后输水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塔里木河5次应急输水观测资料为基础,以动态规划理论为指导,以大系统优化理论为手段,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5次应急输水后河道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值与单位河长耗水量、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应的高程与生态改善面积等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水量在各研究区合理配置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出各研究区合理配置的水量,为今后输水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地下水资源是生态健康的基本保障.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进行回归分析,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当地地下水位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各月地下水位与其测点空间坐标呈线性关系,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对于局部变化剧烈的地下水位,采用克里金平滑效应修正法可明显减小克里金插值所带来的平滑效应,但整体插值精度略低于普通克里金与泛克里金法.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情况及对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岷江上游为例,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流及其支流水电站的建设情况,干流在建的引水式电站完成后,引水隧洞对应的河道全年将出现217天断流,长度达101.4km,从而使河谷趋于荒漠化,鱼类的分布范围逐渐萎缩。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流域的综合管理,合理开发,保证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节水节电。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水情变化特征与引黄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凯 《灌溉排水学报》2003,22(1):45-47,66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黄河下游年径流量逐渐减少 ,年最大流量亦在减少 ,1 990~ 1 995年本区引黄水量达到 1 0 7.8亿 m3 ,实灌面积达到 2 2 2 .3万 hm2 。1 995~ 1 999年全区用水量为 1 3 0 .5亿 m3 ,其中 ,流域内占3 1 .7% ,流域外占 68.3 %。本区河南段以引黄渠系自流灌溉为主 ,井灌为辅 ;山东段则是渠系自流、河网调蓄提灌和机井提灌相结合的综合引黄模式。本区作物灌溉定额 ,小麦为 2 66~ 3 3 5 mm,玉米为 1 1 5~ 1 3 9mm,大豆为 1 75~ 2 0 3 mm,棉花为 1 96~ 2 49mm,水稻为 699~ 75 4mm。引黄灌溉的发展潜力为 1 1 5 .8亿 m3 ,冬春占3 3 .4% ,夏秋占 66.6%。通过发展工程节水 (将综合节水率提高 7.6% )、实施适水种植 (将小麦播种面积下调1 0 .1 % ) ,则可节水 1 4.8%。  相似文献   

12.
We describe a coupled hydrologic-economic spreadsheet model for the Murray-Darling Basin that allows analyses of water allocation and use by different sectors including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under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s. The model is a simple, lumped optimisation model which includes partitioning of rainfall into runoff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 reach by reach water balance of the river system, irrigation demand and revenue generation. Groundwater is not considered because groundwater use is a small part of the overall water use. The model is used to optimize profit, diversions and flows subject to hydrologic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determined by the policy scenario.We use the model to examine approaches of acquiring water for realloc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ir impacts on irrigation water use and regional income from agriculture.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approach for acquisition depends on: 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cost of water and the profits generated by its use; institutional factors, such as restrictions to trade between regions; and, hydrological factors, particularly the connectivity of and losses within the river network.The volume of water to be acquired does not, in general, equal the volume to be allocated. For a downstream site, water must be acquired from upstream, and more water must be acquired than is to be allocated: the volume acquired is that to be allocated plus transmission losses between the locations of acquisition and allocation. For upstream sites, it is optimal to acquire some water from downstream, and less water must be acquired than is to be allocated: the volume acquired is that to be allocated, less the transmission losses no longer incurred between the locations of acquisition and allocation.The volumes of water that must be acquired to satisfy an allocation target and maintain flows in the river system are affected by restrictions on trade between sub-catchments.  相似文献   

13.
灌区节水改造对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塔里木河“四源一干”及流域大型灌区存在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灌区建戌节水改造,对工业及城镇生活需水增长、灌溉及周边生态环境用水、流域综合治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深入阐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及环境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处内蒙高原的河北省内陆河流域;土壤盐碱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大清沟内陆河流域的地形、水文地质和土壤水盐的研究,初步论述了内陆盐碱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即在上中游建梯田和挖水平工程,节节拦蓄地表径流,减缓水盐向下汇集;下游实行井沟排水、井渠灌溉冲洗、降雨淋洗及生物改良等综合防治和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早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长江流域种植早稻的35个站点1961-2003年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早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早稻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均有减少的趋势.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同生育期年降雨量、日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同生育期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灌溉需水量与年降雨量呈极...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灌溉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江苏实际,根据江苏省一级水资源分区长系列年降雨量资料选择50%、75%、95%灌溉保证率的代表年,以江苏省52个计算分区为基础,分析并提出了江苏省及各流域分别至近、中、远期规划水平年的灌溉农业节水潜力,该研究成果对农业需水预测及制订节水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咸水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开展的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都可造成春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但轻度盐分胁迫仅减产1%,轻度水分胁迫减产6%;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均可造成春小麦耗水量的减少,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耗水中土壤水贡献的比例增大,有利于节约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矿化度为3g/L,灌水量为80%ETc,说明适度的水分亏缺和适当浓度的咸水灌溉能够在当地达到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江川灌区流域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灌区所面临的地下水灌溉水稻米质差、产量低、大米销路不好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发展地表水灌溉水稻,通过引松花江水来解决灌溉水源;分别对地下水、地表水(松花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的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中总铁量超标(超6mg/L),pH值偏碱,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松花江水)除铁离子略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灌溉要求,为该灌区引松花江水灌溉水稻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含沙水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滴头堵塞是滴灌系统运行中的一大难题,对于高含沙水来说更为突出.针对多泥沙河道取水时引水必将引沙的现状,在分析了我国主要河道水沙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河道"水小沙少、水大沙多"的特点,提出了明暗结合式取水模式,采用枯水期明引与洪水期暗引相结合的方式,为解决多泥沙河道取水提供了新思路.利用研发的小型移动式过滤设备、简易过滤装置、可拆式灌水器等高含沙水滴灌专用设备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了适合于高含沙水的滴灌系统,使系统配套性能和运行效率均得以提高.与现有滴灌系统相比,系统造价大幅降低,堵塞率控制在5%以内,为解决高含沙水滴灌系统的易堵塞、投资高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