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完全缓解率、白细胞值、感染率、病死率、PML-RARa转阴率、复发率、生存率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CR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CR率及PML-RAR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病死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方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早期死亡,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完全缓解者,其余均完全缓解,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67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获得高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缩短诱导时间,可望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DA方案治疗,试验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症状完全缓解率、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症状完全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与社会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反式维甲酸、砷剂(三氧化二砷、复方黄黛片)、化疗治疗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缓解后治疗则进一步提高了长期生存率,但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此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CNKI 1992-01/2007-0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治疗、干细胞、移植,leukemia,promyelocytic,acute,therapy,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与急性早幼粒细胞治疗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61篇相关文献,4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20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的文献。资料综合:临床分别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复方黄黛片或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复方黄黛片完全缓解率达60%~98%,联合化疗可提高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缓解率达90%。联合用药进行完全缓解后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无病生存率,但治疗时间短者,其复发率较高,以采用长程治疗(时间大于6年)者5年无病生存率高达48%,而造血干细胞移植者5年无病生存率更可达100%。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或砷剂单独应用及其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均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全反式维甲酸或砷剂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提高完全缓解率,以长程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40-2442
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脂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APL病患者8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先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进行诱导缓解期治疗,待完全缓解后,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维持治疗,观察组采用三氧化二砷进行维持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水平(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技术(P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能有效维持APL治疗效果,改善血脂、凝血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总结50例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用药前准备、用药中护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健康指导等,认为此种方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敏  张斌  胡玉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64-516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类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可使我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5a无病生存率达到94.7%。但在治疗过程中5%~27%的患者可并发亚砷酸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予全反式维甲酸40~60mg/d,持续服药至缓解,缓解后与化疗药物序贯治疗,用药前后检察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结果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缓解率达91%,达缓解天数平均44d,所需维甲酸总剂量2648mg。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采用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3例采用单独As2O3治疗,剩余41例采用单独ATRA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8个疗程后的心肌酶学、肝功能指标变化,死亡、完全缓解比率、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8个疗程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LT和AST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As2O3组的CK-MB以及TnI-UI指标明显升高(P0.05);与As2O3组相比,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其达到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相比于单药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与As2O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较ATRA治疗组明显提高。联合用药组患者肝功能受损比例明显升高,ATRA组患者出现高白细胞血症、头痛比例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应用于诱导APL的缓解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患者38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25mg/(m^2·d),分2~3次口服,三氧化二砷(As2O3)0.16mg/(kg·d)静脉滴注。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不良反应等调整用量。结果34例完全缓解(CR),2例死亡。完全缓解(CR)率为89.5%,取得CR所需时间为(24.4±5.2)d。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达CR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确诊的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标准化疗的老年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单纯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两组每4周复查一次骨髓涂片,评价疗效。比较两组28天死亡率、完全缓解率、及治疗后6月生存率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HRM、聚合酶链反应集合DHPLC技术相对定量检测NPM1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患者完全缓解率、6月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治疗组28天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6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NPM1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高于NPM1阴性患者(P 0. 05),6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可以延长老年AML患者的生存,对于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需引起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_2O_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APL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用ATRA诱导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S_2O_3诱导。统计两组患者早期死亡(EDR)发生率、完全缓解(CR)率、复发率、达CR时间、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总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EDR、CR和达CR时间分别为4.2%(2/48)、91.7%(44/48)和(24.2±4.1)d,对照组为6.3%(3/48)、79.1%(38/48)和(36.4±4.6)d,观察组CR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达CR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总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2.9%(11/48),对照组为16.7%(8/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AS_2O_3诱导方案治疗APL可缩短达到CR时间,让患者尽快解除痛苦,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邓宏武  郭洪涛 《新医学》1997,28(3):142-143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临床观察河北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056200)邓宏武郭洪涛我院自1989年开始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8例资料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收集1989...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0.1%AS2O3 10ml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滴,持续3—4h,每天一次,ATRA 25mg,/m^2·d,分两次口服,结果:14例患者中有13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92.8%。14例中10例为初治患者,4例为复发APL,4例复发患者中3例达CR,均在30天内达CR,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使CR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双诱导组(亚砷酸联+维甲酸)、维甲酸组、常规化疗组,观察各组白细胞总数、早幼粒细胞、缓解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双诱导组治疗1周后早幼粒细胞比率、白细胞总数、CR与维甲酸组、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短期疗效显著,完全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院1993年至今收治的37例可供分析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诱导缓解,维持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全反式维甲酸、复方氰黛片、亚砷酸注射剂诱导治疗期的疗效、副反应、细胞毒药物与全反式维甲酸、复方氰黛片三组方案联合序贯用于缓解后治疗的疗效观察,探讨长期存活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观察庞华,张宏泉,刘安栋我院自1988年以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现部分患者骨髓发生抑制,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来源为我院1988年至1993年1月收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通过维甲酸与亚坤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延长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诱导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甲酸和亚坤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睡眠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较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睡眠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维甲酸和亚坤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还可延长睡眠时间,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毒副反应的护理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长春130021)毕淑翠孙晓红本文观察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的毒副反应,并总结防治及护理的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IC颅内出血,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仅有诱导分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