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及A受体激动剂(THIP)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GABA和THIP与人CIK细胞作用后,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GABA能显著抑制CIK细胞的生长(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THIP对GABA的抑制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GABA显著影响细胞周期比例的分布,促进细胞凋亡;GABA显著降低CIK细胞表面分子CD28、CD25的表达,并能被THIP增强。结论:GABA可抑制CIK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降低其细胞表面CD28、CD25的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些作用通过T淋巴细胞上的GABA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输注治疗对再次制备CIK细胞亚群的构成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经2个疗程CIK细胞治疗的患者201例,分为CIK治疗后90 d内(含90 d)制备检测组和大于90 d制备检测组。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CD8,CD56和NKG2D受体表达情况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 CIK细胞输注治疗后90 d内再次制备CIK细胞的CD3+CD56+细胞百分率(16.7±9.1)%,与CIK细胞输注治疗前相比(13.5±8.6)%,显著增加(P0.01),而且,表面受体NKG2D表达水平((84.1±10.8)%,也比CIK细胞输注治疗前明显增高((81.1±14.8)%)(P0.05)。与此相反,CIK细胞输注治疗后导致再次制备时,CIK细胞群体中CD3+CD4+百分率(15.2±9.7)%,与CIK输注治疗前(17.6±12.5)%相比,显著下降(P0.01)。值得注意的是,CIK细胞输注治疗后超过90 d再次制备CIK细胞的CD3+CD56+细胞分布和NKG2D受体表达,与CIK细胞输注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但CIK细胞输注治疗后仍可导致再次制备时,CIK细胞群体中CD3+CD4+百分率(14.5±9.4)%,与CIK细胞输注治疗前相比(18.2±12.9)%,明显下降(P0.01)。另外,2组再次制备CIK细胞的总数和体外细胞杀伤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CD3+CD56+细胞前体细胞,在相同CIK细胞培养制备体系中增殖、定向分化和活化的能力,该作用持续时间不超过90 d,因此,CIK细胞治疗疗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90 d。  相似文献   

3.
反抑制T细胞(TCS)借助辅助T细胞对抗T抑制细胞的抑制效应参与免疫调节。小鼠和人体TCS都表达长绒毛野豌豆凝集素受体(VVR)。而人体TCS则主要是CD8VV~+T亚群,和临床多种疾病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本文用抗VV抗体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测知正常人VV~+T亚群的比例是16.6%±2.9%,CD8VV~+T亚群比例是8.45%±1.92%,各种VV~+细胞亚群的功能测定,显示健康人CD8VV~+T细胞亚群,具有拮抗ConA诱导的抑制细胞对杀伤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具有增强PBL对PPD诱导的增殖反应,具有正调节功能,而CD8VV~-却具有相反的抑制作用。在后一系统中CD8VV~+细胞相对反应值可高达223.2%,CD8VV~-的相对反应值仅为34.5%。如果在PBL增殖反应中加入CD8VV~-亚群诱发免疫抑制后再加入CD8VV~+亚群可以看到低反应迅速回升,回升幅度和递增加入的CD8~+细胞数量相对应,表明人体CD8VV~+T亚群具有反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范围内白细胞介素2(IL-2)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特别是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数量和功能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浓度IL-2作用下培养2周,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培养前后不同淋巴细胞的表型和比例,采用台盼蓝染色和血球计数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Vδ1和Vδ2型γδT细胞的4个功能亚群中,CD27+细胞(包括CD27+CD45RA+和CD27+CD45RA-)可以表达淋巴组织归巢受体CCR7,CD27-细胞(包括CD27-CD45RA+和CD27-CD45RA-)不表达CCR7,具有分布于外周组织的潜能;各个γδT细胞的功能亚群均能表达活性相关受体,在丝裂原刺激下可以迅速产生不同水平的细胞毒作用相关效应分子。虽然高剂量IL-2对CD4 T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但对γδT的增殖反而有促进作用,增殖的γδT细胞以CD27-CD45RA-的效应细胞为主。结论治疗剂量范围内的IL-2具有刺激人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基于IL-2的抗肿瘤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孕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IDA)时妇女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变化。方法检测137名铁缺乏和43名正常孕妇及45名非孕妇女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16活性,分析孕妇不同程度铁缺乏时各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孕期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显着低于非孕育龄妇女;孕期妇女随着铁缺乏程度的加重,CD3、CD4细胞的百分比随之下降;IDA孕妇的CD4 、CD16细胞的百分比、CD4 /CD8 。比值显着低于正常孕妇。结论铁缺乏孕妇T细胞亚群免疫活性及NK细胞的活性降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与铁的缺乏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方法:抽取10例健康人及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IFN-γ、IL-2及抗人CD3单克隆抗体(mAb)后培养,诱导CIK细胞形成。于培养后3、6、12、24及30 d,取培养的 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面CD3、CD4和CD8以及CD4、CD25、CD3、CD56和CD95、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增殖及杀伤活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乙肝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和上述表面标志的表达水平,均较培养前明显增高,于培养后12 d达高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人,但明显高于培养前;这可能是导致HBV感染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该类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n=2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n=31)及完全缓解期患者(n=31)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TCRγδ+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16+CD56+NK细胞比例;通过细胞杀伤实验分析NK细胞和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与Treg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发白血病患者和完全缓解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CD4+CD25+Treg比例明显增高,TCRγδ+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初发病患者NK细胞和γδT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但Treg能明显抑制其杀伤活性。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γδT和NK细胞虽具有杀伤功能,但比例明显下降,Treg对其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乙肝疫苗是否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hepatitis B virus transgenic mice,HBV-Tg)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给予HBV-Tg腹腔注射CIK细胞,皮下注射乙肝疫苗,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HBV DN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并用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CIK细胞降低了HBV-Tg鼠外周血中病毒载量,血中CD3~+、CD4~+及CD8~+细胞增多,乙肝疫苗和CIK细胞联合应用后,这种作用增强.结论 乙肝疫苗增强了CIK对于HBV-Tg小鼠的治疗作用,这种增强作用是否通过增加体内CD3~+、CD4~+及CD8~+细胞,尤其是CD8~+细胞而实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探讨脐血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及诱导凋亡作用。通过第1天在脐血淋巴细胞中加入IFN-r,第2天再加入IL-2和CD3单抗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ells)即脐血CI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凋亡分析,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脐血CIK细胞及培养上清抗K562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短期培养后其增殖活性低于CD3AK细胞;但是加入G-CSF可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且CIK细胞的抗K562活性仍高于CD3AK细胞。CIK细胞诱导K562细胞凋亡率大于CD3AK细胞,G-CSF能部分抑制CIK细胞诱导的K562细胞的凋亡。脐血CIK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活化细胞,脐血在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的诱导下可提高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12期间在我科治疗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单采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贴壁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Ag)制备Ag-DC;T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制备Ag-DC-CIK瘤苗,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监测CIK细胞增殖情况,并将Ag-DC-CIK分次回输给其中41名患者,以41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治疗2疗程后,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负载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的DC,高表达CD11c、CD83、CD86、HLA-DR表面分子,IL-12的分泌显著增加。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刺激CIK细胞的增殖,同时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加,此外,Ag-DC-CIK瘤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治疗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肾癌PBMC来源的DC负载自身肿瘤细胞冻融抗原能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和活化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检测共刺激分子CD28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中的表达密度和细胞活化程度的变化,并探讨该变化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三色荧光直标流式细胞法分别检测38例正常人与42例肺癌患者中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28的阳性率以及CD28+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28+,CD4+CD28+,CD8+CD2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下降(P<0.05).淋巴细胞及其T亚群中的CD25+CD28+,CD38+CD28+淋巴细胞百分比亦有所下降(P<0.05),但在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CD28表达密度及CD28+T细胞的活性均有降低,但下降幅度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以探讨各亚群与HIV感染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多参数(CD45RA、CCR7、CD28)流式细胞术圈定幼稚(nave)CD8+T细胞和记忆性(memory)CD8+T细胞(包括TCM、TEM-1及TEM-2),随后测定58例不同疾病进展阶段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各CD8+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和占CD8+T细胞的百分比,分析其与病毒载量、CD4+T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HI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nave 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显著减少,memory 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显著升高(P0.05)。在memoryCD8+T细胞各亚群中,效应型(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1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HIV感染缓慢进展(slow progressor,SP)组、HIV组及AIDS组中,nave 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依次下降,AIDS组、HIV组显著低于SP组(P0.05),memory CD8+T细胞绝对值依次下降,各组间的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memory CD8+T细胞各亚群中,TEM-1百分比依次升高,AIDS组显著高于SP组(P0.05);TEM-2百分比及绝对值依次下降,AIDS组显著低于SP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ave CD8+T细胞与CD4+T细胞显著正相关(P0.01),与HIV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P0.01);中央型(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TEM-2型memory CD8+T细胞与CD4+T细胞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ave、memory CD8+T细胞数量与HIV疾病进展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L-24基因修饰的CIK细胞与同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DC和CIK 细胞,电穿孔法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中(获得细胞为CIK-IL24),RT-PCR 和ELISA法检测CIK细胞中IL-24基因的表达,FCM和ELISA法检测转基因前后CIK表型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将CIK 细胞和同源DC共培养,FCM法检测共培养的DC-CIK细胞对HL-60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通过电穿孔法成功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转IL-24基因后CIK细胞中CD3~+、CD3~+CD56~+细胞的比例无明显改变,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IL-24可上调CD3+CD56+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CXCR4的表达,转染IL-24基因后CIK分泌TNF-α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强,与DC共同作用HL-60细胞时转染IL-24基因后的CIK细胞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通过IL-24基因修饰,明显增强了CI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能力,其机制与IL-24促进CIK分泌TNF-α、IFN-γ,上调CIK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结直肠癌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 NKT细胞表面蛋白受体表达情况,探索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评价体系。方法 收集14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通过流式细胞术、细胞培养等方法,分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面受体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 CD16brightCD56dimNK细胞、 NKT细胞百分比降低;T细胞、 CD16brightCD56dimNK细胞、 NKT细胞表面抑制型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百分比增加;T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略降低。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比例及表面受体表达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CIK细胞增殖及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10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CIK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活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诱导前后CIK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接头蛋白76KD含有SH2结构域的白细胞特异性磷酸蛋白(SLP-76)、T细胞活化连接分子(LAT)的表达变化.结果 白桦酯酸浓度在0.08 ~ 10μg/ml时能促进CIK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CIK细胞PFP、Gr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白桦酯酸作用的CIK细胞,其SLP-76、LAT、ERK1/2的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CIK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活化SLP-76、LAT、ERK1/2,上调CIK细胞表面PFP、GrB、CD107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NK细胞是一类独特的淋巴细胞亚群,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15%,其表面标志为CD3-CD19-CD16+CD56+。根据CD56分子的表面密度,将NK细胞分为:CD56bright和CD56dim两个亚群,前者以分泌细胞因子为主,后者以杀伤功能为主。NK细胞不表达T细胞的表型(CD3或TCR),也不表达B细胞的表型(CD19或BCR)。NK细胞具有如下特点:①强大的细胞毒活性。它对刺激因素产生的应答十分迅速,而且免疫应答强度高。②杀伤活性无需抗原刺激,也不受MHC分子的限制。病毒感染或恶性转化细胞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以上治疗对MM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将36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18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18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结果显示,3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均比化疗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CD3+CD8+比例、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CD3+CD4+/CD3+CD8+比值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组对MM具有更有效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结果表明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使MM患者Th2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对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增殖抑制以及诱导凋亡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肿瘤细胞影响CIK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CIK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胃癌细胞系BGC-823、结肠癌细胞系HCT-8细胞的培养上清,观察对于CIK细胞的增殖倍数、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细胞)的含量以及杀伤活性的影响。为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胞外体在影响CIK细胞活性中的作用,采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胞外体结构,观察其对于CIK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培养体系中肿瘤培养上清的加入降低了CIK细胞的增殖倍数和CD3^+CD56^+细胞的比例,并且肿瘤培养上清的加入抑制了CIK细胞对于同类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肿瘤细胞和CIK细胞的共同培养增加了CIK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同时降低了增殖细胞比例。通过超速离心方法从BGC-823胃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胞外体结构,电镜显示为直径介于40~100ml之间的膜性微小囊泡,并且BGC-823细胞培养上清中胞外体结构的去除可以减轻其对于CIK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论 肿瘤细胞对于CIK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学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和胞外体都是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胸腺球蛋白(TG)在临床治疗级培养体系中,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增殖、免疫细胞表型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11例健康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γ干扰素预处理;1 d后,TG或CD3 mAb刺激;随后,每3 d补充IL-2等添加物,培养至21 d。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总数和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CD8、CD16/CD56和NK细胞活化/抑制受体表达情况以及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 TG和CD3 mAb均能刺激CIK细胞生长,但CD3 mAb作用弱于TG。培养7 d,2组CIK细胞中,CD3+CD16+CD56+细胞、CD3-CD16+CD56+细胞及NK细胞活化/抑制受体表达均出现一过性减少;培养14 d,开始恢复,并持续增加至21 d;在7 d、14 d和21 d等3个检测点,CD3 mAb组的三者均低于TG组(P0.05),而且,细胞毒活性也低于TG组。值得注意的是,培养7 d,Treg一过性增加,且TG组明显高于CD3 mAb组(P0.05);另外,在整个培养期间,2组CIK细胞中,CD3+CD4+细胞持续减少,而CD3+CD8+细胞在7 d,即迅速增加,并维持该水平至21 d,这种改变在2组间无差异。结论 TG能选择性地促进CIK细胞中主要效应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提高其细胞毒活性,因此,其具有替代CD3 mAb用于制备临床级CIK细胞制品的可行性;CD3 mAb和TG培养体系均可一过性地扩增负相调控细胞Treg,剔除或减少Treg可能有助于提高主要效应细胞产率。  相似文献   

20.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体内存在的一类抑制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iTreg),通过细胞-细胞互相接触、分泌细胞因子(IL-10、TGF-β1)等途径抑制B细胞、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免疫效应,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移植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CD4+LAP+调节性T细胞(CD4+LAP+Treg),已经被证实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Treg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关键细胞之一,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CD4+LAP+Treg的发现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