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及MRI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行MRI检查并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1例,子宫壁结合带弥漫性增厚,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局限性子宫腺肌症8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结论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矢状位T2WI是显示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2.
梁晋社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25-142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腺肌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弥散型子宫腺肌症24例,表现为子宫体增大,结合带弥散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增厚的结合带内有点状长T2信号,部分于T1WI上呈高信号。②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1例,表现为子宫底或体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共发现16个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6例内见点状高信号,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肿块影,8例内见点状高信号。③有12例合并有其他妇科病,其中子宫肌瘤8例,卵巢囊肿4例。结论 MRI对子宫腺肌症能作出正确诊断,在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是子宫解剖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之间,为子宫肌层的内1/3,由外层的应属于固有肌层的过渡区以及内层的致密层组成。子宫结合带的厚度和收缩力可以用作子宫功能、妊娠早期以及子宫内膜癌早期检测的诊断和预后指标。也在经血排出、精子运输及胚胎着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与之有关的生殖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现将着重介绍子宫结合带在常见妇科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的为生殖医学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影像表现.结果 14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2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T2WI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3.2~35.0 mm,平均16.5 mm,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其中1例患者T1WI与T2WI均可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灶.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结论 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有重要价值,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的MRI资料。结果除2个较小子宫肌瘤病灶术前MRI诊断可疑外,其余诊断均符合病理结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两者的MRI信号特征是MRI准确诊断子宫多发病灶的基础。结合病灶的强化特征、境界、与子宫结合带的关系和局部子宫轮廓的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MRI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冻胚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助孕的85个周期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子宫内膜准备前应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至2013年5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5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弥漫型34例,T2WI序列均清楚的显示出子宫典型的三层结构,尤其以矢状位显示最佳。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宫体增大,结合带均弥漫性的增厚,厚度1248 mm,平均32 mm。其中28例T1WI序列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灶。DWI序列较轴位T2WI序列均显示出更多更清楚的异常信号结节。局限型21例,在T2WI序列上表现为结合带的局限性增厚并于外肌层内显示边界不清楚的类结合带信号的局限性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子宫腺肌症在矢状位T2WI序列显示最佳;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并夹杂大小不等类圆形长T1、长T2或短T1信号灶为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性表现,MRI能够清楚显示这一特征性表现,并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分型、定位、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MRI对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常规增强检查,在MRI图像上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信号、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带及内膜与肌层交界面情况、宫颈管及纤维基质环情况,将MRI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RI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1.7%,对Ⅱ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8.9%,总准确率为90.9%.结论:MRI是术前诊断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本科室2003年1月-2007年12月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成像情况和临床资料。结果: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MRI的表现:①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7例,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轮廓光滑,T1WI病变为等信号,与正常肌层无法区分;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的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增厚的结合带与内膜和外层肌之间界限不清。②局限性26例,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模糊,在T1WI平扫和增强病变均与肌层信号相仿。43例中,33例于T2WI低信号病灶中可见散在斑点状高信号灶,其中26例于T1WI上亦呈类似高信号灶,且其数量亦较T2W1上少。③有29倒合并其它妇科疾病,其中子宫内膜并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15例,子宫肌瘤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4例,宫颈Nabothian囊肿1例。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腺肌症病变,为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分期,评价MRI在于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在MRI上观察肿瘤信号特征、侵犯肌层的深度及肿瘤强化特点,根据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在T1WI上大部份肿瘤信号与肌层信号相近,除非有出血致信号增高外常不易发现,T2WI上肿瘤呈相对高信号或等信号,结合带中断,增强后肿瘤呈中等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9%.结论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侵犯范围和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定位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