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从IPv4网络逐步过渡到IPv6网络过程中,文章结合IPv6网络建设需求对IPv6路由器和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域网、企业网络、个人用户对IPv6路由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IPv6标准进行了分类,介绍了与IPv6标准化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以及在这些组织中IPv6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IPv6标准化工作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IPv6过渡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v6已被确定为下一代互联网所使用的协议,现有网络向IPv6网络的过渡问题正成为研究热点.由于现有使用IPv4的互联网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如何保护现有投资,使网络平稳过渡到IPv6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对IPv6过渡中的研究问题进行了综述,总结了IPv6过渡中使用的基本技术,对不同过渡场景下IPv6过渡技术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过渡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别从网络拓扑和协议层次角度对IPv6过渡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IPv6技术标准开始趋于稳定,协议也比较完备和完善,同时对IPv6的地址结构有了较大的修改.本文对IPv6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了解IPv6技术的最新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IPv6技术标准开始趋于稳定,协议也比较完备和完善,同时对IPv6的地址结构有了较大的修改。本文对IPv6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了解IPv6技术的最新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诚  王春峰  刘敏 《电信科学》2004,20(10):45-49
目前,IPv6及相关协议已经相对成熟.然而,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过渡和互通仍然是个艰巨的任务,直接影响了IPv6的发展.本文在对现有的各种互通与过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转换与互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穿透NAT实现IPv6终端互连的隧道机制.该机制可以支持所有常见的NAT类型,无需特殊的IPv6地址前缀,可以向用户提供固定的IPv6地址.另外,针对IPv6网络和IPv4网络间的信息交互的不断增加,而基于通用处理器的IPv4/IPv6转换网关很难满足性能需求的现状,基于专用网络处理器平台研发了高性能的IPv4/IPv6转换网关,在IPv4与IPv6网络间实现了高性能的地址和协议转换,为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平滑升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IPv6地址综述     
IPv4地址的增幅与数量已远远落后于网民的增幅与数量,IPv4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IPv6技术以其鲜明的技术优势已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本文将从IPv6的地址角度,对各类IPv6地址,包括单播地址、组播地址、任意播地址及三类地址中的专用地址的分配及用途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未来IPv6地址的分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IPv6校园网架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IPv6(网际协议版本6)校园网部署方案多为初期阶段的研究问题,文章对IPv4(网际协议版本4)校园网过渡到纯IPv6校园网的各个阶段的架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IPv6的基本服务,探讨了以IPv4为主流的IPv6校园网、IPv6/IPv4校园网共存期和纯IPv6校园网等各个阶段可能的校园网架构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峰松  梁冰 《无线电工程》2007,37(4):1-3,26
对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在地址空间、移动性、安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深入探讨了IPv4/IPv6综合组网主要运用的双协议栈、隧道和翻译等几种关键技术,并从使用场合、兼容性和实现的方便性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过渡时期IPv4/IPv6综合组网的策略建议。对当前IPv4向IPv6演进的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IPv4地址匮乏,IPv4向IPv6演进已大势所趋。本文先简单阐述IPv6的基本知识,之后对现存的多种IPv4向IPv6过渡机制进行研究和比较,重点论述了隧道机制。最后对过渡期引发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IPv6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 as it has to, because IPv4 does not support enough addresses for everyone alive today, let alone proliferating embedded and mobile dev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over IPv4. The main advantage of IPv6 is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available for networked devices, allowing, for example, each mobile phon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o have its own IP address  相似文献   

12.
IPv4 and IPv6 will coexist for many year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traditional IPv4-based Internet to an IPv6-based Internet.DHTLayer,a novel IPv4/IPv6 transition mechanism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DH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t can fully support IPv4 and IPv6 inter-operation.DHTLayer employs a DHT overlay to maintain the rou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IPv4 and IPv6.It decouples path selection from packet delivery.In DHTLayer,the Looking-Up Route Path is responsible for selecting paths,...  相似文献   

13.
IPv6网络和IPv4网络并存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这种情况下,实现连接在IPv4网络上的终端和连接在IPv6,网络上的终端之问通信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事情,本文通过一个实例,详细讨论了通过NAT—PT实现IPv4网络和IPv6网络互连的机制,和连接在IPv4网络上的终端和连接在IPv6网络上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过程。  相似文献   

14.
IPv4向IPv6过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IPv4的设计缺陷,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了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但由于IPv4与IPv6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存在众多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及应用,因此,要用新的IPv6代替旧的IPv4只能采用逐步演进的办法,文章就现存的过渡策略做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CERNET IPv6小组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了CERNETv6试验床的建设及IPv6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建成了覆盖全国8大地区的基于IPv4隧道连接的CERNETv6主干网。CERNETv6从6bone申请到了/24的试验地址,并从APNIC申请到了/35的正式使用地址。同时,在试验床上还开展了IPv4/IPv6过渡技术、路由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等等IPv6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IPv4/IPv6协议过渡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IPv4向IPv6的过渡是网络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使这一过渡尽可能地平滑,人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本文研究了几种主流的过渡机制,并就一个基于隧道代理的过渡方案给出其具体实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该方案有效地实现了对现有IPv4网络向IPv6的升级,并保证了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7.
IPv6标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v6标准化的必要性。IPv6协议特点主要包括易于配置,易于扩展和安全可靠等。国外IPv6协议标准化基本完成,国际范围内有两个网络:6bone和6REN。我国IPv6标准化正在进行中,目前工作主要是国际标准本地化。  相似文献   

18.
Mobile IPv6 provides global mobility and location management support for the IPv6 network layer protocol. The design of Mobile IPv6 incorporates security features tha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its predecessor, Mobile IPv4. Some of the new security features are intended to counter new threats raised by route optimization, while others align Mobile IPv6 security more closely with basic IPv6 security mechanisms. In this paper, we outline the security threats to Mobile IPv6 and describe how the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Mobile IPv6 protocol mitigate them.  相似文献   

19.
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v4协议的各种总是逐渐暴露出来,本论述了IPv6协议的局限性以及IPv6的由来,介绍了IPv6协议的主要特点,论述了当前IPv4向IPv6演进的几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