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抗子宫内膜抗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改良法提取,纯化正常人及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抗原,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并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两者蛋白质组成及抗原特异性,建立ELISA方法并测定,分析正常人及内异症患者血清EMA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alectin-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中galectin-3蛋白及mRNA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结果:galectin-3蛋白定位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与正常对照相比,galectin-3 mRNA及蛋白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其表达在分泌期高于增生期.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galectin-3低表达可能与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有关,从而导致了内异症不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它通过影响生殖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导致不孕.其中对胚胎植入的影响包括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紊乱、同源盒基因HOXA10的下调等所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人类胎儿子宫内膜的核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人类胎儿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时,我们发现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有单纯及复合核体的存在。由于雌激素能促进单纯核体的形成和转化,及母体的雌激素和黄体酮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我们认为人类胎儿子宫内膜的复合核体的形成与母体雌激素的作用有关。复合核体所合成的rRNA将可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以应内膜上皮增生之需要。因为黄体酮能阻止核体的形成,胎儿子宫内膜能否出现核体,可能与胎儿血液里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浓度比例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所含此二激素的受体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诊断、分类与子宫内膜增生WHO(2003)分类的关系,探讨β-catenin、Glut-1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EIN诊断及分类标准,对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再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83例子宫内膜增生及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Glut-1及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共检出24例EIN病例,总检出率为28.9%(24/83).24例EIN病例中,来自复杂型不典型性增生16例(66.7%,16/24),但EIN的检出率与不典型增生的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2)β-catenin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中呈正常表达,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异常表达率为10.2%(6/59),而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异常表达率(50%,12/24;66.7%,16/24)分别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间的异常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lut-1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均呈低表达,而在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3%(14/24)和70.8%(17/24),均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高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TEN蛋白在EIN病例中的失表达率(37.5%,9/24)与子宫内膜样腺癌(62.5%,15/24)、增殖期子宫内膜(2/10)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8.8%,17/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失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Glut-1蛋白高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二者在区别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是有用的免疫标志物.PTEN蛋白失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极早期事件,但将其作为EIN病变的诊断性标志物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及c myc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所用标本包括 14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 ,8例复合增生 ,10例不典型增生 ,42例内膜样癌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和c mycmRNA表达。结果  (1)hTERT在子宫内膜单纯、复合、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内膜样癌中阳性结果分别 2 / 14、4/ 8、8/ 10和 92 9% (3 9/ 42 ) ,前两组均为弱阳性表达 ,后两组多为中度和强阳性 ,统计分析表明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内膜样癌中hTERT表达高于单纯和复合增生 (P <0 0 5)。c myc在子宫内膜单纯、复合、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内膜样癌中阳性结果分别 3 / 14、1/ 8、5/ 10和 54 8% (2 3 / 42 ) ,后两组c myc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组 (P <0 0 5) ;不典型增生病变的c myc阳性水平高于单纯及复合增生 (P <0 0 5)。(2 )hTERT阳性水平与内膜样癌分化相关(P <0 15) ;c myc阳性率随内膜样癌浸润深度增加而递增 (P <0 0 5)。 (3 )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样癌各组中hTERT与c myc表达均不相关 (P >0 0 5)。结论 hTERT及c myc基因过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恶性转化相关 ,并与内膜样癌演进以及不良预后有关 ,但其两者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总结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共计404例,其中44例术前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术前诊断为AEH的患者中,39例(89%)患者未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100%),14例(32%)年轻患者保留了双侧卵巢,9例(20%)患者给予辅助放疗。中位随诊时间52个月,无复发病例。和绝经后患者相比,绝经前患者术后深肌层浸润(1/22及4/22)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0/22及3/22)更少,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AEH组和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EC组),AEH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EC组(P=0.000);辅助化疗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EC组(P=0.003和0.019)。结论术前诊刮为AEH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好,年轻患者充分评估后可以考虑保留卵巢,绝经后患者AEH伴发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增高,且更容易合并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受累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指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即允许受精卵定位、黏附、侵入并使内膜间质发生改变从而植入子宫内膜的一种能力。子宫内膜的“种植窗”期也称为容受期,需要由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的支持,同时也受多种基因、蛋白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影响,其中miRNA及其靶基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miRNAs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水、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等疾病中都存在miRNAs的差异化表达。miRNAs及其靶基因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也引起学者的重视,多项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者存在miRNAs及其靶基因的差异表达,本文将对miRNAs及其靶基因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