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 HFMD)患儿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48例重症HFMD患儿,其中203例伴应激性高血糖(治疗组),45例不伴应激性高血糖(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生并发症162例、死亡12例,对照组分别为13、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1。治疗组中血糖7.0~15.0 mmol/L者80例,其中发生并发症3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6.8±2.0)d、机械通气时间(2.5±2.0)d;血糖>15.0 mmol/L者123例,其中发生并发症25例、死亡11例、住院时间(12.5±3.2) d、机械通气时间(4.2±2.5) d;P均<0.05。结论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HFMD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高鸿亮  王磊  姚萍 《胃肠病学》2012,17(1):27-29
尽早对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准确评估,有助于快速诊断重症病例.及时开始正确的治疗。近年来,临床上起病时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AP患者日趋多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血糖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这三项MS组分指标与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入院时BMI、血糖、血清TG水平与Ranson评分、BalthazarCT分级、CT严重度指数(CTSI)的关系。结果:共398例AP患者纳入研究,重症患者的BMI、血糖、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者(尸〈O.05)。Ranson评分≥3、BalthazarCT分级为D/E级和CTSI≥3的AP患者,BMI、血糖、血清TG水平分别显著高于Ranson评分〈3、BalthazarCT分级为A/B/C级和CTSI〈3的AP患者(P〈0.05)。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BMI、血糖、血清TG水平中的任意一项与Ranson评分、BahhazarCT分级、CTSI中的任意一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人院时BMI、血糖和血清TG水平能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AP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10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最后转归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发现年龄越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越高;血糖(GLU)异常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GLU正常者;死亡组甲胎蛋白(AFP)、血清总胆固醇(CHOL)、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好转组;死亡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好转组。认为年龄、GLU、AFP、CHOL、PLT水平及并发症是判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和整体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以及常规的血糖监测和护理。结果干预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血糖监测和护理措施相比,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保持合适的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并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段俊华  李成乾 《山东医药》2011,51(49):58-59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组(CSⅡ组)25例、常规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平均胰岛素用量、体温及白细胞异常时间、C-反应蛋白(CRP)下降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P均〈0.05),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MSⅡ组(P〈0.01)。csⅡ组体温异常时间、白细胞异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较MSⅡ组明显缩短(P〈0.05),CRP下降水平与MSII组比较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能快速平稳控制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血糖,减少了炎症反应时间,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缩短了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至2011年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同时按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全部患者分为A(空腹血糖7.0~11.1mmol/L)、B(空腹血糖11.1~16.7mmol/L)、C(空腹血糖≥16.7mmol/L)三组,观察高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脑CT扫描梗死灶大小和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的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16.7mmol/L的患者,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情况与患者血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血糖≥16.7mmol/L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的糖尿病烧伤患者68例,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36例(CSII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32例(MSII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血糖变化以及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等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CSII组对空腹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P〈0.05),术前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总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MSII组(P〈0.01,P〈0.05)。结论在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缩短术前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总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患者血糖水平对病情及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低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9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肝炎临床分型与血糖水平的变化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重度低血糖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低血糖症患者(P〈0.05)。重型肝炎有血糖异常时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型肝炎常有低血糖发生(98例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达44.9%),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后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低血糖组病死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重型肝炎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检测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危重程度、评价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彦  苏丹虹  唐维政  邢柏 《山东医药》2010,50(40):67-68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20例轻症AP患者、13例重症AP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PCT水平。结果 3组间血浆PCT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AP组高于轻症组和正常组。AP患者血浆PCT随住院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检测AP患者血浆PCT水平有助于评估AP的病变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CSII)治疗,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每日8次微量血糖仪血糖监测(A组)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方法(B组)对其血糖进行监测,比较两组血糖稳定达标时间、发现无感知低血糖次数、血糖漂移幅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评价血糖监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易发现低血糖事件,调整治疗方案所需时间短,血糖漂移幅度小。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于脆性糖尿病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浆胶体渗透压(COP)水平与心脏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心脏手术并监测血浆COP的60例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血浆COP水平与心脏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B组患者血浆COP水平的恢复速度明显较A组患者快,术后恢复良好,呼吸道并发症较A组患者明显减少。两组间呼吸道并发症、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心脏术后监测血浆COP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维持较高的血浆COP水平,可明显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血浆COP水平与心脏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危重病患者入院初始随机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13例危重症患者分为3组:血糖12.0 mmol/L为A组(31例),血糖12.0~20.0 mmol/L为B组(63例),血糖20.0 mmol/L为C组(19例)。采用微量泵持续胰岛素泵入强化控制血糖,使血糖尽快达到并维持在7.8~8.3 mmol/L,观察3组患者入院时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住ICU时间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分析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之间入院随机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住ICU时间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有明显差异,其中A组优于B组和C组(均P0.01),B组优于C组(P0.01)。患者的年龄、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危重症患者随机血糖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即使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仍显示初始随机血糖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82例髋部骨折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A组低于B组(P0.05)。比较A、B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至切口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1年死亡率、患者户外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A、B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至切口拆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等待时间比较,A组较B组缩短,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术后A组1个月无患者死亡,死亡率低于B组,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死亡率比较,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中,血糖水平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在围手术期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意外事件,在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124-125
血糖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陈萍(四川成都市传染病医院610061);《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8):572—573[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322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173例(53.73%),低血糖组病死率为48.55%(84/173),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ACS患者246例纳入研究,记录ACS患者基线时各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和死亡情况,以及入院时的血糖值。按血糖水平进行分组,A组:2.8~6.9mmol/L,B组:7.0~11.09mmol/L,C组:〉11.1mmol/L,组间比较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基线指标为自变量,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46例ACS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影响不良事件发生即预后的变量分别是入院时血糖水平、心梗面积(用CK-MB值评估)、心梗范围(MIS)、ST段抬高ACS发生率、再梗死率、心率。各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水平等6个因素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其次是入院其血糖水平、ST段抬高发生率、心梗范围、心梗面积、心率、再梗死率。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ACS患者住院期间近期预后不良相关,入院血糖水平升高是ACS患者风险发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保守治疗的轻症AP(MAP)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观察A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淀粉酶(AMY)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O、ET-1、AMY水平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都有所升高(P〈0.05),ET-1水平都有所降低(P〈0.05),且川芎嗪组升高、降低更明显(均P〈0.05);血AMY下降速度川芎嗪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腹痛及腹部压痛持续天数、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均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AP临床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影响AP患者NO、ET-1的分泌与释放,调节血循环中NO/ET-1的比例而改善胰腺微循环灌流不足的状况,最终使AP病情得以好转。  相似文献   

17.
207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207例合并肝功能损害AP患者按照病因、严重程度、年龄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分析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的肝功能变化指标。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P〈0.05)。胆源性AP肝功能指标中ALT、ALP、LDH比非胆源性AP损害程度重(P〈0.05);胆源性AP比非胆源性AP符合SAP人数、转手术率、死亡率均较高.住院天数较长。不同年龄AP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各肝功能指标中ALT、AST、LDH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结论胆源性AP合并肝功能损害明显。ALT、AST、LDH等肝功能变化指标可作为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ACS患者血清hs—cTnT、全血BNP水平与住院转归的关系方法ACS住院患者236例,其中UA102例、NSTEMI 114例、STEMI120例,入院当13均行血中hs—cTnT、BNP水平检测,并与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不同转归之间血中hs—cTnT、BNP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1、ACS患者血清hs—cTnT与全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2、ACS患者中,预后不良(转ICU或死亡)组hs—cTnT及BNP均高于好转出院组(P=0.006,P〈0.001)。3、亚组分析:UA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与好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预后不良组BNP(2344±1623.3)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654.2±923.7)(P=0.001)。N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hs—cTnT(1.97±2.58)明显高于好转组(0.66±1.15)(P=0.001),而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886.1±936.5)也明显高于好转组(729.9±825.1)(P〈0.001)。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水平(5.40±3.58)高于好转组(3.22±3.33)(P=0.02),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304.4±1528.8)也高于好转组(560.2±957.8)(P=0.042);结论ACS患者血中hs—cTnT、BNP水平与住院期间的转归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CS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保肝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并分为3组:56例COPD并发肝损害患者给予护肝治疗(A组),42例COPD并发肝损害患者未给予保肝治疗(B组),68例COPD无肝损害患者未给予保肝治疗(C组)。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临床转归。结果 A组和B组的临床症状、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均高于C组,预后比C组差。A组的住院费用比B组高〔(9534±326)vs(7864±265)元〕。而住院天数〔(25±6)vs(25±6)d〕、肝功能转归和死亡率(17.3%vs16.8%)两组无差异。结论 COPD患者并发肝损害会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增加死亡率,但护肝治疗对转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查阅200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入院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1723例,且住院时间不少于3d。住院期间每日监测血糖不少于4次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住院期间不同的平均血糖值(MBG)分组,观察MBG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数、死亡数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住院期间MBG为7.8~11.0mmol/L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平均血糖〈7.8mmol/L和〉11.0mmol/L组(P〈0.05)。结论提示在糖尿病合并PCI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7.8~11.1mmol/L)范围内时安全性好,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