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改良骼腹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损伤程度、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1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用于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水利医院治疗的74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n=20)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 60±0. 47 h)、术后住院时间(13. 11±1. 08 d)明显少于对照组(2. 23±0. 53 h,16. 23±1. 16 d),手术切口长度(9. 26±3. 10cm)、术中出血量(560. 23±57. 82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4. 78±4. 38 cm,724. 41±68. 63 ml),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91. 89%)、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 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 97%,81. 08%),并发症总发生率(5. 41%)明显低于对照组(16. 22%),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更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49例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髂腹股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5.
罗奕  曾佳学  韩亚力  杨春 《临床医学》2014,34(10):31-32
目的探讨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六盘水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分别按照Matta标准和Merled Aubigne-Postel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及髋臼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骨折解剖复位31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1%。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可显著提高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解剖复位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后正中入路,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效果及术后疼痛度与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理氯化钠溶液灌注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6个月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椎体高度改善率、Cobb角纠正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与Oswest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手术相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清晰暴露术野、减少创伤与出血,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使用经椎旁肌入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诊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6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实施椎旁肌入路术式。另选择2012年4月前68例采用传统入路术式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术后情况以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卧床时间(10.0±2.5)d和术中出血量(90.5±30.1)mL明显低于对照组(26.0±3.5)d、(280.1±3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置放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24.2±0.7)分,而对照组为(18.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的矫正率和椎体塌陷的矫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入路术式,优点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7月至2005年6月间经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23例复杂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术后X线表现按Matta标准评估,远期髋关节功能和异位骨化率按d'Aubigne和Brooker标准评估.结果 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2例.髋关节功能优1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1.3%;髂腹股沟入路无一例异位骨化;K-L入路Ⅰ-Ⅱ度异位骨化4例,Ⅲ度异位骨化1例,无一例感染.结论 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显露充分、方便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使用Matta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改良Stoppa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需行前路固定的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可作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经髂腹股沟下入路及传统髂腹股沟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腹股沟下入路是一种较好的髋臼前方手术入路,具有解剖结构简单、出血少,显露充分、复位质量高,临床效果满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髋臼骨折(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CAF)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高能量创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髂腹股沟和Kocher-Langenbeck(简称K-L)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有术野显露良好、复位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但由于髋臼位置深、结构复杂,联合入路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2003年10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24例,制订了一整套的护理方案,可以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功能,减轻患者的伤残,康复效果满意,本文将护理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曾颖  许伟国  蔡斌  凌云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163-1164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柱及前壁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例经髂腹股沟人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用Matta复位标准测量,解剖复位15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平均随访36.2月,临床疗效优良18例,中等2例,无疗效差病例。结论:经髂腹股沟人路适用于髋臼前柱及前壁骨折,也适用于部分双柱骨折及“T”形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90-291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K-L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及JOA评分、VAS评分、ADL评分指标.结...  相似文献   

16.
李罡  张泽义  高菲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52-2552
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间我科共收治复杂髋臼骨折18例,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A组(经腹膜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和B组(经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各41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高于B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9.76%、无瘤生存率为85.37%、总生存率为90.24%,B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4.88%、无瘤生存率为87.80%、总生存率为92.68%,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入路与经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癌,但后者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且淋巴结清扫数量多,可大大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人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及复位固定技巧。方法对2007--2009年应用联合手术人路收治的11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ded 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时,联合入路能够很好地显露骨折部位,方便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及复位固定技巧。方法对2007~2009年应用联合手术入路收治的11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de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时,联合入路能够很好地显露骨折部位,方便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分别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血清创伤分子含量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和矫正畸形效果。结果椎旁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与经皮微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创伤程度相当,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