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男,16岁。因面部红斑伴油腻性结痂2周于2016年8月1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2周前双侧面颊、鼻部、眉间出现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污垢样附着物,附着物逐渐增大、增厚,面部无外伤史、无特殊物质接触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追溯病史,患者家长代诉患者近1年因"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导致行为孤僻,精神状态欠佳,出现皮损前1个月未清洗面部。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一般,言语明显减少,回  相似文献   

2.
糠秕孢子菌感染所致面部皮肤垢着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6岁。1987年鼻部左外侧出现黑褐色污垢样色素性皮损,未经治疗4个月后自愈。其后10年未复发。1997年2月上述部位又出现同样皮损,逐渐波及两侧面颊、鼻部及额部等处。皮损增多、变厚,出现油腻性黑褐色痂皮(图1),上诉痂皮可用汽油擦去,但数日内可再次出现。皮损无明显瘙痒、疼痛等症状。1997年底在本院诊断为皮肤垢着病。给予维胺脂乳膏和硅油霜外用,疗效不佳。1998年4月开始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2次,共1个月,病情仍未见好转。1998年8月来院要求进一步检查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精神方面检查正常。皮肤科情况…  相似文献   

3.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10):619-620
正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疱病,但是以局限性损害的寻常型天疱疮临床少见,尤其是以面部孤立性皮损为表现的更是罕见。我科诊治1例局限性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8岁。因面部黑褐色斑块1余年,于2019年6月7日来温岭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侧颧、面部和鼻部出现小脓疱,  相似文献   

4.
皮肤垢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面部起黑褐色痂半年,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外院诊断为精神疾病,经治疗后患者拒绝洗脸,面部出现灰褐色斑片并逐渐增多变厚,胸前及乳房也出现类似皮疹。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未进行诊治。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患者精神可,查体欠合作,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额、鼻、面颊、口周及胸前乳房等处可见黑褐色油腻性痂,部分融合成片呈疣状增生,痂与皮肤黏附较紧密,可用棉球擦去,其下皮肤轻度潮红(图1)。真菌学检查:取面,胸部皮损行糠秕孢子菌镜检培养均阴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3岁,因面部丘疹渐增多14~15年到我院就诊。于28岁时前额起丘疹伴痒,逐渐增多,于鼻部及其周围、下颌出现类似皮损。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加重。曾行激光治疗,去除后复发。既往体健,无癫痫病史,智力发育正常。患者的妹妹鼻部有类似皮损。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癌和鲍恩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女,79岁。因面部多发性黑褐色丘疹、斑块1年余,于2004年12月24日入我院诊治。患者于1年前不明原因面部起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扁平丘疹及斑块,伴有轻微痒感。未予治疗。近期少数皮损逐渐增大,痒感明显。曾在外院诊治,轻棚酸液外洗及外敷药物(药名不详)后,局部出现灼痛,并起水泡,疱破后局部糜烂,渗液明显。患者既往健康,父母非近亲结婚,家庭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因颜面斑块1年,于2009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前额、面颊、鼻部、口周出现肿胀性暗红色斑块,无痛痒感,皮损逐渐扩大变硬,面部、双手背及前臂皮肤轻微碰撞后出现紫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主因面、颈部红斑40年余,鼻部破溃、糜烂2年余,于2013年2月就诊。40余年前患者左侧面部外伤后局部出现红褐色米粒大丘疹,皮损渐增大增多,延及鼻部、右侧面部及颈部,并相互融合成片,因无明显不适,患者一直未予处理。近2年鼻部皮损反复破溃、糜烂,伤口不易愈合,但未累及鼻腔,不影响呼吸。患者自用药粉(成分不明)无效。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有结核病史。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9.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1):30-32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因左侧颞部黑褐色增生性斑块2年余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颞部绿豆大褐色扁平斑块,缓慢增大。2个月前患者局部自行涂抹"大葱汁液"数次后,皮损迅速增大,并隆起于皮肤表面,期间反复破溃伴少量出血,中央逐渐出现黑褐色角化过度。近2年在原皮损周围又出现两处类似皮损。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双耳后、面部渐出现暗红、褐色肿块、斑块、溃疡3年,于2007年2月至我院就诊患暂3年前无明显诱因前额出现暗红色隆起性肿块,后自行破溃形成溃疡,数月后右耳廓后出现暗黄褐包隆起性肿块,皮损逐渐增殖成菜花状。2006年起鼻部、左耳后、左前额、右耳前、右颊、右下颌渐出现黄豆至核桃大暗红或黑褐色斑块,覆以粘着性棕黄色或带黑色的鳞屑,不易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