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凌宇  付鹏 《华夏医学》2013,26(1):31-3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325例(38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0例(238眼),B组125例(146眼),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这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均降低,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3d、1周、2周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BUT与术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散光度数均较术前增加,其中术后3d、1周、2周、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A、B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散光度较B组大,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及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且A组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B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和3个月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及A、B两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有较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到术后1个月时基本上升到正常水平。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B组较A组下降程度更大,恢复的速度稍慢。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具有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影响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6):1267-1270
目的:探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haco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A、B组(各60眼),A组3.0 mm透明角膜切口,B组3.0 mm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等指标。结果:⑴OSDI:术后A、B组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B组OSDI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角膜知觉测定:两组术后1周、1个月测定中央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较前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1个月A组的角膜知觉测定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BUT测定:A、B组术后的BUT缩短,术后各时间点B组BUT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FL:术后各时间段两组F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是隧道入前房,切口密闭性更好,不易感染,无需缝线,对眼表上皮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尤为适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眼能植入直径为5.5mm PMMA人工晶体的透明角膜无缝线切口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兔眼分为A、B、C 3组。A、B两组均行5.5mm长透明角膜切口,A组直接穿刺进前房,B组隧道宽2mm;C组行3.2mm长角膜穿刺切口作为对照。3组切口均不缝合。结果:3组切口均具有良好的自闭性,A组术后2周垂直铀向角膜曲率与术前及C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角膜曲率B组术后与C组比较,B组、C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切口引起的前房反应最重,B组其次。结论:5.5mm长、隧道宽2mm透明角膜切口不仅具有良好的自闭性,且对角膜曲率影响较小,通过该切口植入PMMA人工晶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中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淅川县人民医院接受PHA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108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0例(54眼)]和B组[40例(54眼)],A组接受经巩膜隧道切口的PHA,B组接受经透明角膜切口的PHA。根据LOCSⅡ核硬度将两组分别分为AⅡ组、AⅢ组、AⅣ组和BⅡ组、BⅢ组、BⅣ组。比较两组术后7 d主观干眼症状问卷评分(SDES)、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SCSF)、泪液分泌试验(SIt)水平。结果 BⅢ组SDES、SCSF评分高于AⅢ组,BⅣ组SDES、SCSF评分高于AⅣ组,BⅣ组BUT低于A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相比,对Ⅲ、Ⅳ级核白内障患者行PHA时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对泪膜功能的破坏程度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抽取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8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2眼,予透明角膜切口施术,B组30例36眼,予巩膜隧道切口施术。检测两组术前1天,术后1、7、14、30天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以及患者主观干眼感觉症状。结果 A组术后第1天较术前BUT明显缩短,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明显增高(P<0.05或0.01);第7天时Sit,第30天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术后第1天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或0.01),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30天,BUT、Sit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主观干眼感觉症状,术后第1天均明显增高(P<0.05),14天后基本恢复到术前状况(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泪膜的稳定性较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显著降低,但主观感觉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63例患者共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非干眼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32例,35眼)与透明角膜切口组(31例,35眼),两组患者均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7、14、30、90天观察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自觉干眼感觉等。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患者自觉干眼症状明显,巩膜隧道切口组干眼症状评分[(2.55±0.96)、(1.49±0.62)分]明显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1.18±0.72)、(0.98±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试验显示,术后第1天,巩膜隧道切口组与透明角膜切口组患者SIt分别为(19.55±2.47)、(17.62±2.51)mm,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巩膜隧道切口组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试验显示,术后第1、7、14天,两组BUT均较术前显著缩短,巩膜隧道切口组[(4.07±0.63)、(4.62±0.86)、(6.37±0.67)s]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3.42±0.67)、(4.06±0.90)、(5.88±0.7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对泪膜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干眼症状要重于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晚期,两种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mm弧形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extraction,EC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均衡原则随机抽取8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分成A、B组。A组患者采用6mm弧形巩膜隧道切口行ECCE术,B组患者采用传统12mm角巩膜切口行ECCE术。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视力和散光度明显优于B组。结论6mm弧形巩膜隧道切口ECCE术创伤小、易操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且轻,术后视力恢复快且好,术后散光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巩膜电凝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切口愈合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比较巩膜电凝组(A组)与非电凝组(B组)白内障患者术后各时期角膜散光的变化,并通过裂隙灯观察两组术后各时期眼前房反应。此外通过动物实验(家兔),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巩膜电凝组(实验组)与非电凝组(对照组)术后各时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巩膜电凝对手术切口愈合病理过程的影响。结果:术后1周,A组角膜散光小于B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角膜散光趋于一致(P>0.05);B组术后发生浅前房、切口渗漏者分别有1例(2.94%)、3例(8.82%),A组无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7、15天,实验组家兔成纤维细胞核内AgNORs的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天两组趋于一致(P>0.05)。结论:巩膜电凝用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时,不仅可减少术后早期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增强切口稳定性,且可促进切口愈合,避免术后浅前房、切口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92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采取透明角膜切口,实验组采取巩膜隧道切口。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_1、T_2干眼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T_3、T_4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T_1的施里默氏泪液实验(STt)结果明显短于实验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T_2、T_3和T_4的STt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行巩膜隧道切口比透明角膜切口更易引起干眼症状,但对泪膜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对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6例(108眼),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4眼.A组患者实施颞侧巩膜隧道切口,B组患者实施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提高,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手术,对于提高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巩膜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乳术后,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影响。方法将73例拟行白内障超乳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第一组采用3~5mm的直线型巩膜切口(Ⅰ组);第二组采用3~4mm的透明角膜切口(Ⅱ组):分别观察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S队等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期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0.5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IA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5mm巩膜切口行白内障超乳手术,在早期可较透明角膜切口取得较好的屈光稳定性。同时增加了切口的安全性,从长远来看则无显苦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 方法 :对 6 6例 (72眼 )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采用 3.2 mm角膜缘隧道切口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视力达 0 .5以上者分别占 6 9.4%、80 .6 %和86 .1% ,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1.85± 0 .89) D,比术前增加 0 .30 D(P<0 .0 1) ,角膜地形图显示切口处轻度陡峭或平坦 ,术后 1个月平均散光为 (1.48± 1.0 2 ) D,P>0 .0 5 ,角膜地形图显示已恢复术前状态。 结论 :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能简化手术步骤 ,术后视力恢复快 ,炎症反应轻 ,具有早期恢复至术前眼屈光状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3例大鱼际肌严重萎缩伴捏力较健侧下降,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双小切口法治疗,术后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无血肿、弓弦状畸形等发生,Kelly评定法优良率达98%。平均随访(26.5±0.4)个月,2例术前大鱼际肌严重萎缩患者的肌肉萎缩明显改善,2例患者腕部Tinel征阳性,所有患者均无疤痕挛缩、烧灼样感和掌侧痛等发生。结论 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3例大鱼际肌严重萎缩伴捏力较健侧下降,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双小切口法治疗,术后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无血肿、弓弦状畸形等发生,Kelly评定法优良率达98%.平均随访(26.5±0.4)个月,2例术前大鱼际肌严重萎缩患者的肌肉萎缩明显改善,2例患者腕部Tinel征阳性,所有患者均无疤痕挛缩、烧灼样感和掌侧痛等发生.结论 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和比较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与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无晶体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A组)40例40眼,选择同时期无晶体眼行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1例41眼作对照组(B组),分析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各时间点术后裸眼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2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透明角膜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方繁  张华英  刘阳 《海南医学》2009,20(5):41-42
目的 观察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1例(254只眼)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d视力t〉0.5者204只眼(80.31%),术后一周视力0.5—1.0者230只眼(90.55%)。随访3—12个月,视力稳定。结论表面麻醉下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手术时间短、疗效好,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叶东升 《河北医学》2004,10(12):1077-1078
目的 :采用遂道自闭式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治疗白内障 ,减小术后角膜散光 ,减轻组织损伤 ,减少并发症 ,较快恢复视力 ,降低手术费用。方法 :以 12点为中心 ,距角膜缘后 1.5mm~ 2 .0mm ,做一弦长 5 .5mm~ 6 .5mm反眉状切口 ,深度为 1/ 2巩膜厚 ,用 11号尖刀片向前潜行分离巩膜遂道 ,至角膜透明层内 1mm处刺入前房 ,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后截囊针环形撕囊 ,水分离皮质与核 ,并转动核 ,使核周皮质尽量分离 ,扩大内口 ,以注水圈匙娩出晶体核 ,冲净残留皮质 ,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 ,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 ,缩瞳 ,吸出粘弹剂 ,整复切口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单眼包扎 2 4h。结果 :术后 1d~ 2周视力≥ 0 .5者 ,2 4眼 ,占 80 %。视力 <0 .5者 ,6眼 ,占 2 0 %。术后三个月矫正视力 >0 .8者 ,为 86 .7% ,散光度数 1.2 5± 0 .75。结论 :采用遂道自闭式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治疗白内障 ,术后角膜散光小 ,视力恢复快 ,组织损伤轻 ,并发症少 ,手术费用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超乳隧道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 1 76例 (1 80眼 )行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比较分析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 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 ,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有效、经济的一种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