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是雷达作战效能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雷达在有源压制性干扰条件下特点的研究,提出了评定雷达抗有源干扰性能的综合指标,建立了雷达综合抗干扰能力评估模型,并给出了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抗射频阻塞干扰方法会引起有用信号的畸变,同时仅部分抑制了射频阻塞干扰。为了解决这些抗干扰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射频干扰对消,给出了射频干扰对消抗阻塞干扰的实现方法,并对其抗单音干扰的性能做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射频干扰对消技术后,在Eb/N0相同的条件下,干信比在10~30dB范围内,对误码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同型号警戒雷达间同频干扰抑制问题,利用机械扫描警戒雷达扫描周期固定不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周期动目标检测(MTI)对消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建立了警戒雷达方位扫描周期内的同频干扰模型,分析了常规MTI技术无法消除同频干扰的原因。借鉴传统MTI原理,针对警戒雷达同频干扰在方位扫描周期内慢速且规律性时变的特点,将MTI对消周期扩展为天线旋转周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同频干扰对消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旋转周期MTI对消技术在抗同频干扰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判定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效能评估模型,并在 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雷达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的概念,建立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与天线 增益等六大参数的定量关系。最后,针对两部雷达间的干扰情况做了算例分析,仿真实验结 果 表明:降低天线副瓣增益、增加雷达间距离以及提高受扰雷达压制系数均可以获得较好的雷 达间电磁兼容性。这种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用于雷达间电磁兼容判决的模型,能够真实 、定量地反映出雷达间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强地物回波产生副瓣干扰,根据毫米波雷达制导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考虑天线副瓣杂波影响的精确的信杂比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考虑副瓣影响的雷达的最佳搜索角。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对精确预测雷达信杂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综合设计雷达中天线的性能指标也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整个雷达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通信设备应用的复杂化和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的设备电磁兼容性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分析对消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结合的干扰对消技术,并研制出了基于该技术的干扰对消原理样机。对该样机的单机测试和系统联试结果表明,该对消技术具备点频干扰和噪声干扰的抑制能力,对消收敛时间小于100 ms,对消比大于43 dB,适合在窄带通信中应用并可推广到其他领域。该成果正逐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机载火控雷达天线副瓣辐射与机载电子对抗设备之间的互干扰问题,并对通道干扰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传统时分制解决方法的不足,即当一个电子设备工作时,与它会产生相互干扰的其它设备必须停止工作。进而提出了用陷波法和禁止信号法解决此问题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重点就禁止信号法分析了其效果和可能对设备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用陷波法和禁止信号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雷达和电子对抗设备之间的相互电磁干扰问题。其中,陷波法适用于频率稳定、窄带宽的脉冲多普勒(PD)雷达,禁止信号法对于精确测频系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收发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中直达波问题,研究了收发 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中直达波抑制方法,根据收发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的工作方式 、信号处理流程等特点以及雷达的实际应用,可采用收发隔离、数字波束形成零点抑制、异 频滤波、自适应对消及脉冲压缩增益6个环节进行直达波抑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 给出的直达波抑制方法能有效解决收发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直达波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干扰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各类应用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强干扰环境中,扩频增益不足以对干扰进行有效抑制,需采用各种抗干扰措施。对GNSS抗干扰技术进行了分类,概述了不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GNSS干扰源与干扰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给出了不同干扰类型对应的抗干扰方法,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几类常见自适应算法的性能,最后指出了GNSS抗干扰技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全模拟Ka频段自适应射频对消技术,用于解决连续波雷达收发隔离不 足的问题。该技术利用了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矢量叠加后相互抵消的基本原理,采用毫米波 解调器把泄露信号分解为I、Q信号,经有源滤波放大网络后再通过毫米波矢量调制器构造出 与泄露信号等幅反相的矢量,并通过波导耦合器馈入接收通道与泄露信号叠加达到对消效果 。采用此技术,研制出了一台带对消器的Ka频段单天线连续波雷达原理样机,在600 MHz  对消带宽内,对消度达到25 dB以上,最大对消度35 dB。  相似文献   

11.
朱万清  孟煊 《国际商务研究》1997,37(3):11-14,25
本文论述相控阵雷达的一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分析了基于Systolic结构的SLC系统的MGS算法,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SLC系统中MGS算法在抑制干扰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QAM-OFD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雷达通信共享信号因携带随机通信信息,其脉压旁瓣的随机性较大,类似噪声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基于Keystone变换的长时间相参积累算法抑制其旁瓣。在共享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脉压旁瓣受随机通信信息的影响以及采用长时间相参积累抑制其旁瓣的可行性,然后采用Keystone变换校正其长时间相参积累产生的距离单元走动,并进行多普勒模糊补偿处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回波能量积累集中,能有效实现共享信号脉压旁瓣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个工作于Ka频段的16波束H面波导结构低副瓣多波束Rotman透镜天线。各相邻 波束间隔小于半功率波束宽度。采用相邻波束副瓣对消的原理实现了降低副瓣目的。实测结 果表明,与未采取对消的天线相比,天线副瓣电平平均降低了10 dB。给出了H面喇叭激 励下透镜内电磁场计算公式及阵列轮廓的截获损耗。螺钉移相器的应用缩小了透镜天线尺寸 。  相似文献   

14.
在强干扰环境下,星上信道化器的关键部件模数转换器(ADC)会发生数据溢出,严重影响星上载荷转发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抵消思路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强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数字域对强干扰进行检测、提取和相位幅度调整,然后在模拟域进行强干扰抵消,最后通过检测反馈保证抵消效果。给出了数字域提取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并且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消除卫星宽频带噪底起伏带来的影响。研究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强干扰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中实现码分多址(CDMA)应用,需要完成多用户检测(MUD)及码分多址干扰(MAI)抑制。采用减性多级迭代对消算法,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中完成信号再生、延时校正、时域相减对消,可以完成至少12通道的多用户检测,并能将多址干扰抑制至最小1 dB以内。该算法可作为通用MUD算法的有效补充,并能应用于各类非最优的CDMA系统中,具有迭代级数可选、通道扩展性强、工程实现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TD-SCDMA上行链路传输中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提出了一种上行链路的发送和接收方案。发送端采用准同步CDMA加QAM调制,扩频序列采用优选相位的Gold序列,该序列在一定时延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互相关性。接收端采用串行干扰抵消的方法去除或抑制很严重的多用户干扰,该方法实现简单,适合瑞利衰落信道。仿真结果说明采用这种发送和接收方案后,在应用智能天线抑制多径后,只要用户间的时延控制在3/8个chip之内,误符号率(SER)性能就几乎与单用户界(SUB)一致,频谱利用率可以达到4 bit/s/Hz。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有高斯量测噪声情况下目标机动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三阶累积量的 机动检测算法,通过利用Kalman滤波实时产生残差数据而进行的三阶累积量的计算,抑制了 高斯噪声对目标机动的影响,且实现了机动检测的实时性。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 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