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疗法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生长发育、临床疗效及合并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 2 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 (观察组 )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 ,与 2 0例对照组比较其生长发育指标 (头围、体重、身长 )、血红蛋白、合并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头围、体重、血红蛋白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 <0 .0 5 ) ;合并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P <0 .0 5 )。【结论】胃肠外营养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支持作用 ,能使患儿在禁食期间得到良好的营养支持 ,尽早康复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鼻伺喂养,观察组给予重力喂养和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头围、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有助于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实现经口喂养时间,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方式对早产儿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晚喂养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早期胃肠内外营养+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的方式。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各项检测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d内及7~9d胃动素显著高于对照组,13~15d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即给予胃肠内外营养+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能改善患儿胃肠功能,促进患儿体重增长,使生长发育平稳化,对于降低EUGR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早产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营养在早产低体重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3例使用早期静脉营养的早产低体重儿(治疗组)与传统静脉营养的早产低体重儿5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使用早期静脉营养的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短,体重增长快,住院天数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静脉营养能更好地满足早产低体重儿的能量需求,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压固定法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治疗的N-CPAP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固定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减压固定法干预,比较患儿体重增长、全胃肠喂养所需、体质量恢复正常、住院时间和喂养耐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全胃肠喂养所需、体质量恢复正常、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固定法干预可有效提高NCPAP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患儿的喂养耐受,且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利于患儿营养摄取和生长发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喂养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极低体重儿7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组)和对照组(早产儿配方喂养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胃肠营养吸收状态及胃排空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患儿体重增加以及每周患儿身长增高和头围长度增长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营养吸收状态包括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需要肠外营养时间以及恢复出生时标准体重需要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自主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胃肠转运速度更快(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够提高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促进胃肠道营养吸收,加快胃肠转运速度,促进胃排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家庭病房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镇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低体重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冷藏母乳人工奶瓶喂养,观察组于家庭病房内由患儿母亲亲自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长、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NICU内建立母乳喂养家庭病房可有效提升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初新  陈东芳  张婷婷 《全科护理》2021,19(12):1643-1646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4周内每周体格发育相关指标(体重增加值、身长增加值、头围增加值),胃肠道发育情况(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4周内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每日身长增长值、头围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呼吸暂停、NEC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对患儿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s)对早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下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不能耐受全胃肠道营养的早产 VLBWIs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于出生2 h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肠外营养;常规治疗组49例于生后48 h开始应用传统的静脉营养方案。住院期间计算出两组患儿热卡、蛋白质,监测血糖、头围、身长,住院期间定期抽血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3d观察组所摄入热卡、蛋白质分别达早产儿摄入标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9 d观察组所摄入热卡、蛋白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 d、9 d、21 d观察组热卡和蛋白质累积丢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正常出生体质量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头围、身长增长较常规治疗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均未增加相应的并发症。【结论】VLBWIs早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下足量肠外营养耐受性好,体质量增长快,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缩短,没有增加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73-2074
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医院中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观察组在体重指标及平均体重方面、营养指标回复方面、并发症及护理时间方面、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中应用效果较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实施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鼻饲胃肠喂养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喂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每周头围及每日体重增长水平均大于对照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自主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20/5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00%(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能明显改善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患儿头围、体重增长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达到使患儿早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将378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蛋白摄入量、胆固醇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量与蛋白摄入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的日常护理中给予早期胃肠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提高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蛋白摄入量等水平,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与间歇鼻饲注入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天数、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后身高、体质量、头围、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儿24 h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更有助于改善VLBWI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态,患儿肠胃功能恢复效率更高,喂养不耐受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高营养护理,观察组尽早胃肠道喂养,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喂养方法,剂量从小到大直至全胃肠喂养。比较两组患儿2周后体重及达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出生2周后体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喂养和静脉营养的护理,不仅能提高患儿体重,缩短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且能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患儿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家庭病房母亲亲自母乳喂养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 方法 将66例母乳喂养的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2),实验组在NICU住院期间母亲在家庭病房中亲自母乳喂养患儿;对照组用冷藏母乳人工用奶瓶喂养。收集并记录两组患儿喂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及6月龄时母乳喂养情况。喂养状况指标包括喂养不耐受情况及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 结果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和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及6月龄时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NICU家庭病房中,母亲亲自母乳喂养低出生体重儿可改善患儿喂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家长满意度,提高6月龄时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5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入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短,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乳鼻饲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给予配方奶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鼻饲喂养,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自行吸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胆红素、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行吸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母乳鼻饲,可为患儿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血生化指标,且能减少患儿因肠胃不耐受而产生的并发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 d营养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食管癌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曾艳  吴晓玲 《当代护士》2016,(12):73-75
目的探讨分析围手术期应用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对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通外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住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拆线、引流管拔除、肠外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别于术前、术后第一天及术后1周检测患者体重、BMI、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态;同时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排便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拆线和引流管拔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体重、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天两组体重、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两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体重、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功能优良比率为82.61%,对照组为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护理在直肠癌前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实施,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早地恢复患者营养状态,同时可获得更佳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71-3273
目的探讨腹部及足底按摩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低出生体重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腹部及足底按摩疗法。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体格发育(身长、体重、头围、胸围)情况及神经心理发育(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情况。记录两组患儿恢复体质量时间及达到全肠营养时间。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体格(身长、体重、头围)发育情况及神经心理发育(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体质量时间及发到全肠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及足底按摩能有效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